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悠
[摘 要] 《哲學與人生》課程是中職德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能幫助學生學習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自身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使該課程的課堂教學富有成效,從科學整合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構建學生學業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 鍵 詞] 中職;《哲學與人生》課程;課堂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70-03
一、中職《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現狀
作為中職德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哲學與人生》課程能幫助學生學習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自身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以后的人生成長與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但在平時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在教授《哲學與人生》的時候,將知識的學習停留在學會這個層面,不能做到對知識進行理解和靈活運用,在實際的教學中沒有將哲學的思想和平常的教學工作進行有機的結合,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生活中都能有哲學的影子,未能讓學生明白《哲學與人生》是與自身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更好地了解當前該課程的課堂教學情況及學生的學習需要,筆者特地組織了一次問卷調查,共有4個專業的69位學生參與調查,具體的反饋情況詳見《問卷調查匯總表》(表一)。
參加本次問卷調查的學生是2016級電子商務、工程造價、電梯安裝與維修、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學生,他們普遍認為教學內容太深,這與他們的文化基礎水平不高息息相關。就讀我校的學生普遍來自廣東農村,他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農村教學資源有限,這些外在因素制約著學生對《哲學與人生》課程的學習。
55%的學生認為《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的學習沒有多大的幫助,對自己的生活和以后的工作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符合中職生的成長規律,學生的認知能力、人生閱歷制約著他們的認知水平,所以學生學習《哲學與人生》課程積極性不高。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該課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實踐探索迫在眉睫。
二、提高中職《哲學與人生》課程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探索
學生學習《哲學與人生》課程是為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現實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貢獻社會。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創造性使用教材,科學整合教學內容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善于運用教材。”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即學生的學習要求和學習興趣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支撐,按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學習《哲學與人生》課程的學生是中職二年級的學生,為了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本人根據教材的兩條主線——人生和哲學基本理論整合了教學內容,圍繞學生的人生選擇、人生態度、人生實踐、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組織相應的哲學理論,對這些問題進行從感性到理性的系統學習,從而構成了“人生選擇——物質觀、人生態度——辯證法、人生實踐——認識論、人生理想——歷史觀、人生價值——價值論”主體框架,內容見圖一、圖二。
上述內容框架圖較直觀地體現《哲學與人生》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中職生進入社會面臨的人生問題是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在人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困難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用哲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人生發展困惑,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哲學與人生》不但可以很好地解決人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還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采用活動式教學方法,提高中職《哲學與人生》課程課堂教學效率
根據上述調查顯示:學生更希望老師多給學生獨立思考、參與討論、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所以教師應多采取活動式教學方法,如使用圖片、思維導圖、游戲、微課、參與實踐等,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和道理通過多種形式的具體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下面以引導學生學習“聯系的涵義”為例來呈現活動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取得的成效。
首先,教師呈現下列思維導圖,讓學生完成問號問題。
其次,讓學生說出他(她)所扮演的社會角色,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扮演的社會角色就是一種聯系,為學習聯系的觀點提供直觀材料。
再次,教師采用多媒體在學生眼前呈現一朵鮮艷的玫瑰花。當時有學生說老師您今天搞什么名堂,接著我再呈現問題:這朵玫瑰花茁壯成長需要哪些條件?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聯系的概念,改變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辯證法中的聯系,感悟人際關系是辯證法中最大的聯系。
通過課堂觀察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高度的學習熱情,可見在上課的時候,采取活動式教學方法,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有效地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率。
哲學的學習并不全是理論的學習,它需要在實踐活動中去學習,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創造性,對典型的教學內容,可以進行有趣的拓展,擴大學生的學習實踐空間,讓學生針對課程中的知識點更好地去學習、去實踐。結合我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學習基礎,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本人擴大了學生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走出課室到企業中去學習。本人在講授“實踐”這個知識點時,讓電梯專業的學生走進日立電梯、通力電梯等企業,參觀職工的工作場所,了解電梯安裝、電梯維保工作人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和工作職責,感受自己即將要從事的工作場景,和企業在職人員對話,從而讓學生理解實踐的涵義,認識人的發展必須融入實踐中,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自己的能力,進而勇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三)構建科學的學生學業質量評價體系
現行的《哲學與人生》的考核方式大多為試卷考試,在實際的教學中,如果只通過試卷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不適合我校學生的學習現狀,也違背了《哲學與人生》這一門課程開設的實際意義,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是要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解決人生發展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德育教師改變傳統學業評價方式,構建適合中職生、便于操作的學業質量評價體系。目前學生基礎文化課的水平普遍不高,33%的學生希望老師能根據學生在德育課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并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為滿足我校學生的學習需要,本人上課時采用課堂學習評價表(表二)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每次課自評一次,組長、教師也是如此,如此累計成績然后取平均值,這個平均值記入學生的最終成績,這種評價方式很受學生歡迎。它客觀地評價了一個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愿學、樂學。
三、學生學習《哲學與人生》課程后的點滴成效
筆者曾讓我校畢業生完成上述問卷調查(表一),他們的反饋與在校時的反差很大,100%的學生認為《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在他們的人生發展中幫助很大,當時授課老師植入他們頭腦的哲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指導自己的行動。我校為了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學部安排我校畢業生回校給在校生上課,筆者聽過一位來自日立電梯公司員工的講座,在校生問他為什么選擇日立公司,而不選擇通力或奧的斯公司?這位畢業生回答說他要選擇的是做電梯維保,當時日立公司才有他要的工作,告誡師弟們:選擇工作要全面分析自己的情況,最主要還要看自己的興趣,這位畢業生其實是用哲學知識解決他的人生問題?!按猴L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學習《哲學與人生》真諦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哲學與人生》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讓學生的學習得到穩步提高,引導學生以哲學精神為鑒,快樂學習,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踏出堅定的一步。
參考文獻:
[1]林金珠.在哲學與人生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6(15).
[2]胡玉萍.中職新版教材《哲學與人生》述評[J].當代職業教育,2014(15).
[3]侯靜.中職學校哲學課教學方法初探[J].中等職業教育,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