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 彭麗花
[摘 要] 高職課程評價存在評價理念落后、方式單一、內容不合理、主體錯位等多方面問題,阻礙了課程目標的達成。以環保類課程《水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作為研究對象,探索了學生發展性評價、課程設計發展性評價和教師發展性評價的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實施策略過程、評價結果運用等,實踐效果明顯,對構建完整且相對獨立課程評價體系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 鍵 詞] 發展性評價;環保類課程;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59-01
一、前言
當前,高職環保教育從規模擴張過渡到內涵建設,課程評價卻未得到有效的重視,關注考核結果和學生成績,輕視過程評價與反思改進,背離了高職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1]。《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指出,高職院校應以診斷與改進為手段,在課程等五層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質量保證機制。
二、當前課程評價模式的問題
(一)評價理念落后、評價方式單一
當前環保類課程考核主要依靠期末考試的定量分數進行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在90分以上,評定為優秀,80~90之間為良好,60~70之間為中等,60以上為及格。期末閉卷考試仍然是最重要、最普遍的評價方式,但其對能力的養成、素質的提高卻無法進行有效評價,容易讓學生忽視平時的知識學習和能力鍛煉,背離了職業教育的人才觀和質量觀。
(二)評價主體錯位、評價內容不合理
高職教育強調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但課程評價考核仍然側重檢查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能考評學生實踐技能,更無法評價學生的責任意識、邏輯能力、創新思維、合作意愿等職業素養[2]。評價主體單一,教師作為課程評價的全部主體,學生作為唯一評價客體,被動接受檢查、評判,無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3]。
三、發展性評價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制定課程發展性評價的實施辦法
本課題制定《水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課程發展性評價實施辦法》,摒棄以任課教師單方面評價、期末筆試成績為最大權重、重結果而輕過程的課程考核評價模式,將期末考試成績的權重從70%降為40%,平時成績從30%提升至60%。將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引入課程評價體系,將教師表現、學生知識掌握度、學生技能掌握度、學生創新精神和職業素質作為課程的主要評價對象,形成常態化、過程化和開放化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成長、課程建設、學生發展的多元發展。
(二)以學生成長為目標,實施發展性評價
為引導學生全面成長,本課題圍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職業素養等多元目標,實施過程性、多主體參與的發展性評價。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師通過網絡課程發布學習任務,最后學生在課堂上講解、展示并提交最終作品。
(三)以教師成長和課程建設為目標,實施發展性評價
發展性評價模式不僅將學生作為評價客體,更關鍵是將學生、督導、行業兼職教師等作為主體引入評價體系,不僅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職業素養等進行多元評價,還參與對教師和課程單元設計的評價,幫助教師不斷改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能力,改善課程設計,完善課程結構體系。
(四)評價結果的運用
發展性評價的落腳點不在于“評價”,而在于“發展”。對學生、教師、課程的評價,應該不斷促進相關客體進行反思,直面問題、吸取經驗、不斷改善和成長。在《水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每個模塊的教學完成后,都會及時組織研討會,及時總結經驗,提煉有益的思想、做法和觀點,在下一模塊的學習中,指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教師增強教學能力、完善課程設計水平。
四、總結
經過長期的教學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較為豐碩,任課教師獲得省級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三等獎,研究課題被立項為2015年廣東省高職教育質量工程項目,《水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課程》被立項為2017年廣東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發展性評價模式還存在許多問題,不同學科課程的發展性評價標準研究成果較少,推廣價值不大,指標體系比較模糊,指標權重隨意性較大[4]。
參考文獻:
[1]祝會兵,戴文琰.發展性學習評價在工程流體力學課程中的探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5(2):117-119.
[2]Alan J Cann. Approaches to the Evalu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materials[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1999,36(1).
[3]Gabriel Jacobs. Evaluating Courseware:Some Critical Quest-ions,Innovations[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1998,32(1).
[4]陳剛,張建偉,李海霞.高校網絡課程實施質量的評價標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5):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