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楊濤
[摘 要] 觀察學習理論是阿伯特·班杜拉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重要學習理論,它主要指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后果而進行的學習,由注意、保持、再現、動機四個過程所組成。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可以將當代中職學生觀察學習特征歸結為注意的局限性、保持的短暫性、再現的盲目性、動機的缺乏性四個主要方面,在此基礎上更可以揭示觀察學習理論對中職學校醫學德育教育的現實意義和啟示。
[關 鍵 詞] 班杜拉;觀察學習;中職;醫學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57-01
一、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
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認知理論之父。班杜拉在1971年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該理論注重自我調節和觀察學習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作用,重視人的環境和行為的相互作用。在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觀察學習理論是其核心內容,并且產生重要影響。人們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的后果之后間接地產生學習,而不必事事自己體驗,班杜拉稱這種學習為觀察學習。在觀察學習的過程中,人們獲得了示范活動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導適當的操作。觀察學習的全過程由四個階段構成:注意、保持、再現、動機。
1.觀察學習的起始環節是注意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哪些信息可以進入觀察者注意的范圍完全取決于對信息的篩選,示范者活動的本身以及示范者觀察者二者本身的內在關系都會影響學習效果,故在評價學習效果時,需同時考慮示范者和觀察者。
2.觀察學習的第二個階段是保持階段,即用抽象的符號把示范行為保持在大腦中。在觀察者接收到示范行為之后,即使示范者雖然不再出現,但他的行為仍給觀察者持續影響。通過觀察者對示范行為的整理及內化,觀察者就能在實踐中應用。
3.觀察學習的第三個階段是把記憶中的符號和表象轉換成適當的行為,即把以前學過的示范行為再現。能夠再現示范行為之后,行為結果因素影響觀察學習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范行為。
4.個體并不模仿他們所學的每一件事,他們只會模仿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滿意的行為,所以強化非常重要。強化可以分為三種,即外部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
二、中職學生觀察學習的特點
(一)注意的局限性
部分學生對自己喪失信心,究其緣由,主要是學生學習成績較差,部分學生從接受教育開始,學習成績就在班級中倒數,故在課堂上無所事事,便擾亂課堂秩序,影響其他學生,教學內容沒有興趣聽,涉及感興趣問題就瞎起哄。
(二)保持的短暫性
中職學生仍處于青少年成長階段,心智發育不完善,且缺乏學習習慣與技巧,理論、操作考試靠最后突擊,不考核內容完全沒有印象。
(三)再現的盲目性
由于學習缺乏主動性,等到知識需要轉換為應用技能時,無從下手,前后學習無法連接,只能對感興趣的點或方法進行重現,缺乏系統性。
(四)動機的缺乏性
中職學校的學生基本上是初中畢業沒有考取高中的學生,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工作了又返回學校。許多在校學生的初衷并不是到學校來學習知識,而是認為自己來中職學校讀書,是迫于父母的壓力,達成父母的愿望。再加上年齡小的因素,他們覺得在社會上闖蕩還為時過早,在學校里“混”是最好的選擇,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因而對學習缺乏興趣,更談不上自身水平的提升。
三、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對中職醫學德育教育的啟示
在醫學德育教育中經常用到的觀摩教學、教學演示以及示范性教學都是以班杜拉提出的觀察學習理論為依托而開展的。要在醫學教學過程中體現德育教育,觀察學習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教師在觀察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學生行為反應受到教師的影響,而且在不同類型的示范影響下,比如榜樣示范、象征性示范、創造性示范,學生通過觀察學習,可以學到道德判斷及道德行為方式,而不需要刻意地去教。通過這些示范,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實現了教學相長。
四、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對中職醫學德育教育實施的幾點建議
(一)重視德育教育
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是中等職業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為醫療衛生服務一線培養技能型人才,主要培養的是學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層衛生人才。但由于學生主要來源是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高中的,年齡小、缺乏學習動機、道德意識低下,故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應強加德育教育,否則將會出現一批道德水平低下的基層醫務工作者。
(二)德育教育方式的多樣化,注重榜樣及示范作用
中職醫學生處于青少年期,已經具備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所以在德育教育時應注重示范和榜樣的作用。作為教師,上課期間儀容儀表、行為舉止符合醫學教師的要求,加強自身教學水平及知識水平的提高,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單純的理論講授,學生實踐及學生、教師間的榜樣作用更具有說服力。
(三)德育教育應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
中職醫學生在第三年就要進入臨床實習,在前兩年進行職業道德、標準及崗位規范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臨床,也讓學生在沒有學校的約束下有行為準則參考。在教學中可應用的見習、角色扮演等也為職業道德教育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晶晶.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述評[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
[2]晉婷婷.當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現狀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