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 在我國醫藥學教育中高職醫藥學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主要以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以及理論知識,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重點,可以為社區或者農村提供保健、醫療、預防綜合衛生服務技能性以及實用性專業醫藥學人才為根本目的職業教育。在高職醫藥學院校每個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學習藥理學,由于藥理學機制復雜、內容繁多,加之教學方法較為枯燥單一,導致普遍學生對這門課程都沒有學習興趣,為進一步提升高職教育藥理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對高職教育藥理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充分調動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高職教育藥理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 鍵 詞] 高職教育;藥理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86-01
眾所周知,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高職教育在培養高素質、現代化的醫藥學人才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從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著手,總結幾點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一、PBL問題式教學方法
PBL教學法主要是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藥理學基礎知識,因此,教師可以臨床病例為先導,在備課過程中充分結合相關病例設置好問題,在新課伊始,讓學生根據相關問題,預習教材,通過各種手段查閱相關資料,之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教師再進行講解,總結本章節的重難點。
比如,王某,女,45歲,由于丈夫爭吵,自服藥水后,出現惡心、腹痛、嘔吐,之后出現神志不清,入院后大小便失禁,既往無藥物過敏史、家族史無特殊,體格正常。查體:體溫36.5℃,P60次,R30次/min,BP110/80mmHg,患者平臥位,呼之不應,神志不清,皮膚濕冷,肌肉顫動,壓眶上有反應,瞳孔縮小,對光反射弱,兩肺較多哮鳴音和散在濕噦音,心率60次/min,心律整齊,沒有雜音,患者腹部不硬,沒有傷及肝脾,下肢沒有出現腫脹情況。診斷為有機磷酸酯類農藥中毒,對患者實施的治療如下:(1)對患者進行洗胃、導瀉處理,清除體內毒物;(2)進行對癥處理,保持呼吸道暢通,維持正常的心肺功能,如果需要使用人工呼吸機;(3)使用解磷定、阿托品等特效解劑,在這其中教師并設置問題:(1)有機磷酸酯類中毒的機制?(2)解磷定、阿托品等解毒藥的藥理作用機制?(3)在使用機磷酸酯類中毒解救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進而讓學生通過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分析以及總結,更好地掌握本堂課解磷定、阿托品的藥理作用機制以及臨床應用、有機磷酸酯類中毒機制等教學目標,教師在病理學教學中使用PBL教學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藥理學的重要性,讓藥理教學更加貼近臨床,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藥理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啟發式教學方法
教師在病理學教學中可適當使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藥物作用機理的理解,學生都知道解熱鎮痛藥具有解熱作用,清楚降低體溫可以使用氯丙嗦,但解熱鎮痛藥只能讓患者較高的體溫降至37℃的正常體溫,絕對不會讓體溫下降到35℃以下,但在低溫環境使用氯丙嘖,可以將體溫降低到35℃以下,問這是什么原因?針對于此,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談論,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得知,由于前列腺素可以作用于人體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進而將調定點升高至37℃以上,出現發熱,但是解熱鎮痛藥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這樣一來又抑制了體溫升高讓體溫趨于正常。氯丙嚓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人體體溫調節中樞的多巴胺受體,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出現失靈情況,如果這個時候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體溫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降低到35℃,教師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在參與中完成了相應的學習。
三、交流互動教學方法
教師在病理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互動教學中,如,教師在消化性潰瘍藥教學中,可以詢問高職生消化性潰瘍又被稱之為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生答:“胃和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發生消化道,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消化性潰瘍”,教師趁熱打鐵問:“口腔是消化系統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那消化性潰瘍包含口腔潰瘍么?”等問題,教師通過這樣方式讓高職生理解消化性潰瘍這種病癥主要是因為胃腸黏膜屏障作用被削弱時,導致胃蛋白酶在胃酸的環境下出現自我消化的情況,進而引發的病癥,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有效地減低胃黏膜損傷因子。比如,使用氫氧化鋁以及碳酸氫鈉等胃酸中和藥,還可以使用枸櫞酸鉍鉀等藥物,進一步增強胃黏膜保護因子。教師在同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還可為學生講述幽門螺桿菌發現的故事,為其講述消化性潰瘍和幽門螺桿菌的聯系,加深對藥物的理解與記憶,同時還可能提升其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藥理學是基礎與臨床的橋梁一門科學,對高職藥學專業、護理專業以及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從高職學生的實踐情況入手,分析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現代化的綜合醫學、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予陽,曹珂,溫慧敏,等.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經驗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2):126-128.
[2]孫國政.高職高專學校病理學教育策略優化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