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暉
[摘 要] 預防醫學是中職護理專業的專業課程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醫學護理的要求更加高端、更加嚴格,預防醫學課程的設置,其目的是培養具有預防、護理、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為一體的整體護理能力的實用型護理人才,這一學科的學習和應用,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探究學習內容和實踐內容,切實有效地掌握學科相關知識,鍛煉綜合性的護理能力,針對這一情況,在預防醫學的教學過程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是一種卓有成效的教學嘗試。
[關 鍵 詞] 探究式教學模式;護理專業;預防醫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58-02
探究式教學是近些年被大力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是針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問題或者任務設置,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習技能,這一教學模式包括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例如,一體化教學、角色扮演法、實踐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都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表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式教學,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各學段的學生都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就這一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過程中的使用進行相關的調查分析,就得出的結果討論這一教學模式的作用以及開展方式和途徑,希望對我們的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針對探究式教學模式使用的調查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為本校護理專業二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共計122名,均為女生,實驗組一班60人,對照組二班62人,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上課,共一個學期。入學時屬于隨機分班,教學過程中,實驗組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調查內容采用問卷及考試兩種類型,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匯總和對比,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二、結果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實驗組、對照組期末考試成績按照等級順序用秩和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兩個班級在期末成績方面沒有差距。但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班級學生整體學習水平較高,兩極分化現象比使用傳統教學模式的班級程度較輕。從學生完成試卷的情況分析,一班學生對試卷內容當中主觀性題目的答題情況明顯優于二班,而二班學生對客觀性題目的答題情況較好,從中可以發現,實驗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發展較好。
在對教學方法的效果評價調查問卷環節,將學生對學科教學的內容、形式以及教學過程均列入問卷范圍,一班學生普遍認同教師的教學形式,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大多具有濃厚興趣,二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形式認同度較低,綜合之后的結論,兩班在對學科興趣方面存在明顯差異P<0.01(見表2)。
三、討論
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確實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角度看,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主要基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思維方式的鍛煉,有利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升,以及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將來的就業都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1]可見,這一教學模式值得在中職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中推廣和使用。
(一)保證學生主體地位,鼓勵探究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是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因此,開展這一教學模式的前提,就是保證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需求,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教”的過程。例如,在展開探究學習以前,可以首先為學生劃分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以四到六人為主,然后請學生在小組中進行適當的分工,確定組長、記錄員、小組代表、觀察員等角色,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從而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以便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
(二)結合教學內容,靈活使用教法
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根本途徑,是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當前探究式教學方式具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形式,教師應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方式展開教學。現就其中典型的教學方式舉例說明。
1.角色扮演法
這種教學方式屬于舶來品,最早的應用者是美國精神病學家莫雷諾,他提倡將人暫時放到被研究者所處的角色之中,用被研究者的行為方式進行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增進對被研究者個人體驗、內心情感等各方面的了解,從而更加有效地為被研究者提供相應的服務。基于這一方法的基本理念,在中職護理專業預防醫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扮演不同類型的病人,同時請另外一些學生扮演醫生、護士等角色,通過模擬現實中的醫患角色,了解病人的真實訴求,為病人設計可行的護理方案,并展開護理。通過在訓練過程中模擬不同角色的表現,體會這一技能的實踐操作過程,感受護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體會患者及家屬對待護理人員的矛盾心理,從而更加注重這一技能的練習,更加體會到所謂的“醫者父母心”。同時,通過角色扮演,學生的思維可以在活動過程中更加活躍,交流和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都會得到相應的發展。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選用與之相對應的真實的臨床病例,針對病例的情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提示下,分組展開對案例的分析,這種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和探究性,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引導,但要注意不能急于將正確答案告訴學生,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請學生就案例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處置預設,然后各小組分別進行展示,通過展示各自的分析和解決情況,找出自己小組對案例解決方式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比如,“三級預防”知識的介紹,教師可以提供我國“SARS”流行期間的真實病例,為了預防感染,控制疫情,在接觸患者過程中必須注意做好預防措施,結合當年抗擊“SARS”過程中出現的感染情況,使學生意識到三級預防的重要作用,同時加深學生對內容的了解。
3.理實一體教學法
理實一體教學法即理論和實踐共同開展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教學理論內容和教學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教師通過對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前預設,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邊學、邊看、邊做,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從而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加直觀、更加具體,對技能的掌握更具有理論基礎。例如,教學心肺復蘇的操作環節,教師可以邊教學、邊示范,在此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演示現實中的心肺復蘇實例,針對不同的情況,請學生設計心肺復蘇的具體過程,例如,對溺水患者和煤氣中毒患者,應當給予怎樣的急救措施和心肺復蘇處理,然后請學生結合討論開展相關的實驗,驗證自己對問題處理方式的合理性,通過驗證,學生會將書本上學到的步驟和過程進行真實的呈現,在這一過程中主動學習和運用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從而在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三)理論結合實踐,全面評價學生
中職學生來源于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群體,其共同的特點是對知識的學習能力較差,但動手、動腦能力較強,針對這一特點,廣泛地開展探究性、實踐性教學,是發展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無論何種教學手段的使用,都要在拓展學生實踐途徑的前提下進行,學校要為學生創造更多接近臨床、進入衛生護理一線的機會,通過帶領學生前往社區門診、療養單位、防疫站、養老機構、自來水廠、各級醫院進行參觀和見習,使學生真正體驗臨床護理以及預防醫學的實際工作內容,從而在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護理工作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建立社區預防醫學實踐基地,帶領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的宣傳工作或者社區老年人慢性病及健康狀況的調查等。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建設,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將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表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標準,鼓勵學生加強實踐探究,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中職護理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過程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是一項重要的教學課題。應當利用這一模式拓展教學空間,優化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君,孫維權.應用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中預防醫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湖北文理學院學,2014(2):82-85.
[2]王琪,王慧,官杰.探究式教學在醫學免疫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6(6):78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