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元
[摘 要] “混合所有制”是高職院校創新體制機制、突破校企合作瓶頸的必由之路,實行“混合所有制”的體制有利于高職院校更加貼近產業需求、跟上社會步伐。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首先要把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這一基本核心要求,著力解決辦學性質、產權關系、治理結構三大問題,在現有政策條件下積極探索有效的實現形式和途徑。
[關 鍵 詞] “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監測與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68-01
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發展“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核心要求
經過這么多年的教學辦學經驗,可以總結出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是發展“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核心要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可以有效實現“混合所有制”的辦學理念,貼近產業要求,從而跟隨時代步伐,改善教學制度,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推陳出新,辦學機制也要改變,這樣才能擺脫政府的干涉,讓學校把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上,這樣有利于職業院校和各種投資者,包括國內和國外不同類型的利益相關者進行更大范圍、更有利于學校發展的合作;有利于職業院校為了發展更好地融資及整合各種資源,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是,有了一些企業的參與,就可以充分發揮一些企業的優勢,通過和企業的合作,可以把一些企業的經驗和技術都帶入職業院校中,真正地培養人才,讓人才聚集。這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利于職業院校與產業同步發展。
二、探索“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主要實現形式
(一)公辦職業院校引入社會資本
1.優質公辦職業院校吸引社會資本實現不同層面的混合。優質公辦職業院校引進企業優質資源,形成產權關系上的“混合”。此種模式可以在學校層面上實行混合辦學,也可以是二級學院層面的混合。
2.公辦職業院校改制為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這里的“辦學活力不足”主要是指相對薄弱或是生源困難的公辦職業院校,參照國有企業的改制辦法,由舉辦方牽頭對公辦職業院校進行資產清算,將其部分股權讓渡給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管理者和教職工擁有管理權及收益權,以此為突破口實現辦學自主權改革,從而推動辦學機制的創新。
3.公辦職業院校接管弱勢民辦職業院校。有些民辦職業院校處于弱勢中,缺少經驗和一些實際操作。而且有些院校的設備等資源都比較破舊,需要新的院校合并或者接管,然后把主體改成公辦,但是決策權、處置權也都歸公辦所有,民辦部分只是享有一定的股份,但是原先學校的老師也還可以繼續任職,和公辦教師的待遇一樣。對那些辦學困難、經營不善的院校也要加以合并,這樣就會成為“混合制院校”。
(二)社會力量舉辦職業院校引入國有資本
1.國有資本直接注資民辦職業院校。通過社會上的力量集資,讓職業院校引入國有資本。國家一直缺乏對職業院校的支持和關注,所以通過引入國有資本,能夠讓更多的新政策、好政策支持民辦教育的發展,這樣才會讓教育事業蒸蒸日上。
2.民辦職業院校托管低效公辦職業院校。有些公辦的職業院校辦事效率低下,托管力度不足,導致政府對民辦教育不太重視,所以民辦院校一定要改變決策方式,整合管理層,使民辦院校升值,提高政府對其的關注度。
(三)不同資本合作投資新辦職業院校
1.地方政府、公辦院校和行業企業混合辦學。通過把政府、公辦民辦院校和企業混合起來運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發展經濟,提高品牌創新,培養人才,實現共贏。
2.地方本科、職業院校和行企企業混合辦學。
3.職業院校與國外職業教育機構開展混合辦學。教育機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很多時候學校教學的內容不足以讓學生立足社會,通過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而且與國外職業教育機構合作可以使職業院校學習到先進的理念與經驗,走向世界,提高院校教學能力。職業院校也可以和國外企業、政府合作共贏,還可以辦一個合作學校,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
三、高校“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測與保障體系建設的策略
1.發布新的學校教學質量管理政策,包括質量管理目標、質量管理任務、質量管理體制、質量管理方法、質量評價活動與學校決策的關系。
2.提高教學質量保障系統的組織地位,時刻要把提高教學質量放在首位,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組織活動,讓學校之間進行評比,還可以對好的學校進行獎勵。另外,還應該對學校給予一定的資金資源支持,讓他們能夠及時有效地開展活動。
3.從領導責任向組織責任過渡,從高層集中決策向基層分散決策過渡,從個別參與向集體參與過渡,從標準控制向鼓勵持續改進過渡。
4.從封閉管理向開發管理發展,從制度文化向精神文化發展,加強改革信息的交流傳播,可以增強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有助于他們準確了解并正確評價學校,提高教學的質量。
5.培育學習化組織,高校“混合所有制”下的人才培養需要優秀的學習化組織,這樣才能在學習化組織的帶領下,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達到高校質量保障系統建設的終極目標,讓學校成功轉型成為學習型組織。
四、結語
通過在高職院校實驗施行“混合所有制”辦學,協調社會、國家、企業等各方經濟力量完善院校建設,建立人才培養質量監測與保障體系,近距離接觸社會、接觸市場,了解人才需求,進而培養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孟源北,樊明成.發展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6(5):92-96.
[2]安蓉泉.探索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幾點理性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5(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