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婷婷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轉變,各高校對創業教育的研究也逐漸增多。從創業教育的內涵、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業教育的實施與評價等幾個方面來進行高等職業院校創業模式的研究,探索高等職業教育創業教育的培養模式。
[關 鍵 詞] 創業教育;意識;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297-01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研究意義
國外對創業教育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綜合起來,國外的研究可以分為創業教育的內涵、創業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創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如何進行創業教育等幾個方面。
根據學者對創業教育內涵的理解不同,對其有不同的定義。當前人們最為認可的是歐盟委員會工業總署在一次報告中所提到的:創業教育應該包括敢于承擔風險、具備首創意識的創業精神培養;鼓勵學生進行自我雇傭的職業選擇傾向;指導學生進行創業活動實踐;提供進行創業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
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現在正逐步發展為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創業應當是人們在職業生涯中所必備的一種技能,成為終身教育的組成部分。許多研究者都認為,高校在實施創業教育方面具有優良的條件,它處于學生正規教育的末端,和社會具有緊密的聯系。從這個角度來說,創業教育是高校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產物。
國內的創業教育的內涵是在國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教育實際界定的。當前的概念界定趨于統一: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開創意識和首創精神,為提高學生創業工作中的獨立工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而進行的教育。
在進行創業教育的時候,可以從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環境課程和創業實踐課程等幾個方面進行實施。各高校可以根據各專業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的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創業心理氛圍,讓學生在實踐中達到提高創業能力的目的。
二、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內涵
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提升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創業教育是新時期下高校教育的重要職能之一,它的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開創精神和創業意識,也有利于學生對各科知識及能力進行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夠將高校教學和企業社會發展聯系起來,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教育體系。
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可以為高校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支持。高校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到普及化階段時的教育理念之一。該理念對于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形成主動發展意識具有推動作用。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學生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更加主動地積累工作經驗。
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有利于高校教師加強對創業教育的理解。對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目的是為了尋求適合于本校學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創業指導模式。教師可以對創業教育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時候,不僅向學生傳授創業的步驟、途徑和方法,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事業心、抗挫折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業教育的內涵應該進一步豐富,創業教育的領域也應該進一步擴大。
三、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方式
(一)研究思路
以我校的實際和學生基礎為出發點,探索高等職業教育創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在研究中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研究經驗,并對本土化的教育模式展開大膽設想,積極論證,不斷修訂,以構建適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創業模式。
(1)制訂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特點和當前的市場發展狀況,制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策略。
(2)建立創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創業管理知識,進行社會創業環境的分析,為理論聯系實際打下基礎。
(3)建立創業人才培養效果的評價體系。為了檢驗人才培養的效果,對培養方案進行不斷的修訂,就要建立一套評估系統,以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
(4)對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推廣。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既是對培養模式的普遍意義的檢驗,同時也是擴大創業人才培養規模的必經途徑。
(二)研究觀點
(1)建立起以崗位需求為核心,以滿足就業為基本導向的教育目標,開創高等教育創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制定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應結合各系部的人才培養特點,制定具有指導意義的培養方案。
(2)建立起以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實踐操作為主要教育方式的創新課程體系,提高學生將創業理論和創業實踐有效結合起來的能力。
(3)建立以調控課程有效開展為主要目的,以多元評價為主要評價形式的課程評價體系,以保證對創業人才培養評價的公平、公正和公開。
(4)建立以創業實踐基地為中心,面向社會發展的創業教育實踐和推廣網絡,保證創業教育從創業人才的選拔、人才培養、人才的應用都有一整套創業教育模式。要通過與用人單位簽訂人才培養協議等方式,實現專業和崗位的無縫對接。
四、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價值
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創新創業型人才成為社會發展的需求。本研究具有以下應用價值:
(1)可以有效解決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同質化傾向,提高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2)可以滿足社會和企業對高等教育創業型人才的需求,根據人才培養的需求進行培養方案的戰略調整。
(3)可以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實現自我就業和帶動其他人員就業,緩解就業難問題。
(4)可以為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創業人才提供有效的培養模式,使其更好地適應學校、適應就業導向的培養需求,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