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隆
[摘 要] 國家工業4.0背景下,研發生產機器人和培養掌握機器人技術的人才迫在眉睫,機器人教育普及是當今科技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高職院校利用自身人才、設備優勢從校政企合作、創建科普基地、培養科普人才幾個方面開展機器人普及教育探索實踐,對提高機器人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 鍵 詞] 機器人;高職院校;科學普及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41-01
目前,我國經濟正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型過程轉變,產品需要更新換代,傳統產業需要改造,企業需要升級,國家制定了工業4.0計劃,爭取在2020年實現工業自動化,采用大量的機器人。研發生產機器人和培養掌握機器人技術的人才迫在眉睫,進行機器人普及教育是當今科技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廣東省每年都舉辦各種形式的機器人大賽,參與和觀看的人員達幾十萬人。機器人科普教育和競賽有廣闊的市場,高職院校利用自身的人才與設備優勢開展科普活動必將有力地促進學科建設與科學教育深度融合,培養中小學生科技探索能力,提高廣大居民的科學素質,傳播科技知識,促進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的形成。利用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于2015年首批立項的廣東省“工業機器人”品牌專業輻射效應,制定了科普基地工作管理制度、開放接待制度、機器人競賽組織方案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并依托近年來投入的800余萬元建成的1000平米的機器人實訓場地,分別從制度、場地上給予保障實施,其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
一、開展各類競賽活動、研發相應的競賽裝置
機器人作為一種典型的機電綜合技術運用,非常適合作為工程創新實踐教育的載體和對象。讓各參賽隊使用模塊化的組件自行設計制作機器人,以演示某一未來可能出現的實際功能,開展創新創意競賽,通過與中小學合作開展機器人競賽活動,激發廣大中小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引導他們樹立科技未來發展的愿景。通過工業機器人技能大賽,引導職業學校關注行業在“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方面的發展趨勢及新技術的應用,促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和課程的改革與創新,促進智能機器人技術的普及,提升高職學院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學院的“工業機器人”專業是廣東省教育廳2015年立項的首批廣東省品牌專業,2011年與世界500強、行業標桿企業ABB(中國)有限公司聯合投資800余萬共建華南地區唯一ABB工業機器人應用創新平臺,合作共建工業機器人應用性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和工業機器人應用創新中心。學院自2013年開始連續5年承辦廣州市屬高職院校“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競賽”,承辦2015年廣東省“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競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組織高校科普志愿者服務活動走向社區
社區、企事業單位面向社會,扎實推進和深化“科普進社區”活動組成科普講座與培訓,利用科普類掛圖、宣傳、發放科普宣傳畫冊等多種作品的內容和類型作為表現形式,向公眾介紹機器人技術及發展等方面的知識,組建科普專家團隊,組織師生參與科技周、科普日、科普征文、科普報告、科普創作等活動,擴大科普工作的覆蓋面,整合大學生科普志愿者、科普專家團隊、校內科技社團等力量,深入社區、農村、企業、學校開展科普服務。讓他們了解機器人的發展歷程,知道機器人對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的重要意義,提升廣大居民的科學素質,促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促進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利用學院機器人實訓室組建科普基地
利用學院現有的工業機器人綜合實訓室(基礎編程/操作調整實訓室)、工業機器人應用系統三維建模/離線編程實訓室、工業機器人智能生產線實訓室、自動生產線安裝、調試和維護實訓室、工業機器人焊接實訓室、服務機器人實訓室等六個主要的機器人實訓室,組織各類型社會人員參觀,對他們進行機器人知識培訓,給他們提供科普技術知識。近五年來接待“中-德虛擬仿真教學論壇”代表、接待肯尼亞教育代表團、ABB工業機器人全國職業院校師資研討會及各類學生近20000人次。積極參加相關科普活動,對廣州社區居民,各類中小學進行機器人科普活動近30000人次,得到了新華網、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指導學生參加2013年ABB“全國工業機器人仿真大賽”獲得“最佳設計獎”和“網絡人氣獎”,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廣東省選拔賽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賽項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參考文獻:
[1]毛亮.地方高職院校開展科普教育的實踐研究: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知識經濟,2017(8).
[2]張好收.高職院校科普現狀與對策分析:以河南省高職院校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4(10).
[3]張廣才,羅桂城.水利類高職院校開展科普活動的實踐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