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娟,韓偉
[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主要就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創新發展展開探討。
[關 鍵 詞] 職業教育;國際化;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71-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全球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寬領域的交流格局。面對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界大勢,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過程中,要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國際能力。
一、國外優秀職業教育模式的思考和分析
(一)美國“社區學院”職教模式
該模式是美國教育一個偉大的革新。它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根據社區經濟發展需要設置專業和課程;(2)承擔企業職工的培養任務;(3)注重師資建設;(4)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障。
(二)英國“三明治”職教模式
所謂“三明治”模式,即是指在校學生到企業實踐,并由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學教師合作講授有關課程。“三明治”模式又可分為“厚三明治”和“薄三明治”。前者指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先在企業工作一年,在后三年課程的安排上著重于實踐性課程;后者指學生采用工讀交替的方式,先在學校讀一年,第二、三年安排一定時間到企業實習,第四年全在學校。
(三)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
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學校制形式,可以稱為部分學校制教育形式。
(四)澳大利亞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職教模式
它是新型的現代學徒制度。其核心是以職業能力為本位,TAFE是學院,其學員80%的時間是在工作場所,進行工作本位的學習,只有20%的時間在TAFE進行學校本位學習。
二、中國教育的國際化道路不能是簡單的模仿
隨著經濟全球化,模仿和學習成為一種客觀趨勢。下面,我們了解一下國外教育,汲取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已成為推動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如何理解教育的國際化
一提到教育國際化,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雙語教學、課程置換、德國“雙元制”、互派留學生、第三方評估等。這些都只能稱為知識層面(或方法層面)的教育國際化,而我們缺少的更多是思想層面的教育國際化。什么是思想層面的教育國際化,或許我們可以從教育目標說起,就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例,中等職業教育的國際化應是加強國際理解,為提升學生的國際素養做準備,創造機會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全球意識。
(二)在教育國際化道路上如何學習和借鑒
教育國際化不是讓我們放棄自己的教育模式,而是需要我們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自己教育的不足,再通過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更好地改善自己。此外,教育國際化不僅是我們去學習,更要讓別人來“幫助”我們,通過國際化這個平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教育,發現中國教育的精華。
(三)國際教育化應關注的問題
回顧中國的教育,我們會發現不少學習借鑒出現弊端,違背了中國的教育規律,不適合現在所實施的教育改革。談及教育國際化,我們要有堅定的文化信息,不妄自菲薄。
三、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雖一直“在路上”,但碩果累累
我國職業教育政策基本上采取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辦學模式。其管理體制則以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為主。在職教政策的框架下,政府、學校和社會不斷學習國外優秀教育模式,挖掘自身潛能,為推動中國職教發展獻計獻策。
四、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反思
1.必須正視本土教育與國外教育的差異,我們的學生要在遵從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有選擇地吸收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
2.如何立足城市,找準、抓穩、用好地方經濟的杠桿力。
3.創新是教育國際化的必要手段。在職業教育該如何向國外取經這個問題上,我們既不能簡單地看到彼此的差異,又不能武斷地對這一模式妄下斷言,我們唯一要做的是,規避“傷害”,將其完善,不斷創新。
總之,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也是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要求。
參考文獻:
[1]顧善遠.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動高職教育改革創新[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
[2]李曉星,汪四紅.國際化視角下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路徑探析[J].科教導刊,2015(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