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璠
[摘 要] “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多媒體融入教育中,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接受知識的形式。從多元化課程設計在教學中的優勢、多元化課程設計和開發需注意的問題方面分析“互聯網+”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提出了“互聯網+”教學模式所面臨的新要求。
[關 鍵 詞] 課程多元化;“互聯網+”;設計與開發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082-01
“互聯網+”時代下,多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為高職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發生改變,多元化的授課模式逐步成為主要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呈現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多元化的課程展示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提高教學質量。
一、多元化課程設計在教學中的優勢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授課主要照本宣科,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差,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這個狀況,通過電腦、幻燈片多種形式將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起來。尤其是通過與互聯網教學平臺的結合為學生提供一個直觀逼真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技能可以在學的過程中提高,還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時間。
(二)多元化的教學有助于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傳統黑板書寫速度慢,利用多元化課程可以有效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在課前將教學資料依據教學內容通過互聯網教學平臺或電腦充分全面地制作出來。這樣大大縮短了在課堂當中的教學學時,提高了教學效率,把學生的精力集中于對重點、難點的理解當中。同樣,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以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方式把文字轉換為圖表、微課、視頻等多種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多元化課程設計和開發需注意的問題
(一)在課程設計環節,要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
課程的設計和開發要體現教師綜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水平。科學的教學內容選擇和合理的教學設計,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
互聯網教學平臺中應清晰每個教學視頻所對應的知識點,根據知識點設立案例、習題及拓展知識,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要求。
(二)多元化課程設計時也應注意課程的可達到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課程設計內容過于枯燥,或者沒有明確的任務分配、會讓學生難以接受所學的內容和檢驗自己所學的內容。課程內容最好設置為一個個知識點,學生可通過一個個教學環節學會知識點并達到標準,提升成就感,增強學習動力。
(三)多元化課程的設置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高職類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爭取做到學生走出校園就能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在課程設計的過程當中,要用多元化的手段全方位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減少與實際崗位之間的差距。互聯網教學平臺上設置可操作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
(四)多元化課程需充分考慮學習者學習特征及評價方式
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較弱,因此在課程的設計當中應多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專業知識以夠用為度。在課程的設計和開發中,要盡量給予學生提示性的信息,畫面清晰鮮明,在每個環節當中設置總結及練習。用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用通俗的語言講述晦澀的理論知識。
在多元化的課堂當中,傳統的評價模式已不再適用,需采取更多方式來評價學生。在互聯網絡教學平臺中,習題、作業都可以自動批閱,為教師節省了大量時間。教師有充分的時間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對學生評價是綜合性的,通過平時的表現,課前課后使用互聯網教學平臺的程度,及最終的考核來決定學生的成績,這種教學評價方式能夠全面地評價學生。同樣,在互聯網環境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反饋也能及時傳達給教師,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多元化的課程設計是現在信息化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在這種模式下,可以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總之,互聯網教學平臺極大地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和時間。
參考文獻:
[1]姜翠.“互聯網+”學習方式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探索[J].信息與電腦,2016(2):217-218.
[2]宦成林,余華平.“互聯網+”時代的課程教學變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6,29(4):71-73.
[3]董揚德.“互聯網+買訓”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職業,2015(36):19-20.
[4]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