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林世威 吳麗瑩
[摘 要] 對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分教學工作適應程度、教育教學能力、知識結構和專業發展途徑等四個方面。結果顯示,多數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教學工作適應較慢,他們的學科基礎知識、雙語表達能力、雙語教學技能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多數教師渴望更多的培訓機會與培訓途徑。
[關 鍵 詞] 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調查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18-01
近些年,國際基礎教育在我國蓬勃發展。許多地方尤其東部沿海地區成立了大量國際學校。一些普通學校也開設了國際課程。以長春市為例,截止2018年,已經有東北師大附中等13所學校開設了國際合作班或者中外課程班。國際教育的發展使雙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重要的時代課題。因此,我們對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問卷的設計與調查
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師專業素養理論和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理論,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聘請5位專家對問卷初稿進行了效度檢驗,最后根據專家意見進行調整修訂,最后形成《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15道題,分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考察適應教學工作的適應程度;第二部分考察教育教學能力;第三部分考察教師的知識結構;第四部分考察專業發展途徑。調查對象為北京、上海、深圳、長春等地13所國際學校或國際交流部的23名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發放問卷23份,收回23份,收回率100%。15天后,再進行一次問卷填寫,然后求得兩次調查結果的相關系數(穩定系數),得到教師調查問卷的信度值為0.88。
二、結果分析
(一)教學工作適應程度方面
對目前教學工作完全能夠適應的為2人,基本能適應的為11人,對此并不是很了解的為7人,適應起來有一定困難的為3人。由此可見,中學化學雙語教師雖然多數對自己工作已有一定的適應,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并未能夠更好地適應自己的工作。調查結果顯示,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普遍認為至少需要五年以上才能夠單獨勝任雙語化學教學工作。這也同時反映了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教師進行多年的學習與鍛煉。
(二)教育教學能力方面
本次調查問卷第2、3、4題是有關于研究對象專業能力的相關內容。調查結果顯示:86%的教師認為自己需要在課堂教學能力方面加強;91%覺得需要在教材內容組織能力方面加強。化學實驗教學能力方面相對薄弱,組織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比較薄弱。調查結果顯示中學化學雙語教師與學生缺乏有效溝通,同時也渴望提升與家長有效溝通的技巧。
(三)教師的知識結構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78%的中學化學雙語教師認為自己需要在化學知識、英語語言運用等方面加強。此外,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在雙語教學知識方面也比較薄弱。多數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未能掌握過硬的學科知識以及學科教學知識,導致在課程資源開發、教學設計等方面比較薄弱,最終影響教學效果。
(四)專業發展途徑方面
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困難時,會采取積極的態度加以解決。他們渴望教師專業培訓,并且最喜歡通過聆聽中學雙語化學優秀教師講座的方式進行培訓。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渴望各種語言類培訓課程,尤其是渴望能夠有出國進行語言訓練的機會。參加各類教學活動和新課程改革培訓是他們提高專業水平最常見的發展途徑,同時提高學歷層次也是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此外,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三、結論
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的教學工作適應程度普遍不高,他們經常需要五年左右才能成長為較成熟的雙語教師。他們在專業能力方面普遍需要提高。雙語表達能力不強,教學技能偏低,教育能力不理想。目前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的培訓途徑一般分為校內自修、外出參觀學習、聆聽講座等,但他們對培訓效果普遍不滿意。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渴望更多的培訓機會與培訓途徑。總之,多數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的基礎知識、雙語表達能力、教學技能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多數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對其所接受的職后教育不是非常滿意,認為培訓措施有待加強,培訓需要更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申繼亮,辛濤.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1996(6):16-22.
[2]鐘祖榮.現代教師學導論:教師專業發展指導[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3]穆洪華.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現狀及趨勢[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7(2):38.
[4]姜宏德.試論雙語教師的專業素質[J].當代教育科學,2003(23):41.
[5]王長純.教師專業發展對教師的重新發現[J].教育研究,2001(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