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劉桂紅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學校課堂迎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尤其是在倡導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背景之下,多媒體在高校音樂課堂中更是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要充分發揮其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作用,就需要教師明確多媒體技術的價值所在,利用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形式將有效的教學信息傳達給學生,真正實現從靜到動、從抽象到具體的教學過程。本文主要結合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探討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多媒體;策略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當今時代,高校音樂課堂教學在不斷地改革,過去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發展的“高需求”,也難以適應現代教育的形勢變化。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技術被應用于課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名高校音樂教師,應當為改善當前的教學質量而努力,最大程度上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優勢,靈活選擇并運用多種手段輔助完成教學任務。本文主要從培養學生的欣賞情感、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以及豐富師生互動等三個方面來探討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欣賞性情感
如何激發學生的欣賞意識、讓學生用心體會音樂情感一直是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的問題,這關乎著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在聽課時心不在焉、興致平平,甚至有很多高校學生如同小學生一般難以專心致志地坐在座位上,甚至有很多學生記住的往往是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物。對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進行綜合性的音樂欣賞。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是一個重要目標,只有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且以“心悅誠服”的態度投入到欣賞的過程中,才能真正讓學生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為此,教師要試著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輔助學生較快地進入到音樂情境中。教師要運用科學、生動、簡潔的語言引導學生,進一步渲染情感氛圍,增強學生的欣賞意識。
利用多媒體設計情境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教材的內容并且能夠細致地把握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其次,教師要對學生有深入了解,明確究竟從那些角度切入才能更準確、更高效地抓住學生的心理,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后,教師要科學地設置情境,使其既能夠體現具體的教學內容,又能夠充分感染學生,使學生真正投入到欣賞過程中,充分調動個人的情感,以豐富審美體驗。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民歌的時候,因為很多學生受從小成長的環境影響,對于流行音樂比較感興趣,較少接觸民族音樂也難以全身心投入到民歌的欣賞過程中去。對此,教師就可以結合形象的圖片、引人入勝的視頻適時地提示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對學生進行刺激,體會民歌所傳達的情感,縮短民族音樂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產生聆聽欣賞民歌的沖動,進一步體會情境中的樂趣。
二、不斷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僅憑教師的講述難以突破一些重點難點知識,一旦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出現了問題,將很難提升個人的學習自信,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突破音樂重難點。例如運用多媒體設備所具有的多樣化音響效果,能夠幫助學生仔細辨別聲音的長短、高低、強弱等特點,引導學生自行反思糾正。在音樂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無論是從整體還是細節上都要對曲目進行科學把握。在進行視唱訓練時,教師應當加強學生的感知、聽辨、記憶與視唱等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樂感,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師進行講析、教唱,學生將在學習重難點知識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但若教師能夠利用電教多媒體將視唱練耳的樂曲以及結構、速度、節奏等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也就能使其更容易掌握復雜的知識,加強視唱教學的效果。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互動是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對于高校學生來說,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不高。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完全以多媒體取代教師的講解,這種想法以及行為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越來越少,學生甚至覺得一節音樂課只要有課件就可以了,教師講些什么并不重要。為此,教師應明確多媒體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存在,教師的講解和分析才是音樂課堂必不可少并且應當始終貫穿其中的主要內容,因此,在利用多媒體設備時,教師還應當進行一定的“留白”,從而與學生一起探討和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與情感溝通。
四、結語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的確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給枯燥乏味的課堂帶來無限活力,然而,教師必須正視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誤區,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要盲目地依賴多媒體設備,真正促進高校音樂教學的完善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慧.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音樂時空,2016(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