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娟娟
[摘 要] 當前,我國民辦高職院校的科研成果評價沿用了公辦高校的評價體系,忽略了民辦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公辦本科院校的差異性,對學校的整體發展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民辦高職院校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改革現有科技成果評價勢在必行。具體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幾點思考,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 鍵 詞] 民辦高職;科研成果評價;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54-02
長期以來,我國民辦高職院校的科研成果評價沿用了公辦高校的評價體系(包括我校在內),忽略了民辦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公辦本科院校的差異性,因而導致在對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科研成果評價上出現片面性;加之社會上存在著對民辦高職院校不同程度的歧視,使民辦高職院校教師難以在高檔次雜志上發表文章,難以申請較高層次的科研課題立項,而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從事較多的橫向科研課題又未能進入評價體系。這種種問題嚴重阻礙了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的職稱評定道路,嚴重影響了民辦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對學校的整體發展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對民辦高職院校科研成果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一、高職院校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現行的《關于改進科學技術評價工作的決定》針對當前科技成果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原則性、指導性和規范性的意見和決定,給我國高校的科技成果評價工作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到2014年,教育部連續5次發文,對高校科研成果評價改革的具體指標體系和評價要點作了詳細規定。2015年11月,廣東省教育廳印發文件,明確指出深化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旨在解決激發高校科研創新活力,為高校科研創新給予體制機制保障;解決高校科研業績分類等效評價、科研評價環境和科研誠信等問題,充分發揮考核評價風向標作用,營造高校科研創新的良好氛圍……”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民辦高職院校如果再繼續沿用公辦本科高校科研評價體系,將會嚴重影響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從而影響高職院校整體辦學水平及社會服務功能。“在職教層面,供給側改革在與行業、企業的契合度上要增強,職業教育必須為地方與企業、行業發展的需求提供服務。”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是學校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高職院校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改革途徑
作為科研成果,一般必須符合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必須具有創造性、先進性。二是必須具有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并得到社會的公認。在具有實用性的同時,又具備較高的經濟價值。三是重視科學技術的有效評鑒。
民辦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公辦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有顯著差異。因此,在構建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時候,應重點把握第二個必要條件,必須鼓勵和支持民辦高職院校的科研成果既要具備實用性,又要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的條件,滿足社會的要求,成果經濟價值高”的要求。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建立橫向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并加大橫向科研項目獎勵力度
橫向科研項目一般是指各級政府及政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委托研究的課題,包括科學研究類、技術攻關類、決策論證類、設計策劃類、軟件開發類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橫向科研項目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定橫向科研項目管理辦法,有利于收集高職院校教師參與橫向科研項目的實際情況,有利于對這些橫向項目規范化管理。同時,還可以依據文件相關規定,對校內橫向科研項目進行精神和物質激勵。如此,將會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參與橫向科研項目的積極性,使橫向科研項目研究開花結果,從而提升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二)加大對發明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的獎勵力度
目前各高職院校普遍獎勵的專利有:發明專利、軟件著作登記權、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等。在這些專利類別中,發明專利的研發過程是艱難的,申報審批是極嚴格的。中國專利法中指出,“發明專利是指對產品、方法或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當前我國發明專利授權率控制在40%~50%,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發明專利對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要求極高。由于高職院校教師整體科研水平較弱,獲得專利主要集中在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上,發明專利研發極為困難。
計算機軟件“是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是指軟件的開發者或者其他權利人依據有關著作權法律的規定,對軟件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和國家優惠政策。”工業4.0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日益壯大,其中青年教師在計算機軟件研發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計算機軟件作為一種腦力勞動產生出的科技成果,在解決現實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以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目前使用的辦公軟件中,有不少就是本校青年教師研發的計算機程序,如招生辦使用多年的“新生報到系統”、財務處使用的“財務管理系統”、人事處使用的“人事管理系統”、科研處使用的“學術典藏庫”等。這些計算機程序在校內免費使用,不用交軟件使用年費,不需要交維護費,可以隨時進行系統維護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辦學成本,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推動各類科研平臺、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育人平臺等研發機構建設,并對研發內容進行考核評分
當前,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逐漸成為高校核心競爭能力的關鍵點,高職院校只有不斷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用科技創新來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才能在當前競爭中保持優勢,在社會發展浪潮下占據一席之地。以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申請的惠州市高校科研專項資金項目“惠州市物聯網信息技術實驗室”就是以服務區域經濟為目標,聯合廣大物聯網創新中心申報成功的科研項目。該項目通過對物聯網信息技術創新、新專利的研發等,最終該課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最終將建成面向惠州地區企業的物聯網實驗教學與應用科研并重的開放性平臺。
高職院校教師的各項科研成果,很大程度上是教師課余時間在校內各種工程中心、實驗室和育人平臺等研發機構內獲取的,如果在校內設置幾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合作育人平臺等,并給予這些科研機構相應的配套設施和經費投入,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將大幅度提高,隨之而來產生的科研成果將會越來越多。每年組織對這些科研機構產生的研發成果進行評比獎勵,對高職院校科研成果評價體系的建立有積極作用。
(四)加大促進高職院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獎勵的力度
作為民辦高職院校,與公辦院校在科研方面相比較,起步晚,平臺低,雖然教師科研水平有所提高,科研成果數量、質量也不斷提高,但是,在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方面,明顯偏弱。甚至有的高職院校在技術轉讓、專利出售、軟件著作權出售等方面無法實現成果轉化,實現其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因此,學校必須和企業通力合作,結合自身的特點,尋找科技成果轉化的最佳捷徑。“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主體作用。”和企業合作,實現科技成果的成功轉化,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用于科研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比較有限,在課余時間做科研,對教師的時間和精力的透支就比較大。當科研成果產生后,需要學校領導層出面,積極聯系合作企業,加大對這些科研成果的推廣力度,并給予教師相應的物質和精神激勵。這些舉措,將促進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發展,使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科研成果轉化率不斷提高。以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自從該校2015年修訂了《科研獎勵辦法》以來,各種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等不斷涌現。僅2016年上半年,就有11個外觀設計專利獲批,并獲得市科技局專利申請資助。2017年,高校建立在校級科研課題基礎上研發的成果“一種汽車疲勞駕駛報警裝置”,便具有較強的成果轉化價值,該校計劃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這個科技成果后,聯合企業在社會上廣泛推廣和應用。
綜上所述,在當前國內高校紛紛加強內涵建設的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雖然面臨很大的挑戰和困難,但同時也是機遇。只要堅持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抓住不斷加強橫向課題研究,不斷推動高職院校科研機構的建設,不斷加大對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的獎勵力度,不斷促進高職院校科研成果轉化力度四個要點,就必然會加強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在高校大發展的浪潮中,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蔡文伯,高睿.破解與選擇: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思路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7(2).
[2]張喜才,房風文.參與主體視角下京津冀高等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