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宇
【摘要】2010年沈陽市在全國率先開展的藝術惠民的“雙百萬”工程就是讓市民由文化的被動接受者變成文化的主動創作者。三年來,我所在的學校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一直承擔著藝術惠民的培訓工作,在高校服務社會和傳承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藝術惠民工程已成為建造和諧社會的有力推手。通過藝術惠民的“雙百萬”工程,讓我們有機會把傳統文化發展成為市民所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并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質量。
【關鍵詞】藝術;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簡單的物質條件逐漸不能滿足我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想要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這就是為什么說現在是一個多媒體,網絡的時代,想要更好的生活必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隨著這種需求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文化活動開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被人們記起,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識到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一個文明的傳承,我們要發揚光大。在傳統文化發展的同時,各式各樣的文化傳播形式也發展起來,最常見的還是口傳身受的形式。
藝術惠民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口傳身受的一種形式,藝術惠民活動是由各大藝術學院開展的惠民活動,主要對老百姓開放,不收任何學費,主要讓廣大群眾成為先進文化的受益者,享受者和創造者。活動旨在充分發揮學校各藝術專業優勢和資源,繁榮文藝事業,讓藝術走進基層,走向大眾;使普通百姓能夠方便、快捷地學習藝術知識、掌握藝術技能、提高藝術修養、滿足藝術需求。2010年4月,沈陽市開始實施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百萬市民藝術培訓工程”和“百萬市民藝術共享工程”,沈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持續4年多,今天,沈陽各藝術類高校、各級文聯組織、各專業藝術院團、市區級文化館都積極投入到藝術培訓工作中去,沈陽音樂學院、沈陽師范大學、沈陽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大學、魯迅美術學院都開展該活動,這不僅極大豐富了沈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使沈陽的城市文化生態發生了重大改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內涵豐富且強大的民族,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民族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是國人建立自信的源泉,它可使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華民族。同時也使中華民族走向世界。自從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中華民族歷經一次次磨難,一次次浴火重生,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觀,這都與深深根植于民族基因的偉大民族精神息息相關。而學生也是祖國的一員,作為文化的學習者,我們更應該把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傳承下去。并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本人身為一名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我深感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且因為學習民樂,更有一種想要把民族音樂發揚和創新的使命感。在民樂的學習過程中,時常感覺到中華民族的強大,領略到祖先的智慧是不可磨滅的。所以就更加希望民樂被更多的人熟知,被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綿延千年,它能夠折射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遞民族精神,傳承愛國主義。在現代化的社會,民族的東西越來越被人們淡忘,隨之而來的是信息化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傳承民族文化對我來說就更加意義重大。雖然繼承和發揚民樂對于一名只是大學生的我來說只是望洋興嘆。但卻希望自己能夠為之所努力。因為本人學習的是民族器樂,在本校承擔藝術惠民的老師,通過這幾年的學習和教學也有很多體會。在學校擔任藝術惠民老師時,我在與他們接觸時被他們觸動,能感覺到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民族音樂,并被民族器樂的魅力深深吸引。他們的認真程度不亞于年輕人,因為清楚自己的基礎差,所以他們更加珍惜上課的機會,更加努力地去鉆研學習。通過惠民工程的教學,我不斷總結經驗,在穩固我專業基礎的同時,也不斷創新與實踐,如何更好地傳承與發揚民族文化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通過惠民工程,給社會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老年人通過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學習影響著下一代,使新時代的人們對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培養了民族精神,人們的精神面貌更加積極向上,社會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
身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不僅能體會到時代的高速發展,還能感受到國家對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而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肩負起傳承民族精神的責任,迎合時代發展的主旋律,使我們的祖國更強,更繁榮。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了沈陽師范大學2015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資助(項目編號:20171016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