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秧秧
【摘要】中國是文明古國,擁有無數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戲曲作為中國文化藝術最顯著的標志之一,具有極其鮮明的特點,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過去,傳統戲曲是民間普及率最高的藝術欣賞活動。現在,戲曲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漸漸被現代流行文化所埋沒。所以,讓戲曲藝術走進小學校園是戲曲藝術想要蓬勃發展的必要途徑。通過小學生進行戲曲文化的傳播,可以為學生從小培養藝術素養打下良好基礎,真正從源頭上解決戲曲藝術的傳承問題。
【關鍵詞】戲曲疑問;小學校園;途徑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積極營造校園戲曲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
(一)戲曲文化環境的布置
想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戲曲文化氛圍,首先就是利用最直接的方式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對戲曲藝術產生了解,通過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如在學校的黑板報、宣傳欄、文化長廊向學生普及戲曲基礎知識,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對戲曲產生最基礎的了解,配合小學生本身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培養對戲曲藝術最初始的興趣。
(二)戲曲文化的視聽結構布置
戲曲藝術進校園,需要學校利用當前已有的傳播手段,在日常對學生進行戲曲文化的熏陶,如利用校園網站、校園廣播等形式為學生們開設戲曲欣賞的欄目板塊,播放一些小學生或名家演唱的戲曲有名片段供學生賞析,還可以在日常引導學生通過收看央視戲曲頻道或是在公園走訪一些傳統戲曲表演者了解并欣賞傳統戲劇。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戲曲的興趣,另一方面對缺乏戲曲天賦的學生也可進行藝術認知的熏陶。戲曲作為一項視聽藝術,其色彩華麗的服飾、宛轉悠揚的唱腔、一板一眼的身法手勢、種類繁多的臉譜,都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生興趣的要素,學生在收看收聽相關傳統曲目之后,不僅會對傳統戲曲產生啟蒙認識,逐漸地也會對傳統戲曲產生系統完整的記憶體系,將傳統戲曲這一經典民族文化深深地烙在學生的腦海里。
二、將戲曲文化融入課堂,讓學生走近戲曲藝術
傳統戲曲進入小學校園,最主要的陣地還是課堂教學,作為戲曲藝術進校園工作的主力軍,小學音樂教師承擔的責任意義重大。雖然當前小學階段的戲曲藝術的教學內容大部分還是以賞析和知識了解為主,小學音樂教師要敢于創新,將現代音樂教學與傳統戲曲教學有機結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理特點,對易學、易唱的名段進行模仿、演唱,通過親身演唱,幫助同學身臨其境的感受傳統戲曲藝術的魅力,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傳統戲曲的學習興趣。
小學戲曲課堂的陣地不僅僅局限于音樂課堂,還可以與語文、美術、思想品德課堂相結合。在語文課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賞析一些戲曲的經典唱詞,了解修辭手法和思想主旨,對學生在寫作方面會有較大提升。在美術課堂,老師可以教學生手繪臉譜面具、自制戲劇頭飾、設計戲劇服裝等,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戲曲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在思想品德課上可以利用戲曲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于中國戲曲這一歷史悠久的文化瑰寶作以歷史分析,讓同學們切身體會到學習并傳承戲曲文化精神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三、積極開展戲曲活動,引導學生傳承戲曲精神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和音樂教師對于戲曲學習的專業性,學校不僅要把戲曲作為課堂內容引進校園,更要將其提升到傳承發展民族文化,與不良、低俗文化作斗爭的高度來認識。為了提高戲曲教學的專業性,學校可以定期聘請當地戲曲名家或專業學者來校開展知識講座或傳播演出,在給老師提供專業知識的培訓和藝術修養提高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專業戲曲從業者的表演能力和戲曲的魅力。在學校內部可以成立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的戲曲社團,聘請校外專業戲曲從業者進行訓練與指點,為有基礎的學生向專業化發展提供廣泛的平臺。學校可以積極開展戲曲知識競賽、戲曲展演比賽等形式給學生提供表演、實踐的舞臺,不僅能讓有天賦的學生展現自我得到鍛煉,也可以讓有興趣的同學提高對戲曲學習的積極性,讓戲曲真正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加強戲曲傳承的普及程度。
四、結語
戲曲藝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引入小學課堂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擴展,最重要的是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并逐步發展。這不僅是當代戲曲文化的發展需要,更是全面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雖然戲曲進校園的工作還任重道遠,但廣大教育工作者應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戲曲教學內容中出現的問題,真正讓戲曲藝術從娃娃抓起,在學生今后的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仲春梅.戲曲進校園的意義分析[J].戲劇之家,2017 (12):31.
[2]李旭.讓戲曲藝術點亮小學音樂課堂[J].考試周刊, 2017(12):40.
[3]孫偉,馮磊.論戲曲藝術與校園德育的交融[J].高校教育管理,2012(03):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