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張麗
[摘 要] 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利用學校、企業、政府教育部門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結合建筑類職業院校特點,對校企合作現狀做了簡單分析,針對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關 鍵 詞] 校企合作;建筑;高職院校;“雙師型”;頂崗實習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13-01
一、進行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分析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和訓練,發展同社會實際工作部門合作培養,促進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如果說,這種合作對所有高等學校都十分需要,那么,對建筑類對實操能力要求相對較高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則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另外,高職院校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明顯不如本科學生,單純依靠理論分析和講解教學達不到理想效果,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這些因素都決定了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二、我校校企合作現狀分析
我校從領導到教師一直以來都很重視校企合作模式探討和研究,為此也做了大量工作。
(一)調整教學大綱,完善教學體系
教學大綱是一個學校培養人才的依據,是人才培養的基石。我校結合企業需求和行業動態,每兩年組織教師和校企合作單位人員進行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制訂迎合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將企業最新的技術方案和成果引入教學中,優化教學體系。并組織由我校高級職稱教師、企業專家和一線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進行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審定工作,切實做到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可行。
(二)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
為了保證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就要一支穩定的、專業的、有創新精神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我校從幾個方面來保證師資:(1)每年都安排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去參加為期半年的企業實踐,實踐結束后要提交相應成果,并提出相應的項目教學方案。(2)由教師直接駐工地對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指導,同時相當于自己也進行了企業鍛煉。(3)引進企業能工巧匠充實師資隊伍,他們都有著自己在本領域的特長,由他們對學生的實操類課程進行現場指導。(4)定期邀請相關人員針對行業動態和新技術來學校做報告,學校老師也會到企業做一些相關培訓,取長補短,雙向受益。
(三)實踐性教學環節
為了能較好地理論聯系實際,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校在教學計劃中加入了大量的實操性環節,例如,認識實習、測量實訓、工藝操作等實踐環節,在認識實習時,要由教師帶隊到施工工地,由我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合作進行講解和指導。測量實訓更是我校特色,每年的環校測量都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有測量項目,教師也會帶領一部分學生進行實地測量。我校工藝操作實訓安排的內容較多,有砌筑、鋼筋、模板、水電等,我校有從企業專門聘請的能工巧匠進行手把手指導,務必保證學生做有所得。
(四)頂崗實習
我校采用的“2+0.5”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習的最后一學期必須到企業參加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很重要的一個實踐環節,是順利進入工作崗位的磨合期。我校為每20至30位學生配備一名專業課教師作為校內指導教師,每位學生在工作崗位必須由企業指定一名技術人員作為校外指導教師。另外,對接收比較多學生的企業,會安排一位專職教師駐地進行實習指導,這在前面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里面也提到過,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五)建立校內實訓基地
通過校企合作,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實現社會資源教育化,能有效加快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穩步發展。我校2010年開始就大力著手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先后建了混合結構實訓基地、框架結構實訓基地、建筑智能化實訓基地等比較大的建筑實訓模型,供學生參觀和實踐,這更方便于直觀教學。除此以外,作為補充還做很多專業的模型室,把一些大的模型上無法展示的有代表性的節點單獨展示,很多在課堂上用語言描述不好的內容,在這結合實物就很容易被學生所理解并接受。
三、存在問題和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雖然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校在校企合作上取得了不少成績,讓學生受益頗多,但經過長時間摸索,也存在很多不足:(1)雙方積極性還需進一步加強,很多時候還是認識超前而行動滯后。(2)專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有些專業設置過于小、窄,這不利于學生以后就業和發展。(3)教師隊伍“雙師”素質內涵建設必須常抓不懈,青年教師比例較大,“雙師型”教師缺乏,高水平的專業教學團隊和有行業影響力的專業帶頭人相對較少,在師資結構上還需進一步完善和加強。(4)體現優勢互補、緊密合作的“校中廠—廠中校”辦學模式需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5)如何實現雙贏,任何只有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單純付出的模式都是不能長久,如何實現雙贏和深度可持續合作,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劉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3(7X):280.
[2]劉曉明,楊如順.高職校企合作的現狀、問題及模式選擇[J].職教論壇,2003(14):30-31.
[3]劉克勤.轉型期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辦學實踐探索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11):34-36.
[4]張小建.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加速培養高技能人才開創職業培訓新局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