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銘
[摘 要] 首先闡述了體驗式班會的概念和意義,其次對體驗式班會的特征進行了分析,然后描述了體驗式班會的基本步驟,最后針對體驗式班會的內容和形式展開探討。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有強烈的叛逆情緒,團結、融洽、令學生有歸屬感的班集體有助于其度過青年初期這個“不平穩”階段,因此,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關 鍵 詞] 體驗式班會;中職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44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290-01
一、體驗式班會的概念及其意義
體驗式班會是指以“游戲”“活動”為輔,以人文主義心理學、心理教育學為基礎,以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為主而進行的班會活動,主要包括體驗式教育、藝術化教育、團體動力教育這三種。體驗式班會與傳統班會的不同點在于:將老師枯燥的管理說教通過呈現、互動、表達、分享等多種方式,轉化成讓學生自己體驗相關情境而進行自我省悟和主動改變;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舞臺,每個學生都是參與者,變成全體師生用各自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針對某個問題進行多角度的集體探討和分析。
處于中職階段的學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個體,體驗式班會是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構建的全新舞臺,是培養學生富有集體責任感的重要方式,是發展學生多元化情緒智力的重要載體,是端正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途徑,因此,老師應該充分利用體驗式班會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體驗式班會的特征
體驗式班會與傳統班會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不同:
(一)互動性
傳統班會通常是老師在說,學生聽,而體驗式班會則是以學生的參與、互動、體驗為主,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老師就有更多的機會看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二)體驗性
體驗式班會的參與度高,注重的是學生自身經歷和對所經歷之事的體驗,形式豐富,風格多樣化,需要身體的多維感官參與,以此滿足學生對情緒、社會、認知和反思系統的需要。
(三)分享性
體驗式班會具有高開放性、高包容度的特點,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感受和體驗。
(四)成長性
學生有成長發展的共性,但中職生的身心正處于青年初期,自我發展欲求較不平衡,體驗式班會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促進了學生的人格發展和身心健康。
三、體驗式班會的內容和形式
在中職接受教育的年級特點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適應學校生活、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第二階段以人際關系為主,如社交關系、情感困惑等,第三階段以就業為主,如就業輔導、就業心理等方面。體驗式班會的內容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主要包括學校生活適應程度、情緒智力、學習或就業壓力、職業生涯規劃、人際關系的管理等,并且體驗的內容與年級特點相契合。
體驗式班會有多種形式,一次成功的體驗式班會最重要的是班會主題能深入人心,其主題必須是學生所關心的、所能理解的、迫切想了解的,例如,“有情感溫度”的主題——親情、友情,“有深度”的主題——勵志,“有廣度”的主題——社會等方面,總之,體驗式班會要貫穿健康的教育理念,保持積極向上的基調,激發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熱情。
四、體驗式班會的操作步驟
(一)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的好壞直接影響體驗式班會是否能順利實施,因此,創設的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日常生活,可以利用隨處可見的、學生熟悉的物件,營造真實的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體驗活動
讓學生親身體驗,從而有不同的觀點。若有些內向、不愛說話的學生不敢參與到體驗活動中,老師應對其不斷的鼓勵“很好玩的,來試試!”“大家都來玩了,你不玩很可惜呢!”
(三)感悟分享
在學生結束體驗后,產生了自己的獨特想法,會有強烈的表達欲望,老師應在體驗活動結束,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由此老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四)總結提升
在整個體驗活動結束后,老師應對每個人的想法加以點撥、總結,讓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得到升華。
五、總結
隨著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對中職生心理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職生的身心正處于快速成熟、形成自我價值觀的階段,學校領導和老師有責任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學校針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建設的方式有很多,體驗式班會是其中之一。體驗式班會具有互動性、分享性、體驗性、成長性的優勢,是學校開展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學校可以將諸多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有效互補,從而起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榮.體驗為主的心理繪本療法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46):195-196.
[2]許巖.體驗式主題班會對中職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3]戴玲.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中等職業學校生命教育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6(5):14-15.
[4]耿萌萌,劉志兵.中職院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4(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