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全勝
摘 要:陸地港是特指內陸地區具有的與海岸類似的貨物集散功能及報關、報檢、簽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研究分析陸地港的業務業態,剖析總結陸地港的發展模式,對于目前由國有港口集團主導的全國范圍內開展的陸地港投資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陸地港;發展路徑;分析
一、 發展現狀概述
晉江陸地港以綜合物流服務、臨港園區建設、供應鏈服務為主營核心業務。運營以來,已吸引100多家企業進駐、3000多家企業入港開展進出口業務,是福建省目前唯一一個匯集國際陸港、保稅物流、國際快件、跨境電商和國際郵件五大通關平臺的陸地港口岸。2017年,晉江陸地港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國際陸港板塊實現貿易額55.48億美元、集裝箱吞吐量35.9萬標箱,分別同比增長37.79%和18.8%;跨境電商板塊實現貿易額1.68億美元,快件563.64萬件,分別同比增長89.91%、38.42%。
二、陸地港業態分析
1.陸港港口服務
(1)“一條龍”通關服務。引入報關行、貨代公司、外貿公司等中介機構提供專業服務,關檢機構入駐開展審單、查驗、放行、征稅等通關作業,實行艙單分流直通式通關模式,與全省11個主要外貿碼頭對接,在陸地港“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實現了陸地港的“口岸”功能。2017年一般貿易實現報關單量占泉州關區的50%以上。
(2)“攬貨港”運作模式。通過與關檢部門的多方協調及監管模式創新,整合海陸空鐵郵航線資源,充分挖掘陸地港貨物集散中心功能,以“攬貨港”的運作模式吸引了大量流失在廣東、江浙的進出口貨物返回福建口岸通關,用海關電子關鎖模式為口岸碼頭輸送貨源。
(3)船公司返箱點及甩掛運輸場站。國家交通運輸部認定的第三批國家級甩掛運輸試點。目前返箱點已吸引MSC、CMACGM、PIL、OOCL等十幾家船公司入駐,同時通過甩掛運輸、分段運輸、雙重運輸等多種運輸模式搭配,使得晉江陸地港逐步消化因拐點產生的物流成本,使企業在陸地港的物流成本逐步下降。
2.保稅物流及倉儲服務
(1)保稅倉庫。目前主要業務貨種包括棉花棉紗等進口原材料、葡萄酒等進口消費品。獲批成為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指定的交割倉庫,初步建設形成進出口酒類集散中心、出口商品市場采購集散中心、跨境電商出口B2B集拼倉庫等。
(2)物流金融服務。與銀行深入合作,積極開展進出口業務項下的現貨、權利憑證等流動資產融資質押監管業務,在為企業提供金融物流服務的同時,提升陸地港的服務功能與盈利模式。目前,棉花棉紗等物流金融質押業務已陸續開展,保稅倉庫成為多家銀行指定的質押監管倉庫。
(3)冷鏈物流。已投建運營多溫層信息化凍庫1個,1#凍庫庫容約1萬噸,獲批福建、廈門兩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進口水產品備案存儲冷庫、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進口食品指定儲存場所等資質。從廈門口岸入境的食品、水產品可快速分撥至陸地港,在滿足檢驗檢疫監管的情況下使存放地更接近主力消費地。
3.國際快件及跨境電商綜合服務
(1)泉州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福建省第二個正式啟用的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是集進出口快件通關、倉儲、裝卸、分理、物業租賃、物流信息綜合處理等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快件通關平臺。配備同屏比對、自動分揀流水線10條,借助電子關鎖、海關監管車等設備,與廈門、晉江、福州、深圳、廣州、上海等地機場充分聯動,提升國際快件通關時效。
(2)泉州跨境電商通關服務中心。2013年11月獲批成為泉州地區跨境電商唯一試點單位。作為泉州跨境電商通關平臺運營主體,借助泉州國際快件監管中心的場地及設施,完善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與海關總署跨境電商統一版系統的對接,享受海關總署“清單核放、匯總申報”通關政策,實現了與海關、國檢、外匯、稅務等監管部門以及電商企業、網絡支付平臺、物流快遞企業的對接。
(3)泉州國際郵件互換局。互換局按出口5000萬件國際郵件/年規劃建設,日均出口約13.6萬件,擬于2018年上半年投用,投用后泉州進出境郵件不用再繞行廈門國際郵件互換局,對助力本地跨境電商出口及國際物流業務發展具有積極深遠的作用。
(4)晉江機場國際貨運接駁。2015年,陸地港聯手晉江國際機場,以設立接駁區方式將機場國際貨物的報關、分揀等動作前置至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晉江機場的空運口岸貨運業務得以獲批運營。
(5)航空公司城市貨站。2017年8月正式落地南方航空城市貨站項目,進一步強化“虛擬空港”功能,將廣州、上海等地機場的國際貨運服務延伸至陸地港。跨境貨物依托卡車航班與廣州、上海等國內大型空運口岸實現進出雙向的互通互聯。
(6)跨境電商創業孵化基地。系省級眾創空間和孵化器,項目建設有7000平方米的辦公樓、3000平方米的專用快件倉庫,提供免費辦公場所吸引電商團隊和專業培訓機構入駐,引導電商團隊與工廠對接,由專業培訓機構指導企業在跨境平臺銷售和營銷。
三、發展模式分析
1.近產業集群的發展定位
晉江陸地港位于泉州晉江市,產業集群豐富,腹地優勢明顯,是福建地區主要的貨源生成地。2017年,泉州地區實現GDP7548億元,連續19年位居全省第一,已形成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建材家居五大千億產業集群,擁有上市公司101家、中國馳名商標152枚。
晉江陸地港在規劃選址、功能建設等方面,充分考慮區域經濟與產業集群效應,立足泉州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引導關檢等監管部門,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優化業務監管模式,使得晉江陸地港從最初只具備國際海港的功能,發展到如今整合“海陸空鐵郵”多式聯運的國際陸港,為廣大客戶尤其是本土制造企業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和節約的外貿及跨境物流服務。
2.互聯網思維的平臺整合
目前,陸地港通過持續創新海關監管模式,業務涵蓋了陸港、海港、空港、鐵路、郵路、綜保區(加工區)等國際物流渠道,實現與廈門、福州、深圳、上海、廣州、昆明、武漢等地的海港/空港/鐵路口岸直通放行。進出境貨物在陸地港實現報關、報檢、查驗、放行、征稅等一條龍、一站式通關服務,并通過電子關鎖直通各個口岸,在各個口岸貨物無需再辦理任何其他手續。通過口岸資源整合,晉江陸地港成為各口岸的貨源輸送港,與各口岸日益形成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深化泉州國際物流體系的供給側改革,助力泉州外向型企業降低物流成本、開拓海外市場和提升國際競爭力。
3.強力有效的政策支持
晉江陸地港口岸關系互動良好,陸地港為關檢單位入駐創造良好的條件,關檢單位通過不斷創新優化監管模式、出臺專項扶持措施來支持晉江陸地港的發展。廈門海關在晉江陸地港實行艙單分流直通關模式,貨物在陸地港進出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廈門海關在原有陸地港監管科的基礎上增設快件監管科,海關總署批復給予單獨關區代碼3726,保障陸地港業務的快速發展。
晉江陸地港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研究確定的四大陸地港之一,享有國家交通運輸部“十二五”公路貨運樞紐物流園區投資補助。地方各級政府從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用地優惠、資金支持、融資渠道、收費標準、稅收優惠、區域通關等多個方面提供專項扶持政策。例如,晉江市專項出臺政策,從進出口報關、國際貨代、船公司堆箱、鼓勵發展國際快件業務、跨境電商業務、企業進駐陸地港商務中心等六個方面給予相應的補貼或獎勵。
4.契合產業發展的業態創新
隨著生產全球化及分工國際化的深入發展,國際貿易形勢發生明顯變化,“貿易訂單碎片化”成為重要趨勢,主要表現在:國際貿易的需求量及訂單量化整為零趨勢日益明顯,小、分散且短期的訂單迅猛增加,傳統“最低起訂量、大批量生產”的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國際貿易市場的新需求,中小企業、甚至小微企業逐漸在外貿訂單中占據越來越多的份額。2017年,中國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達7.6億萬人民幣,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泉州地區是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城市,中小微企業是泉州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依托。
面對新的外貿形勢,晉江陸地港提前布局跨境電商物流板塊,申請成為福建省跨境電商服務試點,先后啟動并實施了泉州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泉州跨境電商通關服務中心、泉州國際郵件互換局三大項目,積極構建了小件快件的國際物流通道通路,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物流解決方案,初步構建立了立足晉江、輻射海西、參與全球的全程物流服務網絡。例如,晉江陸地港聯合德化商務局、阿里巴巴國際站,為德化陶瓷提供跨境B2B解決方案。陸地港為德化陶瓷提供工廠提貨、拼箱庫內操作(貼標、分類、打板等)、海運訂艙、海外清關(由合作方“出口易”完成)、入阿里巴巴海外倉的物流解決方案,阿里巴巴對海外倉業務提供流量支持,助力德化陶瓷線上銷售。
晉江陸地港物流業態豐富集聚,國際物流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初見成效。近年來,晉江陸地港初步建成了出口商品市場采購集散中心、進口酒類集散中心、海西進口棉花交易中心、跨境電商出口B2B集拼倉庫,陸續開展了跨境電商、旅游購物、外貿綜合服務、海外倉等國際貿易與物流新業態,還與建設銀行、泉州銀行等金融機構配合為入駐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可見,晉江陸地港在提供傳統裝卸、倉儲等物流服務的基礎上,日趨重視建設融“產業、貿易、金融、信息、專業市場”于一體的供應鏈綜合服務。
參考文獻
1.汪倩.基于SWOT分析的武夷山陸地港發展戰略研究.科技視界,2013.
2.陳玲.福建省無水港的發展水平與潛力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