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民
[摘 要]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加快推進發展先進制造業,強調用工匠精神撐起大國制造,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高等職業教育要適應經濟發展需求,要把培養職業道德強、職業素質優、專業技術精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積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工匠精神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中,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 鍵 詞] 民辦高校;思政教育;探索培養;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87-01
近年來高考生源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以江蘇省2017年高考錄取總生源數為例共計:30.34萬人,本科錄取:20.32萬人,大專院校占據總錄取率:33%,江蘇省共計:82所大專院校。江蘇省是國家工業制造強省,《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勢在必行。在高考生源逐年下降、生源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如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難題,也是首要任務。
一、牢牢把握思政教育主陣地,引導正確價值取向
在教育服務學生的全面成長過程中,需要引導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把工匠精神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過程,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
1.當前,“95后”大學生個性思維活躍,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目標遠大但是功利性比較強。培養工匠精神的前提和根源就是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守土意識。
2.需要我們積極引導教育,沉下心來去鉆研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需要我們擁有一顆堅守平凡的心,堅守標準、堅守熱情、堅守底線,大到一個項目工程的實施,小到擰緊一個螺絲,容不得我們有半點懈怠和馬虎。平凡的事情簡單做、重復做,在不斷的實踐中找尋真理,需要從浮躁的社會氣息中沉淀下來。
3.改變認知的誤區,“工匠”并非就是工人,它延伸到各行各業專業化、精細化的追求和發展。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也是每一個“匠人”的自我約束和自我追求,頂尖和極致才是心之所向。
二、不拘一格、多元評價,樹立職業夢想
根據“95后”大學生的性格特點——缺乏理想和信仰,思維十分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善于利用網絡資源,但是受挫能力弱,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這需要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找準時機,通過合適的方式方法教育啟發學生,青年人的良好發展是國家壯大的基石。
三、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相融合,塑造工匠文化
國家大力提倡和發展職業教育,其本質就是要為企業輸送優秀的技術人才,優秀的人才質量也影響著企業的產品質量。不論是高校育人還是企業用人,都需要堅持標準。
1.專業課程教學不應該只學習書本知識和實踐技能,需要將思政教育的“大國工匠”的育人理念和思想,融入專業教學的全過程和全方位。
2.健全和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既要有學習實踐的考核標準,也要加強職業精神的審核標準,專業知識與理想信念缺一不可。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舉行相應的職業技能大賽,學習身邊先進代表的典型事例,培育和釀造工匠文化,傳承工匠精神。
四、以“工學結合”為導向,培育踐行工匠精神
高等教育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必須契合企業用人需求。培育本領過硬的“大國工匠”,校企深度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校企合作要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學校擁有得天獨厚的學習氛圍,企業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前沿的專業技術、優秀的管理理念。雙方揚長補短,從理論到實戰,真正落實工匠精神的培育。以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工學結合”深度產教融合為例。
登云學院參與蘋果公司“A+雛鷹計劃”項目,此項目是蘋果公司助力中國職業教育發展,開創職業教育改革新模式,其目的是為企業培養基層技術管理干部。全國遴選了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等八所職業院校和緯創資通公司等四家蘋果產品供應鏈企業參與。項目聘請了國內外的專家教授,旨在以訂單班的形式,培育技術管理型人才。
1.通過“A+雛鷹計劃”項目,校企共同開發學習課程,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學實干的機會和平臺。學校選派骨干教師到企業為期半年時間學習企業先進技術經驗,與企業技術人員、高管共同開發實用性強的專班課程,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搭建良好平臺。
2.設置專門“工學一體化”教室,由學校老師、企業高管團隊交替為學生授課。一體化的教室設置有專業實訓設備,老師授課完之后馬上開始實際操作,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訓操作緊密融合。
3.開展“分段式培養”貼近企業用人需求,學生半年時間在學校學習,半年時間到企業參與頂崗實習。立足實際工作崗位,進一步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在企業表現優秀,符合企業用人標準的學生,直接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
五、結語
加強思政教育引導,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發展提供內生動力?!按髧そ场辈皇且怀幌梢责B成,需戒除浮躁、功利之心。國家強盛和民族振興是這一代青年人肩負的歷史使命,助力青年一代大學生實現出彩人生職業夢想。
參考文獻:
[1]何文明.職業教育應成為“工匠精神”培育的搖籃[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6(5).
[2]陳鳳.淺析民辦院校學生責任感教育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