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翠霞
[摘 要] 為解決當前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低效率、差效益、無體驗”的現象,著重從校企合作條件下挖掘英語課程中蘊含的職業元素,力圖通過對課堂教學有效性因素的分析,探索“五個有效”,即有效的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設計、有效的教學模式、有效的課堂組織、有效的教學評價等策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開展。
[關 鍵 詞] 中職英語;有效性教學;探討;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64-02
一、研究背景
英語課程作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學科,其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因此,無論是從學生終身學習的角度還是從社會需求的角度看,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現實是,中職學生的實際英語運用能力不容樂觀。很多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不具備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不少崗位難以勝任,也錯過了不少提職加薪的機會。難道學校開設的英語課堂都是無效的嗎?這不但是企業對學校和學生提出的疑惑,也是學校和教師十分困惑的問題。那么,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該如何開展才能算是有效教學呢?本文以我校校企合作訂單班上海餐飲有限公司酒店班(簡稱上餐班)教學為例進行探索說明。
二、策略探討與實踐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因素
有效的課堂教學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效率、效益和體驗三個重要指標上。結合職業教育新理論,在校企合作蓬勃發展的條件下,本人認為英語課堂教學要想達到有效目的就必須綜合考慮三個要素,即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效益和強化學習體驗,做到“五個有效”,即有效的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設計、有效的教學模式、有效的課堂組織、有效的教學評價,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要求和不同專業的屬性及學習要點,改變傳統單純的英語教學,把英語教學與專業課教學進行整合,以服務專業為載體,設計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促進中職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
(二)做到“五個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有效開展
1.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方向,也是教學的歸宿,更是一節課的靈魂。中職生與普高生相比,或多或少存在著學業不太成功的自卑心理,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主動性不強,英語教師組織教學很困難。本著“服務職場,聚焦溝通,夠用為度”的原則,中職英語教學要具備針對性、目標性、方向性,根據學生基礎與特點的不同,合理制訂符合生源情況的三維教學目標,讓目標的著力點放在學生活動的開展和學習空間的拓展上,把具體操作或探究過程的細節交給學生。
例如,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第八單元學習主題Wed Like to Check in,學習內容是已經預定和無預訂客人的前臺接待流程。根據對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及企業要求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設置如下:知識目標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預習能描述酒店雙人間、標間等基本標配類型,朗讀本課生詞,學習前臺服務的英語句型;能力目標確定為學生能夠流利朗讀5個以上與主題相關的句型,能根據不同情境進行角色扮演或者配音演練;情感目標則是學生克服膽怯心理,禮貌自信地展示自我,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并根據企業實際要求,將英語知識與生活實際、企業文化要求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增強知識和技能目標的明確度和可檢測性,引導學生認識到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是來源于生活和工作中的。
2.有效的教學設計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將教學設計需要結合企業崗位需要,主要圍繞就業崗位服務,加強英語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同時考慮到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學過程由講解說明轉變為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協商學習、意義構建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以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課堂活動靈活多變,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例如,我校上餐訂單班的學生今后就業單位是上海餐飲有限公司等高端酒店,但沒有接觸過與酒店服務相關的英語知識和技能。而酒店服務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內容,需要學生在情境中反復操練和內化。依據以上分析,我在教學基礎英語中的Unit 8 Wed Like to Check in一課時,主要運用信息化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將合作企業的真實場景通過視頻導入,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前臺服務為載體,促進英語口語練習”為目的,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六個環節:(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2)小組討論,探究學習;(3)微課解讀,突破重難點;(4)情境模擬,角色扮演;(5)目標檢測,小組展示;(6)拓展升華,點評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任務驅動和角色扮演,運用了電腦、投影儀、手機和班級學習微信群等多種信息手段輔助完成教學任務。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堂教學設計為“做中學,學中做”的課堂,將聽、說、學、練相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形式新穎別致,有別于傳統的講讀式教學,既結合了有關專業,又無脫離英語文本之虞;既落實了知識點,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此看來,只要設計思路立足學生本身,從專業的角度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英語課也可以上得趣味盎然,英語課堂也就成了一個與專業共融的平臺。
3.有效的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但合理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使教與學和諧統一。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本人認為互動式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模式、嵌入式教學模式等幾種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是比較有實效性的。采用以上模式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靈活有效地讓學生在各種體驗活動中真正動起來,課堂教學效果良好,能積極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本處試以體驗式教學為例進行說明。
體驗式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通過組織值得學生回憶并有所感受的活動,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學方法。由于校企合作訂單班的學生會定期到企業參加見習活動,學生對其所工作的環境和工作要求相對比較熟悉,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會事先請學生談談在企業見習時有無需要使用到英語的情況,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降低教學要求和難度,主要采用情境體驗式、實踐體驗式和換位體驗式等活動,結合學生所學專業,設計與實際生活有密切關系的話題,創設不同的體驗活動環境,有意識地放慢進度,從最簡單的事實講起,從學生生活周圍的例子講起,力爭獲得學生的共鳴和同感,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沒有負擔和壓力,盡可能幫助學生擁有一點英語基本技能。通過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體驗樂趣,體驗生活,體驗自主,體驗過程,體驗創新,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有效的課堂組織
中職生給人們的印象大都是家長講不聽,老師教不會,學習學不好,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少,課堂上死氣沉沉。作為中職教師,我們怎樣做才能彌補學生的短板,喚醒這些青少年的活力、熱情,才能為學生重拾自信提供幫助和平臺呢?從課堂教學過程的本質來說,老師和學生之間,同學之間在生活實際基礎上的互動交流,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開展源于生活的創造性活動,從而達到教學內容與生活的互相融合。
鑒于中職學生年齡、學習基礎等方面的特殊性,本人認為,要開展有效的課堂組織,首先教師要避免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觸及學生最脆弱、最害怕的學習恐懼心理。反之,每個人內心存在一份被認同感,希望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展示的機會,這就需要老師課堂上改變原來單一的學習模式,結合企業用人需要標準和常見的企業團隊培訓方式,靈活多變地設計一些適合的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過程也是一項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
如合作企業上餐有限公司十分注重員工的真善美、團隊合作與自覺自律。所以課堂上,我往往會先向學生交代本次課的學習任務即工作任務,學生每個活動的環節表現都能體現出其對待工作任務的態度和能力。老師通過分組合作探究、能手傳幫帶、小組比賽、單詞接龍游戲、才藝秀等形式靈活多樣的任務,促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思考意識的提高,培養學生自覺自律性和執行力,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潛能,縮短與企業需求的差距。
5.有效的學業評價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行為習慣等逐步達到企業對職業崗位的要求,在校企合作條件下,立足于中職英語教學與學生特點,對學業評價方式,我借鑒企業對員工考核的方式,在開學初就要與學生一起協商本課程考核的方式以及通過的條件與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和實際,主要采用學習過程性考核的方式,通過三方評價(即學生評、老師評、企業評)進行考核。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評價要求體現在學生英語課堂上的綜合表現(含課堂紀律、學習態度、協作精神、每次課主題內容完成情況),按照學生各自不同的學習能力和具體表現,將教師評價、學生互評以及學生自評相互結合,盡量做到量化考核。
同時,還要根據校企合作企業對頂崗見習學生的實際表現的打分情況,最后給予學生綜合評價。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培養上課如上崗的意識,早一步適應企業考核。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評價方式對有效促進中職課堂教學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結束語
職業教育理念下,英語課堂教學怎樣才算是有效?這完全依賴于教師帶著對職業的理解、對職教的認識、對學生的關愛,以學生今后就業職業崗位為切入點,采用有效的策略,去耕耘、去反思、去創造、去呈現,幫助學生消除學習的恐懼心理,突出中職教學的職業特色,促使教師愉快地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傅海燕.中職基礎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
[2]朱曉燕.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