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俊 申輝陽
[摘 要] 積極探索高職院校校中廠生產實訓基地建設運行與管理機制,構建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舉措,是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通暢、校企雙贏的制度保障。
[關 鍵 詞] 校中廠;生產實訓;運行與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23-01
一、引言
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中指出“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國各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完善校企合作建設生產實訓基地的培養人才新模式,積累了不少寶貴的建設、運行、管理經驗。我校與廣州啟帆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及其教育合作推廣伙伴廣州沃圖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成立了校中廠生產實訓基地。
二、運行機制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之間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整合,實訓基地將企業的生產設備、人力、技術等資源引入學校,與學校設備、師資進行整合。結合我校校中廠的特點,基地運行中參照企業運作模式,由企業提供訂單生產式的實訓任務,企業方技術人員為主,學校專業老師為輔的培養模式,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生產實訓任務。
(一)制訂教學計劃
實訓基地的實訓任務即工作任務,企業制訂生產計劃,確定員工(學生)需求人數、基本專業能力要求、培訓計劃、完成時間、驗收方式等,對應與學校教學管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目標、考核方式等。具體任務及時間由校企雙方協商確定。
(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
在實訓基地教學中,校企共同實施教學、學習崗位和生產崗位對接,在教學管理上采取彈性學制及學分制。根據實訓任務特點開設選修課,不限定課程申報時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合適的時間、參加喜歡的崗位實習,學生自由選擇在實訓基地的實習時間及項目,自行申報,統一安排。學生在實習基地參與的培訓、實踐、生產都可記為考核學時,累積學時滿足條件就可以給予學分。
(三)教學及考核模式
采取導師負責制指導學生,以企業兼職教師為主,由企業兼職教師與校內專職教師組建教學團隊共同完成,企業技術人員對產品質量進行評價、驗收作為學生主要考核方式。
三、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國內,校中廠實訓基地的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缺乏成熟、完善、系統的運行管理機制,可借鑒經驗不多,我校校中廠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育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矛盾
高職教育追求的是人才質量,企業講究的是經濟效益,追求的是利潤,雙方合作目標并不完全一致。若生產性實訓片面強調生產需要,重產品生產功能,輕教學功能,生產性實訓教學效果無法保證,甚至導致生產性實訓基地變成純粹的生產工廠,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教學效果。
(二)生產任務與教學計劃的矛盾
高職教育是按照人才培養方案、教育計劃組織實施,具有穩定的模式和計劃,而企業生產任務以市場為中心,生產任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教學進度、教學內容也做出變動,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三)教學效果不理想
企業追求的是任務進度及產品質量,沒有按照實踐教學目標、專業技能及高職教育的教學規律設置實訓項目,有時存在工作任務與所學專業不對接。同時,缺乏具有豐富工程、工廠經驗的指導教師,缺乏針對性的培訓教材以及教學質量考核辦法,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四、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探索
我校實訓基地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其中也存在一些其他院校也尚未解決的問題,唯有根據學校各自特色,建立和完善運行管理機制,激發和調動學校、企業、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明確權利、義務和責任,使之發揮最大的潛能,達到可持續發展之目的。
(一)完善管理制度
在現有管理制度上,進一步提升職業院校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和科學化水平。建立“互利共贏”的管理運行機制,建立監控與評價機制,加強指導教師、學生到崗率、實訓情況、生產效率等各個環節的監控。
完善排課選課管理制度,在具體實施中,通過資料收集、文獻分析、前期工作總結等手段,細化工作范圍、質量要求、完成成本、完成時間等參數,合理安排人員及時間,確保生產任務的進度。
對學生的工作情況采取實時、多樣的評價,指導教師、工作人員、優秀學生組成監控與評價隊伍,做好實時跟蹤任務進程,保證培訓質量和工作質量。
建立生產性實訓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從制度層面規范學生的安全行為,開展安全教育,聽取企業員工講解安全、學習企業的生產工作流程,全方位了解崗位工作流程及安全事項,提高生產安全意識。
(二)加強與企業的協調合作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依托企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來源于企業,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在企業,高技能人才的評價也在企業,因此,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校企雙方共同分析生產流程中的典型崗位、任務,共同制定工藝流程和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共同制定實訓教學計劃和生產計劃,設置適應市場需求的實訓項目,編寫生產針對性的培訓指導書、培訓講義,使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的需求相適應。
五、結束語
在生產性實訓基地中,不但可以促使學生打下更加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產工作任務的認識,進一步掌握熟練的動手操作技能,在工作上更加耐心、細心、用心,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獨立思考、勤學好問、嚴謹踏實、規范操作等職業素養。由于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在不斷變化,校中廠的運行與管理機制也需要適時調整,推行柔性管理,保證整體教學管理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王召鵬,徐通泉,樓向偉.校企合作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機制的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3):144.
[2]劉家樞,徐涵.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的內涵與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8(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