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彬
[摘 要] “教改”最根本的變革應是辦學思路與方法的改革,僅僅在課堂教學上的“教改”不能從根本上對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提高做出較大變化,因為職業院校“教改”的最終目的就是把生產技能傳授于學生,而“課堂教改”只是改變了課堂上的教學方式,最大效果就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改變不了實際生產技能在課堂教學上的缺失,改變不了“學校教學”與“職業技能”之間“鴻溝”的存在。
[關 鍵 詞] 課堂教改;職業教育;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14-01
我國當前職業院校教育發展的概況其實就是在課堂上試圖努力教育出社會上企業工作環境需要的技師型人才,而這種院校課堂教學又很單純孤立地被放置于校園內,而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在教學上與企業又無實質性的互動,這種教育模式從根本上就決定了我國當前職業教育在技能教育上的失敗性和尷尬局面,生產技能來源于企業生產實踐,僅在教室課堂上的各種“教改”在某種意義上也就顯得蒼白無力。
當前職業教育界,全國各地、各院校涌現出各種教改方法,教改經驗培訓和講座,但是反觀這些教改嘗試,我們發現均是圍繞課堂內容教學進行的,對比教室內的職業技能教育,這些課堂改革其實質毫無建設性意義,要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職業技能教育模式,與歐美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實現同步,我們必須思考當前辦學模式與辦學方法的轉變。
結合當前各地方職業院校各自的資源優缺點,通觀全局、放眼全國,與全國市場技能人才需求現狀,重新尋找辦學思路,重新組建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走職業院校產業集團化辦學或職業院校聯合企業辦學之路已經勢在必行,把企業生產技能與職業院校課堂教學內容及模式統籌融合,打破一般教學思維模式束縛,汲取一切教學方式優點,注重傳授實際生產技能,重新界定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中選取能使學生產生實際生產價值的方法,也就是當前眾多的“教改”方法中最優的方法。選取不同教學方法的過程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機動的,在新的教學模式組建下(見下圖),使校辦產業或聯合企業辦學成為學校教學設施的一部分,學校教育教學也是校辦企業或社會企業人力支撐的一部分;在新的職業院校模式核心要素組織下,我們可以重塑現有的教學體系,在學校和社會企業高度融合的場景下,從市場需求和生產技能的雙重角度下重新構建自己的教學課程體系,讓“學既生產”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
職業院校重新定位在當前社會上的角色,走職業院校自己的產業化道路,在社會上只有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創立校辦產業,為自我院校學生開拓社會市場實踐基地,把自己的實踐基地的生產在平時辦學上就轉化成實際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職業院校“教改”的困惑。從長期的發展角度來思考,職業院校自我的發展與社會的融合也是必然的,即職業院校也是社會生產的一部分,更是社會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從這個角度來統觀現有的各種“教改”方法和模式就會從本質上理解它們意義上的蒼白。
當前我校為寧夏南部山區唯一一所初步具備走產業集團化道路的職業院校,我校畜牧獸醫專業具有大量的有從業經驗及資格的高級獸醫師,可以初步嘗試根據現有地理區域內的市場情況,創辦寵物醫院;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嘗試在我市區域內開設校辦幼兒園及嬰幼兒其他相關服務中心項目;我校計算機專業可以初步嘗試在我市開設小型廣告公司及平面設計公司等、我校汽修專業可以依托學院開設汽修及裝潢美容類公司及駕駛培訓學校等,我校其他資源弱勢專業則可以思考校企聯合辦學思想,但要避免流于形式,面向全國市場,深度校企聯合辦學,把企業優勢生產技能資源和學院辦學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企業技能資源轉化為學生學習內容,企業生產環境轉化為學校學習的課堂。
這樣整合我校優勢技能資源,積極嘗試創辦各種校辦產業,校辦產業創建成功也正是我校在社會上技能實力的展示和社會影響力的宣傳,這不僅為我院學生實踐實習創造了大好環境,也為我院學生實際生產技能的學習和學院社會榮譽的積淀打下了基礎,這樣的職業院校走出的學生才能真正為社會所需求,這樣“教”“學”“產”相結合的辦學思路才真正是“教改”走向成熟所必備的滋生土壤,同時這對解決當前職業院校招生困境提供了根本性的對策。
完善職業院校新的教學體系,真正吸取西歐等發達國家職業教育體系優點,為達到職業院校和社會生產一體化融合的目的開拓我國新型職業教育道路,走職業院校教育和企業生產集團化辦學思路是當前我國國家政策和職業院校正在探索的道路,也是我們每所職業院校應積極探索的。
參考文獻:
[1]肖冰.高等專科學校辦學定位研究[J].教育評論,2010(1).
[2]趙明安.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國際比較[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