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鋒
[摘 要] 現代學徒制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產生的,作為一種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深化產教融合,是一種新型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目前,現代學徒制進入實質性運行階段,對全面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為例,對現代學徒制的實踐和和實施方案進行了探究。
[關 鍵 詞] 現代學徒制;移動通信技術;方案實施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40-01
新的歷史時期,移動通信產業得到迅猛發展,但社會上卻嚴重缺乏從事移動產業基礎性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在職業院校,因為受制約于自身的實訓條件和師資力量等因素,移動通信專業起步較晚,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知識更新方面,明顯滯后市場發展。國務院于2014年部署了“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為建立和完善現代學徒制、更好地開展移動通信專業帶來了契機。學徒制通過教師與師傅聯合傳授知識技能,實現和企業的零距離對接。在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同時,為社會培養更多移動通信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為滿足崗位能力需求,需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依據質量標準和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案。所堅持的原則為:能力為重、技能為本。總體思路為: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在定制教學方案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打破現行的學科式傳統教學。依據崗位和主要就業層次分為為四個方向,即網絡優化、基站建設與維護、網絡運行維護和網絡規劃。
二、構建三層級課程體系
校企共同制定課程標準,依據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崗位需求,建設學徒崗位課程資源。由學校傳授基礎理論知識,以“師徒傳幫帶”的形式,由合作企業承擔培養學生傳輸設備安裝與維護、網站基站的實踐操作能力。
首先,結合實際工作案例,由學校和企業師傅共同開發實際工作案例,使學生能深入理解校企合作的重難點。其次,所選取的課程內容,滿足專業技術的發展和核心崗位工作需求。根據產業結構調整,不斷開發新課程,共同開發具有現代學徒制特色的教材,以更好地完善和發展專業課程體系。充分運用遠程教育手段和網絡信息技術,利用就業咨詢和企業信息等,為教學提供創意資源和形象元素。最后,完善雙導師制度,結合“學生+員工”雙重身份的特點,由學校教師講解理論,企業師傅負責指導,安排教師到企業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在真實的環境和實踐活動中,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技能和知識。
三、構建三位一體的學生評價機制
開展課程評價考核,由校企雙導師共同實施。首先,將日考核+理論考試方式,運用到理實一體化課程中,重點考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新能力、職業技能和職業態度。其次,將崗位考核方式運用到“學徒輪崗”課程,注重過程性技能評價,考核方式主要是學生小組互評記錄,針對學生的表現,由企業導師進行評價記錄。最后,對外出為客戶進行技術維護的學徒,由導師評價其技術維護能力和職業素質,同時,還可由客戶評價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服務態度等,由此形成服務客戶、行業、企業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學生評價機制。
四、校企全方位參與學徒教育管理
為了順利開展現代學徒制,需要從學生角色轉變為學徒雙重身份,與崗位盡快適應:(1)加強對企業的認知。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為組建現代學徒班,需要對學生進行企業認知教育和專業教育。(2)確定學徒成員,對學生意愿充分尊重,由學生和企業進行雙向選擇。加強培訓,由校企共同進行學徒招聘宣講,使現代學徒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3)加強入職前教育,并將以下三個方面作為側重點:安全教育、責任權利教育、目的教育。(4)制定嚴格的學徒管理制度。需要學生對現代學徒制管理的各項規定、崗位學徒安排嚴格遵守,不離崗、不脫崗。(5)對班主任和導師的職責進行強化。對學生在企業的表現全程跟蹤,通過QQ群和微信等,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徒情況及時了解,防范發生各類安全事故,使學生能更快地適應崗位需求。
在現代職業教育中,一種最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現代學徒制,它貫穿于學生入學與企業就業的全過程。為此,必須構建整體的職業教育系統,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將企業的各項資源優勢、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實現“成果共享、人才共育”。本文從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目標、開發教學資源、設置課程體系、構建考核體系等幾個方面,對高職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馮珺.現代學徒制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教通訊,2016(4).
[2]成亞玲,譚愛平,譚韶生,等.基于工學平行的“分段輪崗式”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5(23).
[3]王俊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校本實踐研究:以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職教通訊,2015(5).
[4]徐金林,龍鳳秀.“現代學徒制”的理論模式及其現實啟示[J].當代職業教育,2013(9).
[5]謝俊華.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職教論壇,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