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維霞
摘 要:在“互聯網+”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掀起了新一輪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跨境電子商務就是“互聯網+外貿”的典型模式。本文通過實地走訪調查云南省跨境電商企業和外貿企業,收集數據,查找問題,通過比較、總結等方法分析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中主要問題,從而為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和方案提供依據。
關鍵詞:跨境電商;云南;問題
一、緒論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我國出現了多種新型經濟發展模式,跨境電子商務就是“互聯網+外貿”的典型模式,近年來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放,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跨境電商在我國呈現井噴式的發展。云南省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接壤,與東南亞南亞多國鄰近,同時擁有豐富的礦產、生物、水電、特色農副產品等資源,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云南省發展跨境電商存在著諸多困難,本文通過實地走訪調查云南省跨境電商企業和外貿企業查找問題,總結分析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中主要的問題,為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和方案提供依據。
二、企業調研結果分析
根據云南省電子商務和外貿企業名錄選擇云南省200家中小企業進行走訪、電話、郵件等形式的調研,收回有效問卷177份。調研問卷參考了眾多學者的調研案例,咨詢專家整改后形成調研的問題,為了確保企業沒有顧慮回答問題,采取了匿名回答的形式,并且不設涉及企業運營情況的問題,確保企業的隱私。此次調研的企業中大部分屬于中小企業,貿易型企業占46%,服務型企業占45%,生產制造型企業占9%。其中73%的企業已經或者準備開展跨境電商業務,27%暫無計劃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已經或者準備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企業所選的跨境電商平臺中使用第三方電商平臺的企業占73%,包括阿里巴巴、速賣通、亞馬遜、敦煌網等,有27%的企業選擇自營平臺。
在針對云南省目前跨境電商發展狀況的問題上,50%的企業認為目前跨境電商發展良好,38%的企業認為發展不容樂觀,12%的企業對此問題表示不確定。在對未來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的問題上,78%的企業認為未來云南省跨境電商發展潛力巨大,說明大部分企業對未來云南省跨境電商的發展持樂觀的態度。
針對云南省目前跨境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按照可能的因素做成了量表形式,邀請企業對列出的阻礙云南省企業跨境電商發展的因素評分,0分代表無阻礙,5分代表阻礙程度大,按照各因素最后的平均分進行排序后得出下表。可以看出,企業認為貿易和通關便利化不足是最大的阻礙因素,其次是市場問題和產品、品牌等問題因素,隨后是關于跨境電商的基礎支撐環境如物流、政策、法律法規等因素。其他選項中包含跨境售后服務開展難度大、庫存壓力大等因素。
表1 云南省跨境電商阻礙因素得分
三、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問題研究
1.電子商務規模不大
跨境電商為電子商務+外貿的模式,所以電子商務的發展是跨境電商良好發展的基礎。2017年,電子商務成交額2041.49億元,同比增速39.69%,其中電商零售額538.54億元,同比增速54.54%,農村電商零售額224.77億元,同比增長68.94%,全國排名第19位;到2016年,云南共有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個,省級示范基地2個。從總量上來看,電子商務發展仍顯不足,網絡零售規模小,產業聚集效應弱。2017年1―11月,云南省通過阿里平臺賣出的商品金額占全國的0.39%,排名全國二十位,2017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期間,全國167家品牌商家單日成交破億元,其中八成以上店鋪位于上海、廣東、浙江、北京和江蘇,云南本土僅一家化妝品品牌入圍。
從淘寶村的發展方面來看,淘寶村的發展規模和數量已經成為一個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代表,云南省目前僅有一個淘寶村,即大理州鶴慶縣草海鎮新華村,主要提供銀器制作等產品,這與電子商務發達的省份比來,數量太少。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表明,云南省絕大多數的外貿企業尚未參與電子商務經營,全省目前大約有12000家外貿企業,進入阿里巴巴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僅有不到300家,其中參與了跨境電商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這表明云南省外貿企業在電子商務參與方面缺乏活力。
2.產業基礎薄弱
產業基礎薄弱,經濟結構單一是云南省面對“走出去”戰略最大的困難,在西部地區與跨境電商發展較好的四川比較,發現云南省跨境出口產品種類少,規模少。產業綜合競爭力不強,給云南省跨境電商出口拖了后腿。
產業布局跨境電商出口需求不匹配,做好跨境電商,需要優質的產品,同時也需要相應的產業優勢,云南省目前發展最好的五大支撐產業分別是:煙草、礦業、生物、能源、旅游;近年來云南省全力打造的八大重點產業是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旅游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物流產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新材料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食品與消費品制造業等八大產業。而近年來跨境電商銷售到海外市場最受歡迎的產品類型是3C電子產品、服裝服飾、戶外用品、健康與美容、珠寶首飾、家居園藝等,這些數據對比云南省的產業布局來看,與海外跨境電商需求市場不匹配。同時西部地區跨境電商出口產品中規模較大的幾類產品為:家居用品、計算機和網絡、服裝、健康和美容產品、運動和戶外產品、鞋類及輔料、手機和手機附件等,云南省跨境電商在其中的貢獻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云南省產業支撐力度不足。
3.品牌知名度低,企業不注重營銷
目前,云南省全力打造開發高原特色優質農產品,實施“云品”走出去的戰略規劃,云南省有得天獨厚的高原氣候和地理資源,特色農產品、藥材眾多,盡管一些特色產品產量大、質量優,在市場上卻缺乏競爭力。這與企業重生產輕營銷有很大的關系。例如,云南是全國咖啡種植面積、產量最大的省份,比重占到99%以上,同時也是世界最佳咖啡產地之一,但是云南知名咖啡品牌卻不多,品牌影響力不大,只能成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原材料供應商,產品價值遠遠得不到體現,這對云南產品實施跨境電商出口同樣帶來了困擾。
4.物流產業支撐力度不足
物流總體規模不足,質量不高,造成跨境物流基礎薄弱,發展動力不足,嚴重制約了跨境電商的質量和效率。2017年,云南省物流產業增加值1416.6億元,同比增速達14.1%。云南省共有物流企業14000多家,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發展散、弱,缺少龍頭企業,目前云南省國家5A級物流企業數量僅3戶,國家3A級以上物流企業11戶。由于云南省物流企業大部分是由傳統運輸、倉儲業轉型而來,所以提供的物流服務專業化程度低,服務類型單一、標準化程度不高、現代化的物流技術發展相對落后,而跨境物流相比一般的物流服務來說環節繁多、需要和多家企業和部門打交道,同時要求物流企業在境外有服務網絡,這就造成了比較高的服務成本,難度也有所提升。
跨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根據調研數據顯示,云南省跨境物流的成本達到商品總成本的30%,高于國內其他產區的物流成本。以蔬菜在國內的環節為例,將蔬菜從云南運往海外先需要運到國內各大港口,云南運到深圳港口需要每車1萬元的成本,運到連云港更是高達2萬元,而國內其他產區是3千元;蔬菜通過在磨憨口岸出口到東南亞國家,成本為5千元/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一旦遇到退換貨的商品,客戶必須要支付更高的物流成本。且跨境電商在處理退換商品的時候,需要的流程較多,周期較長,破損等可能性大,客戶滿意度低。
5.跨境電商模式單一
目前國家海關總署批準有13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國家商務部批準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城市有12個。在這些試點城市,政策配套較為完整、對于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的扶持力度較大,海關對于通關、監管等流程和模式都有所創新,可以創新跨境電商的模式,加快通過速度,為企業提供便利,例如在進口電商中的保稅備貨模式,只能在試點城市實施。所以目前云南省跨境電商模式單一的主要問題在于如何爭取獲批試點城市,在試點城市的基礎上研究探索符合云南跨境電商發展的模式,爭取開展多元化的模式道路,符合不通跨境電商業務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青蕓,曹禹夢,王雯,曹譯文.去年云南電子商務線上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網商總數接近30萬.云南日報,2018-03-19.
2.鄂立彬,黃永穩.國際貿易新方式:跨境電子商務的最新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4(2).
3.趙志田,楊堅爭.中小制造企業跨境電子商務能力識別、檢驗與綜合評價.系統工程,2014(10).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