王俊
【摘要】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來說,在課堂教學中加入舞蹈律動能夠幫助他們加強對音樂的感知、體驗與理解,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表現力,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趣味性。
【關鍵詞】小學;舞蹈律動;音樂要素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創編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舞蹈律動是藝術實踐的重要方法。小學低段課程目標明確提出了“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的自然嗓音和靈巧性、采用圖片,歌舞、游戲等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的要求。在“表現”這一領域中也要求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活動;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兒童歌舞表演等活動。
一、什么是舞蹈律動?
“舞蹈律動”指的是音樂進行中的舞蹈表演內容稱為舞蹈律動。學生通過自身的身體與動作來領悟對于音樂本身的情緒體驗。舞蹈律動的教學與專業舞蹈教學不同,它不以訓練系統的、專業的舞蹈技能為目的,也不需要高超和高難度的舞蹈技巧,只要通過肢體語言向學生傳達特定的音樂信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內心的表現欲望;幫助學生加強對音樂的感知、體驗與理解;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表現力。
二、舞蹈律動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策略
(一)通過舞蹈律動引導學生感受歌曲中的音樂要素
1.通過舞蹈律動體驗音的高低
音的高低是構成旋律的基本要素,聽辯音高變化也是學生需要培養的基本能力。比如在一年級下冊中《這是什么》一課,老師帶領學生用雙臂扭動模仿時鐘指針的走動,握拳敲擊表現整點的報時,通過手臂的旋轉和握拳敲擊的高低位置變化,表現出音高的變化,學生通過表演感受到了音高的變化,建立了音高的初步概念,在有趣的音樂實踐中,學生唱準了音高,牢記了歌詞,對音高產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
2.通過舞蹈律動體驗音色
音色對于音樂來說具有重要作用。每個人,每件樂器都有不同的音色。舞蹈律動通過科學的設計,使不同音色更加形象生動表現出來。
3.舞蹈律動幫助學生體驗節拍把握節奏
節拍和節奏決定了音樂的風格和靈魂,在欣賞《跳圓舞曲的小貓》時,教學生們跳圓舞曲,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學跳圓舞曲,幾乎不可能,但是在老師的引領下用“ 左右點步”和轉圈兩個動作,就很輕松完成了看似復雜的教學任務。
4.舞蹈律動幫助學生記憶歌詞
教材中許多歌曲歌詞生動形象,簡單易懂,根據歌詞,抓住特點,精心設計直觀的舞蹈動作,在動作中記憶歌詞,理解歌詞內涵,達到以動助唱的目的。
(二)通過舞蹈律動引導學生辨別歌曲風格特點
教材中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學唱這些歌曲,最好教給孩子一些此民族經典的舞蹈動作來輔助教學,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恫菰褪俏业募摇肥且皇變让晒琶窀?,表現了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對家鄉深深的摯愛之情。教師根據蒙古族舞的特點設計經典動作硬肩、騎馬、揚鞭、擠奶等,讓學生初步感受蒙古音樂舞蹈的風格特點,引導他們為歌曲創編動作。
(三)通過舞蹈律動幫助學生把握音樂形象特征
在小學低年級段,舞蹈律動表現不同音樂形象的作品數量最多,有表現動物,人物,生活形象等,通過對源于生活的動作進行加工,變成優美的舞蹈律動動作,幫學生學習歌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教學效果顯著。
三、舞蹈律動在唱歌教學應用中的教學建議
(一)舞蹈律動動作創編依據
1.根據歌曲歌詞創編。2.根據作品音樂要素創編。
3.根據音樂情景創編。4.根據作品風格進行創編。
(二)舞蹈律動在唱歌教學中的應注意的問題
1.舞蹈律動安排要適時適度。
2.舞蹈律動設計要緊扣音樂。
3.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舞蹈律動。
通過研究,在唱歌教學中融入舞蹈律動,改變了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快樂高效的音樂課堂。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會不斷尋找舞蹈律動在音樂課堂教學應用中新的突破點,帶領學生們在充滿妙舞清歌的音樂課堂中,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