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盛 孫亞非 王炳強
[摘 要] 近年來,高職類院校與各種企業進行的“訂單班”培養合作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高職院校的發展與企業在產業融合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但又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一,參加企業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對學校的反饋較少,不能把一線問題及時告知學校;二,學生在企業工作階段,當理論知識欠缺時,不能進行相應的補充。根據這些,提出新的“訂單班”培養模式。
[關 鍵 詞] 新模式;“訂單班”;產業融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0-0201-01
一、引言
河北省正處于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更是雄安新區建設的初始階段,且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新階段和新常態,產業已經開始深度融合,所以在整個區域建設中已經處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變動中。在此階段,新技術革命已然興起,加上京津冀區域內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對職業類院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們為區域經濟現代化建設提供大量的、大規模的技術人才。
政府已經在多個層面召開會議,進行頂層設計,明確指出人才是支撐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在進行“中國制造2025”的建設規劃中更是明確了高職院校的地位,高職院校的建設發展是培養“現代魯班”與大國工匠的關鍵。
二、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分析
由于近年來本科院校的不斷擴招與生源的逐漸減少,且政府對高職院校的投入較少,高職院校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生源枯竭和高職停辦的現象。此時,校企合作模式即企業與高職院校的“訂單班”應運而生,企業負責學生的招生、培養與就業,同時對在校教師進行技能培訓。在該種合作方式產生的初期,對高職院校的發展確實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一)保障了高職院校的生源數量
因為是“訂單班”的培養模式,學生入學后不擔心就業問題,所以在招生工作中對新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促進了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
早期的高職院校的專業都是仿本科的專業,即在課程設置以及課程內容上與本科極其相似,此種方式并不利于該層次的學生學習。經過校企合作之后,企業把適合高職類學生學習的課程和內容帶入了課堂,從而促進了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革新。
(三)為高職院校培養了一批“雙師型”的教師
企業為了更好地培養在校生,對院校中的教師都進行了二次培養,部分教師甚至進行了頂崗式的培訓,這對高職院校的后續師資建設指明了方向。
三、新型培養模式的提出與分析
現如今的校企合作,對高職在校學生進行“訂單班”培養已經成為常態,但培養的模式仍然為“2+1”或者“2.5+0.5”。這種模式在校企合作產生的初期解決了院校的師資建設、學生培養、企業的用人、學生的就業問題,可謂“一箭四雕”,但在新時代下的產業發展與校企融合中,逐漸出現了若干問題:
1.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各異,并不能全部達到企業的工作要求。有的學生自制力強一些,基本可以達到企業對員工的要求;自制力差一些的學生根本不能達到,主要是因為沒有在企業一線工作過且不知如何適應企業環境。
2.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并不能及時把企業的情況反饋給學校,或者反饋較少。院校只有根據學生反饋情況才能對培養進行調整,可是此項環節基本處于缺失狀態。
3.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階段,當缺少理論支撐時,不能及時得到詳盡的解答。企業工程師都是一線的實踐者,在技能水平上都是高手,但是在理論解答上卻是短板,高職院校的教師恰恰符合這點要求。
針對以上幾方面問題,我們提出了新的“訂單班”培養模式:“1.5+0.5+0.5+0.5”。其中“1.5”為在校集中學習理論知識1.5年,第一個“0.5”為企業實習0.5年,第二個“0.5”為返校學習理論知識0.5年,第三個“0.5”為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可以選擇在校繼續學習或去企業實習0.5年。這種新的培養模式,既解決了學生自身發展問題,又解決了企業在產業深度融合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更解決了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師資建設的問題。
四、結語
在“1.5+0.5+0.5+0.5”人才培養模式的操作工程中,也許會碰到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可能會因為在校1.5年時間較短,還尚未形成較好的學習或生活習慣,故而在后期的實習或學習過程中不能認真地學習技能和知識;學生在第二個“0.5”的時間段也許不會返校,畢竟學生在半年的離校工作過程中可能會有較大的心理波動。針對以上問題,院校應該加強學生的管理和引導,充分發掘學生的優點,讓學生時刻以進步為方向,以奮斗為目標,讓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通知[Z].2016-12-27.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Z].2015-10-19.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Z].2014-07-03.
[4]孫亞非,郭盛,李悅.高職院校“3+2”本科工匠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11):37-39.
[5]孫亞非,郭盛,李悅.高職院校中外合作“3+2”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