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摘 要] 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與培養對象直接決定了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在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要求與實際需要,合理借助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實踐教學,以此構建出易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獲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關 鍵 詞] 任務驅動法;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174-01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為導向,以情境教學的創建為目標,讓學生在真實任務探索過程中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是一門具有極強創造性與實踐性且具有時代發展性的學科。任務驅動正符合計算機這種具有層次性與實用性的教學方法,在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簡到繁、循序漸進,讓其快速接受新知,獲得提升。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探討。
一、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任務
任務驅動教學中設計的教學任務是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提出的。在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教師需要認真分析課堂教學目標,巧妙設計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確定教學任務,通過一個個子目標教學任務的完成,實現整個教學目標。
任務只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之一,在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切不可為了追求教學任務的完成而脫離實際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實際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總目標,依據實際教學內容,依照“從小到大、一一細分”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階段、分層次的教學,將總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子目標,以此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總目標,當學生子目標完成時,總目標也自然而然完成了,如此以來,能讓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是吸引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教學的設立,能夠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之中,讓其直接接觸任務,并在具體的情境任務中完成相應的問題。情境創設是有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礎與前提,更是驅動式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應準確把握班里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征與興趣愛好,針對當前的社會熱點以及整個課程發展方向,創設與學生目前學習狀況相關的學習情境,將學生置身于模擬的真實情境之中。如當前的云計算就是一個火熱話題,在具體教學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話題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思考、去探索,并在逐步分析與解決過程中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在這種情境教學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相應的物像,還能喚起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去檢驗相應的教學知識,達到消化、內化的目的,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與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注重課堂延伸,誘發學習思維
在教學任務的設計中,教師需要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這就要求教師在任務的設計過程之中不僅要將基本任務納入其中,同時還要進行任務延伸拓展。如此一來,就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其完成基本任務之后,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任務進行延伸拓展,進一步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這樣的教學任務設計,不僅能有效控制整個課堂教學進度,又能進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此外,在教學任務設計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考慮軟件的基本功能及其遞進性。同時,新任務也必須包含以前所學的知識,又必須包含新學習的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既能鞏固已有知識,又能不斷強化新學習的知識,達到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設計質量的高低還體現在這一任務是否能啟發學生。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之中,教師需要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教學任務,以此誘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
總而言之,在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想要利用好“任務驅動法”就必須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實際教學需要,然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進行授課,以改變學生過去被動學習的局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韓興華.淺析任務驅動法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17):139.
[2]伍華東.任務驅動法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知音勵志,2017(6):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