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曄
[摘 要] “互聯網+”時代下,建設高校校園網絡空間,進行網絡空間內容治理,凈化校園網絡輿論氛圍,實現校園網絡內容及輿情監督,創造新時代下高校良好的工作環境,是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和思想意識形態領域陣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 鍵 詞] 網絡空間;網絡內容治理;智慧校園;網絡輿論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24-01
一、加強校園網絡空間治理,是深化智慧校園建設的根本途徑
(一)校園網絡空間的概念及具體表現
校園網絡空間=校園網+業務軟件+信息通訊。
校園網指形成校園局域網絡的硬件設備,是學院業務運行和數據流通的硬件基礎;業務軟件是學院各項工作的應用平臺,如餐飲系統、教務系統、圖書管理平臺等;信息通訊平臺指業務工作過程中產生信息交互、反饋等信息數據的管理平臺,這些信息代表具體業務工作的執行狀態、結果和用戶的體驗感受等。
通俗地講,校園網絡空間=校園網+網上工作+工作對象“發聲”,工作做得好壞,對象的“發聲”很重要,它代表此工作的效果和評價,是網絡空間是否活躍的重要因素。校園網絡空間的輿論就來源于這些業務工作中的“發聲”信息,將“發聲”與工作對應,我們的輿論管理就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校園網絡空間的建設
1.建設覆蓋全校園業務工作的數字校園和智慧校園的軟硬件平臺,實現具體業務、信息互動的碎片化和捆綁。
2.建設校園全面的信息媒體平臺,包括校級、系部級新聞發布平臺;基于手機等智能設備端的新媒體信息發布平臺。
3.建設內容豐富、傳播便捷、制作多樣化的校園數字視頻平臺(原校園有線電視臺),集學習、娛樂、宣傳功能,展示傳統、經典、民族、地域文化。
4.建設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思想陣地網絡平臺,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三觀”教育。
5.建設學院行政、業務、服務部門的網絡虛擬職責、管理、流程平臺,以對應網絡空間中工作的發起、受理、審核等節點。
(三)校園網絡空間的大數據應用,加大校園網絡空間的治理
充滿活力、良性生態的校園網絡空間時時刻刻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和信息,校園網絡會生成用戶上網行為日志、安全日志、登錄信息,業務軟件的運行會產生狀態數量、結果數據,通訊平臺會產生用戶交互信息數據,這就構成了海量的校園大數據。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分析、整理,可以對師生的行為、思維、習慣、軌跡進行分類、匯總,進行用戶畫像、行為監督和審核。網絡空間中大數據的分析結果決定著校園網結構、內容的調整和部署,依據動態的分析數據實時決策學院的各項工作,實現網絡空間的治理。
二、加強校園網絡內容建設,提高高校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水平
意識形態思想陣地建設是網絡空間管理工作中的重點,結合核心價值觀及意識形態理論,在空間上實現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及跟蹤學生的思想狀況。開設主流文化頻道或欄目,展示主旋律的影視劇和優秀電子圖書,通過觀后感、美文賞析等互動功能引導和調查學生的意識形態現狀。在空間中對不同人群的思想狀況進行調查,如不同的社會形態、中西方文化等,借此分析不同思想的影響度及學院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通過分析平臺中欄目的受歡迎度,不斷加強和豐富該空間的功能和內容的建設。具體實例如下:
案例:打造一批意識形態傳播的網站和精品欄目。
1.目標:通過知名網站和精品欄目的建設,形成意識形態領域傳播的主陣地。通過其豐富的內容及堅實的理論,將師生吸引到這些內容中,使這樣的網絡或欄目成為“聚人氣”的知識空間,師生成為其強有力的“粉絲團”。
2.建設方法:以思政專業及課程為理論基礎,建立相關的網站和欄目,這些網站和欄目的內容不僅是思政專業的數字教學資源,更是意識形態領域對外宣傳的窗口;利用“互聯網+”時代下的各種技術,去宣傳和運作。利用線上與線下、手機APP端、定制、推送等服務手段,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意識形態與互聯網形態結合起來,利用無處不在的網絡建立知名網站與精品欄目。
三、校園網絡輿論氛圍營造
在校園網絡空間中要實現意識形態的宣傳、普及、監督、審核等方面管理功能,同時培育不同層級的輿情導向及網絡評價的良性主體,包括網管、網評、版主、吧主等可控的網絡隊伍,使其在意識形態信息傳播中充分發揮正能量作用,引導網民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師生聯動專業保障體制
1.包括組織機構、審核機構、監督機構、問責機制等。
2.師資隊伍建設。校方主要以空間為抓手,培養一支意識形態教育、管理的專兼職隊伍。
(二)校園網絡空間輿論氛圍營造亦是社會空間綜合治理問題,需要有以下的理念
1.包容、耐心的工作態度是輿論氛圍營造的前提。
2.輿論的引導、化解、糾正是工作手段。
3.信息的收集和輿論的分析,帶來的學院工作的決策和監督是輿論氛圍營造的目標。
總之,“互聯網+”時代下,網絡空間是社會存在和國家發展的新空間,網絡空間的治理是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網絡空間是學校師生生活、學習和學院管理、發展、創新的新平臺,對高校網絡空間的建設與治理必須堅持不懈地強化內容管理,全方位覆蓋,依法治網;強化輿論引導,充分發揮網絡輿論隊伍的作用;強化應對水平,把握好時度性,態度堅決,快速反應;強化監測能力,增強敏感性和鑒別力,實現多級聯動。只要優化網絡輿論生態、凈化網絡空間內容,就能培育出風清氣正、生態良好的校園網絡空間,從而為高校工作健康工作發展創造牢固的環境保障。
參考文獻:
[1]楊文杰.高校共青團員在網絡空間治理環境中的責任研究[J].社科縱橫,2017,32(12):99-102.
[2]羅維銓.“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輿論的現狀與引導對策[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1(6):106-108.
[3]蘭穎,鄧淑華.高校網絡空間風險及其治理[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0):43-45.
[4]王歡.網絡空間與高校意識形態教育[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7,29(5):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