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梓睿
【摘要】舞蹈編導是一個舞蹈作品創作的主腦,集舞者的身體、音樂及舞臺效果于一體,表達不同的意念及美感,舞蹈編導負責的不單是動作的編排,更重要的是整個作品的概念,思想與結構。本文就結合舞蹈創作的實踐,對舞蹈編導的創作思想及結構進行分析,旨在為舞蹈編導的舞蹈創作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舞蹈編導;創作思想;創作結構;措施分析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一、舞蹈編導的創作思想
(一)創作思想的來源
藝術來源于生活,舞蹈編導在他所處的客觀現實生活中,經過深入觀察體驗,把那些豐富多彩錯綜復雜的種種生活現象,經過分析、選擇、加工,使它們構成舞蹈作品的最基本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創作思維和思想。另外,還可通過對文學作品、歷史、神話、寓言等藝術作品的賞析,以及對自然、生活、藝術的深入體驗,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創作思路。
(二)如何培養創作思想
深入生活挖掘創作素材。編導不僅應該了解與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環境與人物,更應深入到不同的人群和民族文化氛圍之中,熟知他們生活的細節、表達情感的方式,不斷增強自己對于不同生活環境和文化的體味與感悟。
豐富知識結構,提升文化修養。舞蹈編導應該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與思維,靜下心來學習,感受不同藝術展現思想與情感的方式,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構成,美化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創作思想更加豐滿,更具文化底蘊。
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勇于創新。舞蹈編導必須勤于思考,善于觀察,不斷在生活之中挖掘能夠沖擊自己思想情感的因素,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勇于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拋卻舊觀念與前人的束縛,讓自己的創作思想更具時代性和創造性。
二、舞蹈編導的創作結構
(一)創作結構的概述
舞蹈結構指舞蹈作品的組織方式和內部構造,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現作品主題思想的重要藝術手段,是舞蹈作品內容尋求形象外化的參體。創作結構把一系列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情緒等分為主次、輕重、繁簡、先后,合理而恰當地加以安排和組織,使其既符合生活的規律,又適應一定體裁要求[1]。
舞蹈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作品體裁、樣式的制約,作品結構的設計必須要考慮到與作品的體裁及樣式的和諧統一,不能過分強調結構形式而忽略了舞蹈主題和內容的表現。
(二)舞蹈結構的設計形式
時間結構。(1)時空順序式。根據時間與空間的順序,依次將需要表達出的內容展現出來,使整個舞蹈作品表現層次清晰、脈絡明顯,整個作品的感染力與感召力較強,作品易于人們理解;(2)時空交錯式。將事件、時間、感情變化等打亂,以錯綜復雜的形式加以表現,用以突出矛盾性,增加情節的表現力,時間與空間都不會影響故事敘述的順序與內容,整體上來看這種結構形式受時間以及空間的約束極小。
情節結構。呈示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引子,主要是初步交代人物或形象以及其所處的環境);開端(逐漸把人物引入到舞蹈主題上來或是引入到新的狀態,新的矛盾交點上來);展開部(情節的發展和展開的過程,故事情節得到比較大的發展);高潮(人物情緒達到極點,或是情節矛盾不斷激化,形式達到最高點);結局(交代人物的歸宿,呼應舞蹈主題,并留給觀眾充足的想象)。
情感結構。編導將情感線索融入到舞蹈設計中,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合理設計舞蹈的形態動作,表達出人物應當具有的情緒變化,使舞蹈表現真實有力。使人們在欣賞舞蹈作品時根據舞蹈人物的命運,與人物一起體味平靜、歡樂、悲傷、憤怒、絕望、釋懷等一系列情感變化與升華,不斷引發觀眾與舞者和舞蹈編導情感上的呼應。
除此之外,還有以音樂章節和情感表達為依據的音樂結構、以人物空間轉換為依據的空間結構、以人物不同心理變化為依據的心理結構等等。
(三)結構的選擇與創新
舞蹈編導依據自己的創作思想與表達目的以及舞蹈主題的不同,通過對舞蹈設計的樣式、人數、風格取向和調度方法等的考量,以及音樂的情調、旋律、節奏相互呼應程度,選取不同的結構表現形式,并突破固有的局限,將多種模式相互結合,不斷創新結構設計,實現音樂形象、舞蹈形象、舞臺形象完美的融合,以更好地表達舞蹈的靈魂、情感與意境,不斷為觀眾呈現卓絕的舞蹈作品。
總之,創作一個優秀的舞蹈需要多種因素的配合,舞蹈編導要不斷深化自身的閱歷,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和藝術修養,創新自己的舞蹈思維,為創作出更多的舞蹈佳作做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班娜. 淺析舞蹈編導的創作思想和結構[J]. 藝術科技, 2014(0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