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曄
[摘 要] 高職院校作為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主的一類學校,其在突出自身職業特色的同時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大學語文是一門面向高等院校各個專業學生開設的素質教育、文化教育課程,其在高職院校中的開展,目的是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欣賞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及道德情操,如此才能保證高職院校培養出高技能型、高人文素質的人才。
[關 鍵 詞] 大學語文;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082-01
當代社會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國家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眾多的高級實用技術人才。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作為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為主的一類院校便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不能以犧牲學生教育中的人文素質培養為代價,這對學生日后在社會中的生存發展極為不利。大學語文是一門有著工具性、思想性、知識性和人文性的,以語言文字為主要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學科,它可以引導青年學生思考人生、發展人性、完善人格。其在高職院校中的合理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質量與效率,繼而為高職院校培養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大學語文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有著潛移默化的效用
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如何培養擁有健全的品格、高尚的思想、高強的專業技能的全面型人才便是當前高職院校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這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而思想道德品質作為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也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然而當前的高職院校絕大部分學生由于以往教學環境的影響而使其思想道德品質普遍偏低。大學語文的出現便正好符合了高職院校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需求。
首先,大學語文擁有的鮮明人文特征、深厚的感召力使之具備了培養學生完美人格的功能,因此,大學語文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語文知識的意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憂國憂民思想情懷,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閃耀的高尚人格魅力等,這些傳統美德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均有著重要作用。再者,大學語文課程中包涵的民族意識、良好習慣、社會倫理等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充分認識社會、認識自我。通過這些便可以保證大學語文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有著“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其次,語文內容中的作家所具備的高尚情操和作品所傳達的精神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腳印,繼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人格和培養健康的道德感。
二、借助大學語文來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學生應對職場變化的必然需求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改變、提高。如若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僅僅具備高強的專業技能而缺乏人文,那便使其在職場中缺乏想象力、創造力,不利于學生應對職場的變化。因此,高職院校大學語文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應用是學生應對職場變化的需求。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強弱是決定其人文素質高低的標志。而諸多實踐經驗均表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非常有利于想象力的提高,繼而可以有效地激發創造性思維。其次,大學語文中的寫作訓練也是一種培養思維創造能力的高效途徑,它可以幫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突破思維定式。因此,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可以及時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繼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知識技術的更新變化,從而夯實學生的從業實力,保證學生不輕易被職場所淘汰。
三、大學語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
當前的社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職場變化日益加快,這些都需要高職院校的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極強的抗壓能力才能應對。因此,高職院校在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需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心態,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強健的體魄。新時代的高職生大多在優裕的物質條件下成長,他們的心理比較脆弱,胸懷不夠寬廣,太過以自我為中心且抗壓能力弱。而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便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優秀作家的處世風度的途徑,讓他們以名人為楷模來不斷激勵自身。比方說,學生在學習蘇軾、劉禹錫等人的作品時可以適時參照他們的處世態度,繼而反省自身的處世方式,如此便能幫助自身培養積極的健康心態,提高自身面對挫折的抗壓能力。
四、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大學語文也是學生接受終身教育的需要
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教師大多注重學生終身從事某一固定職業的就業準備教學。然而隨著職場職業流動性的加強,其他崗位的不斷涌現,職場便要求求職者不僅具備跨崗位的能力,還需要有跨職業的能力。因此,高職院校便需要培養學生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大學語文是文化的載體,它既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有效工具,也是學生能力培養中的重要助力。因此,可以說,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大學語文是促使學生堅持終身學習、接受終身教育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付成波,楊曉燕.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7(2):54-55.
[2]宋鳳齡.淺議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滲透[J].宜春學院學報,2010,32(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