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嬌,楊立芬
[摘 要] 課程體系的改革一直以來都是高職教育研究重要內容,為了更好地完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從五年制高職教育的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設置類別以及課程評價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和分析,發現目前的五年制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還存在諸多不足。
[關 鍵 詞] 課程體系;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類別;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68-01
課程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的價值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課程體系的建構要緊密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讓其成為課程的靈魂。因為核心素養是學生成長的關鍵要素,是符合學生個體需求和社會需求的重要素養,更是全球化時代需要的素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要求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和培養規格明顯提升。
課程體系的改革一直以來都是高職教育研究中的重頭戲,為了進一步優化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人們圍繞這一課題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高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素質。導致整個高職教育體系中缺乏高職教育的特色,甚至直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同專業課程,由于高職學生和普通高校學生不論是在知識儲備還是自身素質方面都存在很多差距,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我們的高職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就必須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他們的有特色的課程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結構的設定、教材的編選、課程內容的制定以及課程考核和評價等多方面入手,構建適合五年制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為了更好地完善我院五年制課程體系建構,推動課程改革進入一個高質量、持續發展的階段,實現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我們對我院目前的五年制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現狀進行調查及分析。
一、五年制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現狀
(一)五年制高職教育的課程觀
“知識就是力量”是目前我們五年制高職教育堅持的真理,整個五年制高職教育的過程中都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并對知識的理論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有課程的設置都是圍繞著理論知識進行的,缺乏實踐性,課程的教學也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完整、系統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職業知識。并且在課程設置上依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素質的現象,過于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
(二)五年制高職教育的課程目標
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實踐型技術人才,但是目前我們的五年制高職教育更多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堅持“知識就是力量”的原則,培養、表彰成績優秀的人才。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
(三)五年制高職教育課程設置類別
1.五年制課程體系設置的基本要求
目前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的五年制高職教育課程,前兩年中專主要涉及必修課和實踐課兩大類,必修課包括語文、數學、英語、政治、體育等。實踐課主要包括入學教育和軍事訓練。五年制的課程到后三年才會涉及專業課。其中必修課包括基礎素質課、職業理論課和職業技能課。選修課包括專業限選課、公共限選課;集中實踐課包括入學教育、軍事訓練、認知實習、社會調查、崗前綜合實訓、畢業實習與設計、畢業教育等。
2.五年制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1)堅持傳統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原則
目前,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的五年制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雖然注意到了德育與智育、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同時也考慮到了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之間的關系,但由于課程體系中主要還是以必修課和實踐課程為主,缺乏通識課程的設置,所以目前的課程體系雖然在構建過程中堅持了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但也只是從傳統的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入手。
(2)注重課程的應用性和針對性
五年制高職教育前兩年的課程設置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同時加了政治、體育等傳統的德育課程,后三年的課程設置考慮到了要正確處理好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關系,基礎理論知識本著“必須、夠用”的原則即可,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基礎理論教學占用了大量的課時,而且過度強調專業知識的系統性,不適當地加大專業課程理論深度;授課中偏重純理論公式的推導、過深的理論闡述、過細的結構分析等。
二、五年制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存在的不足
(一)目前五年制高職教育缺乏對理論和實踐的協調
目前學校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素質的現象,授課中偏重純理論公式的推導、過深的理論闡述、過細的結構分析,學校過度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實踐,學校的大部分課程主要是讓學生獲得系統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職業知識,沒有很好地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忽略了理論與實踐的協調統一。
(二)目前高職教育課程評價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缺乏系統性。
首先,對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的評價,不論是評價者還是被評價者,都需要具有反思意識,因此單純地依靠結果性的評價,不參與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的過程,是很難發現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的。
其次,對課程結果的評價,要考慮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認知水平的現實性,不能簡單地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依據,而忽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等。另外,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依靠他人的評價而忽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樣學生就會缺乏自主性,難以在自己的學習中發揮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