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存
[摘 要] 汽車構造課程的基本理念分為三部分,第一即為為工作任務的完成制定目標,且需注重理實一體化教學;第二則為通過對現場汽車構建進行辨識,增強對汽車各組成的感性認識;第三即為通過對現場實物的觀察,確立汽車組成和部件間的位置關系。但在高職教育中,其主要目的為培養高技能及高技術的人才,在培養人才的同時,首先則需對思想政治(簡稱作思政)工作進行落實。傳統思政教育是思政課程作為主要部分,但是單純性思政教育在目前所面臨的困境較多。因此對汽車構造課程中課程思政教育進行說明分析,以便為思政課程的轉變提供新思路及建議。
[關 鍵 詞] 汽車構造;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42-01
高職教育是我國重點培養高級職業技能及技術性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在高職教育中思政教育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出與社會需要相符合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中起關鍵性作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中指出需將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從而真正實現全方位、全程育人的目標,且要努力開創高等教育的事業發展全新局面。
一、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現狀
隨我國高考人數減少、高職高校數量增多,現階段部分學生在進入各大高職院校中成績相對以往存在顯著下降的趨勢,且甚至有部分學生的分數相對高職錄取的分數線低[1]。因此,高職院校中學生的整體素質皆有所下降,而部分學生尚未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同時并未形成獨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且存在部分學生缺乏責任感、奉獻感,重功利、重享樂等問題,和社會對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為脫節。而在汽車構造課程中,據相關研究調查指出,企業對高職學生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環保意識、勞動保護、職業素養等方面職業能力要求顯著提高。
二、基于汽車構造課程的課程思政
(一)強化教師育人水平
學生專業水平及綜合素質的提升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整體育人水平高低和學生綜合能力形成緊密相關,故提升教師育人水平尤為關鍵[2]。通過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可使學生在掌握相關技巧、技能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課程思政即為課程和思想的巧妙結合,其要求教師需掌握相關課程理論知識、實際技能,同時了解課程背景、課程內容所含的先進思想和方法,且可將先進思想和課程相融合,最終傳授給學生。課程思政中具體要求即為:課程教師需對課程背景、其中發生的勵志故事及各個知識點的背景、相關思想了如指掌。例如,在汽車構造課程中,教師首先則需了解汽車發展的背景、歷史,再對汽車車身的構造進行熟悉精通,對汽車發展名人故事進行資料的查詢與熟知,最后對汽車發展史進行全面的了解及梳理,從而可使學生獲得清晰的關于汽車構造的知識。
(二)規范教學課程標準
教師教學基礎即為課程標準,因此對教學課程標準進行合理規范尤為重要。而在高職教育中,將專業課程逐漸向課程思政轉換,則需使課程中基本的思政理念得以確立,同時需對各章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思政內容進行具體化的規范說明[3]。以汽車構造課程為例進行說明,其中《車身結構的分類》章節中教學目標要對汽車發展的歷史、勵志故事、名人故事等進行表述及體現。此章節要求對學生的思想水平實施考核,其中強調若不對學生實施考核則無法體現教學價值,因此課程學習后學生考核需具體,例如對學生課程的最終考核中,需對學生全方位進行考核:平時上課表現(操作、出勤情況)為總成績20%;平時成績為總成績20%;工作態度(聽從指揮、精神狀態)計入總成績10%;期末測試成績為50%[4]。
(三)提升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
有文獻報道指明,課程思政得以實現的基礎條件即為教學組織,此課程為傳統教學和思政教育結合模式,其采用的教學方式為對部分章節實施探索的混合教學方法。在汽車構造課程中,注重組織學生對汽車構造相關資料的上傳和學習;課中采用專業課和思政兩方面問題相結合的雙驅動教學模式,且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從而能夠使學生的團隊協作總體能力得以提升,同時通過討論可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正確的思政素養[5]。另外,在課堂上需注重建立及健全思政考評的相關機制,從而可使教師評價、自評及小組互評相結合。在課后積極鼓勵及組織學生走進社會實踐中,例如組織學生逐步參與到企業的實踐中,組織學生逐步進入社區實踐中,從而可使學生增加對汽車知識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學生將課堂中學習到的汽車構造知識和實際中汽車構造知識結合起來,進而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增強其社會服務使命感及責任感[6]。
三、結束語
在我國現階段高職思政教育體系是以思政教師講授思政為主的課程,但經現實考驗證實單純性思政課程目前無法滿足在新時代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中的教育需求,部分學校思想教育課程可能會面臨孤島境況。而現今高職院校內專業課比重在所有課程中占據大部分,且學生多數時間所面對的為專業課的教師,故專業課教師對對學生實施思政教育尤為必要,其可使傳統思政課程逐漸向課程思政轉變,最終實現全方位、全過程、思政育人。
參考文獻:
[1]郝冬梅,李艷,楊洋,等.高職院校思政課趣味性教學模式初探[J].遼寧高職學報,2016,18(7):28-31.
[2]徐木政.高職“汽車電氣”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1(1):73-75.
[3]王新,王曉政.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8):118-120.
[4]劉珥婷.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思政課改革研究: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D].西南交通大學,2016.
[5]王志新.新疆普通高校青年思政教師條件性知識調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
[6]劉嬋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以駐保高校為例[D].河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