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鵬
[摘 要] 伴隨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科技創新日益受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中職機電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對社會迫切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具有重大作用,對創新型人才的養成頗具意義,也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結合我國中職專業教育及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其基本內涵,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時代意義和實現路徑進行基本闡述。
[關 鍵 詞] 中職機電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05-01
一、現狀分析
目前在我國的中職院校專業教育及創新創業教育中,特別是在創新意識培養、相關平臺建設、課程體系發展和師資隊伍的籌建上存在嚴重不足。具體闡述如下:
(一)創新創業意識淡薄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召喚及要求下,我國經濟創新能力得到了持續發展,創新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仍有很多教育者認為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較小、相關知識薄弱,對其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完全沒有必要。此外,中職生自身的局限性,在主觀意識上缺乏自我創新意識。
(二)相關教育平臺為成形
現階段,在中職院校的相關教育平臺中,以培養針對性人才為主,突出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形成專業的指導平臺。 在教師發現個別學生的創新能力之后,只會組建該學生參加相關能力培養競賽,但大多數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內容仍不了解,學校在相應的平臺組建方面也不成熟,甚至可以說沒有開始組建。
(三)缺乏專業的課程體系及教師隊伍
在中職院校中,也有少部分學校逐步意識到了創新創業教育在今后發展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進行相關能力的探索。但這些輔導或者探索多數是一種表面上感性化教育,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尚未形成,相應的課程建設更談不上。學校在教師方面仍比較匱乏,專業教育及創新創業教育沒有得到保障。
二、中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含義
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創新精神、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及發展有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是學校對國家在經濟結構調整上的呼應,也是積極響應創新型國家和人才資源強國戰略的體現。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簡單地把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相加,而是在尋求二者一致性的基礎上,實現二者最大限度的融合。在本文中更加強調在專業教育中體現二者的重要性和融合性。中職院校的培養通常是和針對性企業相聯系的,在課程設置方面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可以在相關專業設置中將企業的問題當成創新創業的課題來開設。使中職校創新創業教育更具專業化,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提升創新創業能力,進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意義
中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在于提升其在創新型高技能方面的應用,即學生在科技應用、自主創新及職業素養上的培養。中職院校在進行相關教育時要結合專業特色、社會要求及學生自身,發揮專業教育的基礎作用,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首先,創新創業教育的推動及開展依賴于實踐基礎的展開,以創新作為教育開展的核心,以創業培養作為創新的升華。借助二者的融合促使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切合現代中職教育的發展要求和社會對人才發展潛力的要求。
其次,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最終培養的人才質量事關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認可度,畢業生成為這一認知確立的主要影響因素。教育的推進和最終培養目標的完成對畢業生質量的提升起重要的引導作用。
最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潛力。學生對創新創業能力的掌握對學生今后的就業選擇和職位提升有重要影響。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能夠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或者工作中更好地把專業知識和能力發揮到自主創業及工作過程中,使其在工作中更具專業能力、創新手段和就業優勢,提升其職業發展潛力。
四、實現兩大教育的融合路徑
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在對二者重新認識把握的基礎上開展面對學生的教育重構。深化兩大教育的改革,合理統籌資源,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首先,可以創建新的學校教育管理部門,針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需求開設專門的機構。同時,這個機構作用的發揮和展開要整合學校資源,實現各個部門的聯動、協調,實現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全新管理機制。其次,要特別強調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學校的發展目標納入培養方案。再次,在課程的開設上,要深化體系改革及學習內容的更新換代,把創新能力、意識的培養融入其中。最后,打造專業與創新創業融合型的師資隊伍。教師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必須培養一批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使學生有現實的榜樣和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占.中國創新創業教育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2]陳晶晶,何云峰.創業教育如何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15(8):51-53.
[3]董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的高校創業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5(12):87-89.
[4]鄭文,林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以廣東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7):93-71.
[5]徐志強.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雙螺旋模式[J].教育發展研究,2015(5):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