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摘 要] 德國職業教育在世界范圍內有廣泛的聲譽,而職業學校教師則是其基石。德國職業學校的教師都有各自迥異的教育經歷,但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有企業的從業經歷,見習教師也要經歷與中國相似的培訓歷程。中國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過程與德國十分類似,但企業經歷的缺失卻是難以忽視的短板。
[關 鍵 詞] 德國;職業教育;教師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66-02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圍內有極高的聲譽。自20世紀80年代為中國所認識后,為使這種教育模式也在我國開花結果,我國職業教育工作者學習、模仿、融合、改造“雙元制”的過程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推進。
2017年下半年,筆者參加上海市教委組織的職業教師中德合作培訓項目,到德國進行考察學習。期間,對德國的教育體系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對“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思考。
一、德國職業學校教師培養路線的考察
巴伐利亞州是德國乃至歐洲的一個強勁經濟體,是德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擁有1200萬人口的巴伐利亞州工業基礎雄厚,眾多國際知名的行業巨頭均將總部設在巴伐利亞州境內,發達的制造業有著旺盛的產業工人需求。
(一)巴伐利亞州的教育體系
巴伐利亞州的教育體系,與聯邦政府的教育框架基本一致。學生在完成小學階段的四年學習后,僅僅10周歲的年紀,就需要做出學習道路上的第一次選擇——文理中學、實科中學、主體中學。
1.中學教育
(1)文理中學。文理中學學制八年,屬于普通教育。畢業后取得高等教育入學資格,既可以申請普通大學,也可以申請專科大學就讀。
(2)實科中學與主體中學。實科中學、主體中學均屬于職業教育路線。實科中學相比主體中學,知識性、理論性的教學內容比例較高,實踐性、技能性的教學內容比例較少。實科中學畢業后可以選擇直接進入技術高中,也可以選擇進入職業學校。
2.職業教育
(1)職業學校。主體中學或實科中學畢業后,學生就可以與企業簽訂培訓協議,進入雙元制職業學校繼續學習。沒有能夠與企業簽訂培訓協議,或者不打算與企業簽訂培訓協議的學生,也可以就讀普通的職業學校進行學習。
雙元制職業學校的學生,其身份既是企業的培訓員工,同時又是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在企業和職業學校中穿插進行。
(2)跨企業培訓中心。跨企業培訓中心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為企業提供員工技能培訓服務。同樣扮演著雙元制職業學校的角色,是德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補充。
3.職業能力提升教育
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從職業學校畢業,學生將進入企業成為正式的企業員工。學制三年的技術員學校和高級技工學校,是企業員工崗位晉升和技能提升的重要通道。技術員學校和高級技工學校畢業的同時,學生也將取得專科大學的申請資格。
4.后中學教育
職業學校畢業后,學生依然可以通過就讀職業高中或技術高中獲取就讀高等教育的機會。
(1)職業高中。職業高中僅接受有雙元制職業教育經歷,或者有一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中學畢業生報考。畢業后取得高等教育入學資格,既可以申請普通大學,也可以申請專科大學就讀。
(2)技術高中。技術高中招考沒有工作經歷的限制,畢業后僅能獲得專科大學就讀資格。
5.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屬于聯邦教育系統。普通大學和專科大學學制均為三年,但常有學分未修滿而延期的情況。大學畢業時如果取得學士學位,則可以申請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學制兩年。
(二)對六名實習教師教育經歷的調研
卡姆市是巴伐利亞州的一座邊陲城市,有一所雙元制職業學校——卡姆維爾納·西門子國立職業學校。筆者到訪時,學校的機電相關專業中共有六名實習教師:Martin Rohrbacher、Markus Seidl、Michael Meier、Thomas B?觟hm、Sebastian Speck和Kevin Molter。他們六人的教育經歷各異,幾乎完整地展現了德國的教育體系。
Martin Rohrbacher、Markus Seidl、Michael Meier小學畢業后,進入主體中學學習。Martin Rohrbacher和Markus Seidl在主體中學畢業后進入雙元制職業學校。之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Martin Rohrbacher就讀了高級技工學校,其后就讀專科大學;Markus Seidl參加了一年的補習班后就讀了職業高中,之后考入普通大學。Michael Meier在主體中學學習一年后,覺得自己成績突出,繼而轉入實科中學重新學習。之后就讀技術高中,取得專科大學入學資格。但此時他感到自己職業技術方面不足,轉而進入雙元制職業學校學習。畢業工作一年后進入專科大學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Thomas B?觟hm和Sebastian Speck小學畢業后,進入實科中學學習。Thomas B?觟hm實科中學畢業后,就讀雙元制職業學校,其后就讀職業高中考入普通大學;Sebastian Speck則直接就讀技術高中,畢業后進入企業工作。一年后,憑借技術高中畢業獲得的專科大學入學資格,進入專科大學繼續學習。Kevin Molter在小學階段學習很好,畢業后進入文理中學學習。八年文理中學取得普通大學入學資格后,感覺自己缺乏實際工作能力。于是在一家地區足球俱樂部做了一年經理,之后進入普通大學就讀。
六人在大學畢業取得學士學位之后,又繼續修讀了碩士學位。值得注意的是,六人所修讀的均為教育學碩士,而非專業領域的碩士學位。這在職業學校教師當中是相當普遍的情況。六人中有三人同時還修讀了第二專業,分別是體育、化學和數學,與自己的主修專業距離甚遠。這在德國教師中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德國的教師通常需要兼任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
雖然六人有迥然不同的教育經歷,年紀相差也不少,但是最終都成為職業學校的見習教師。可見,雖然德國的教育體系十分復雜,但是每一條路線都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可能。這方面非常值得中國教育學習和借鑒。
(三)見習教師培訓
完成學業并不意味著就能勝任職業教育學校的教師工作,新教師還需要參加為期一年的見習教師培訓。
1.培訓學校
在巴伐利亞州,并不是所有的職業學校都具有開展見習教師培訓的資質。州文教部門會對職業學校的實訓場所、操作設備、師資力量進行考核,合格后方授予培訓見習教師的資質。想要成為職業學校教師的畢業生可以向地區的文教部門提出申請,經考核合格后就會被安排到具備培訓資質的職業學校進行見習教師培訓。
2.培訓內容
通常,培訓學校一次性接收4~8名相近專業的見習教師,并為他們安排1~3名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在之后一年的時間內,全程對他們進行教學能力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導。下面以國立普法芬霍芬職業學校的調研為例。
在教學能力方面,見習教師需要不斷地聽課。不同教師的不同類型的課程都會被安排為聽課對象。聽課之后,指導教師會組織見習教師一起研討,對課程的組織形式、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設計進行討論和總結。在一段時間的聽課后,見習教師也將開始承擔一定的教學工作。由于很大一部分見習教師都擁有職業學校的學習經歷,因此,在操作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保證。然而見習教師依然需要將專業相關技能重新溫習并提高,指導教師也將在這方面對他們予以指導。
3.入職職業學校
經過一年的高標準培訓,見習教師成長為合格的專業教師。在培訓合格取得任教資格證書后,準教師就可以申請去職業學校任教。絕大多數準教師會申請附近區域的職業學校任教。而基于歐盟的相關法律,準教師可以在歐盟境內的任何地方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
(四)企業實踐
巴伐利亞州文教部門對此也有明確的規定——職業學校教師五年內至少應在企業實習一個月。由于德國的職業學校通常都與企業有長期而密切的合作關系,并且為企業的培訓生進行培訓工作。因此,企業往往會主動邀請職業學校教師來企業操作新設備,熟悉新工藝,以使職業學校的教學更貼合企業的生產,使培訓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職業學校教師來到企業實習,有時也會應企業的要求,對新設備新工藝的教學需要與企業進行磋商,使職業學校對企業培訓生的培訓更有效。
二、對中國職業教育教師培養的啟示
在中國的職業學校中,見習教師的培養模式與德國相似,通過一系列的培訓,能夠讓見習教師迅速融入工作崗位,掌握專業教學的能力,但是企業的經歷卻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短板。從筆者調研的六名見習教師的教育經歷可以看出,六人都有企業工作經歷。事實上,這也是德國職業學校教師的必備條件:沒有企業工作經歷就沒有成為職業學校或跨企業培訓中心教師的資格。為了彌合這個問題,中國的職業學校教師一直以來都有定期在企業實習的要求。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要求教師五年內至少應有10個月在企業實習。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來提升教師的企業經歷,但是通常寒暑假的時間安排卻將企業實習的過程割裂為多個不連續的階段,這樣會使效果大打折扣。短期的企業接觸,難以積累出質變的效果,而較長期的脫產企業實習或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
在企業中進行長期的工作實踐有助于職業學校教師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也能夠讓教師掌握最近動態的企業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徐文新.實現職業教育的“藍金領”轉向[N].光明日報,2017-11-10.
[2]Bayerisches Staatsministerium für Unterricht und Kultus.Das bayerische Schulsystem[EB/OL].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