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丁運菊 何湘龍
[摘 要] 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車間共享課堂”,是一種在企業車間建立的“零距離”具有開放性、共享性的課堂,是以真實崗位為學習場景,以生產任務為學習載體,以崗位師傅為導師,以崗位生產要求為考核標準,通過崗位學徒方式實現課堂的有效遷移,真正實現“產教融合、工學交替”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
[關 鍵 詞] 車間共享課堂;生產任務;產教融合;工學交替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048-01
一、問題提出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開展現代學徒制等試點工作,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針對性、實效性。”然而,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實施中,往往出現“學校熱、企業冷”現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學校主導教學過程聚焦企業利益較少,企業很難收回“投資成本”;二是校企間難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不能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提供持續保證。要解決這兩個難題,必須探索一種既滿足校、企、生三方期望的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又能保證校企長效進行現代學徒制培養合作的運行機制。
二、運行模式
(一)教學內容“五對接”
為達到“車間共享課堂”培養效果,在教學設計上努力做到“五個對接”,即課程設置與崗位任務融合,教學內容與崗位標準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教學管理與車間管理融合,“課堂”功能拓展與企業期待利益對接。
1.課程設置對接崗位任務
在課程體系設計、課程安排等方面深度與車間崗位對接,分析繼電器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維護等9個崗位的工作任務,設置“電氣安裝的規劃與實施”“電工電子技術”等12門核心專業課程。
2.教學內容對接崗位標準
根據電氣設備檢修、試驗員、供配電操作、運行維護員等崗位標準要求,按照“應知”“應會”技能訓練模塊重構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與崗位標準的無縫銜接。
3.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
按照崗位要求,學徒在“車間共享課堂”每天填寫“崗位學習日志”“崗位交接工作頁”等內容,由企業師傅考核簽名,專業教師評閱指導,并作為企業師傅評價徒弟的重要指標之一。
4.教學管理對接車間管理
按照企業“6S”管理理念,制定《學徒崗位操作安全操作規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輪崗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使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管理制度和文化環境。
5.“課堂”功能拓展對接企業期待利益
通過“車間共享課堂”功能拓展,校企實行“雙導師”團隊、共享課程資源、實訓設施、培訓平臺和技術成果“五共享”,超預期實現企業期待,增強了企業共建“車間共享課堂”的動力。
(二)教學實施“五步法”
“車間共享課堂”教學實施由校企雙導師擔任,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1.師傅示范:學生看著師傅做
由于學徒對崗位、設備不熟悉,師傅會對整個崗位和設備進行詳細的演示操作,示范給學徒看;學徒根據師傅要求認真填寫《學習日志》,吸收消化,加深對崗位和設備的理解。
2.師生協同:學生配合師傅做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崗位技能認知基礎,師傅將帶著徒弟根據生產任務一起做。師傅會把整個設備的操作要領進行分解,并把需要注意的事項、技巧等教給學徒;徒弟領會師傅的操作方法,邊學邊做,及時吸收消化,掌握了一定的實踐技能。
3.學生模擬:師傅監護學生做
學生掌握一定的實踐技能后,在師傅現場監護下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并填寫《指導學徒任務表》,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4.課堂指導:師傅指導學生做。
師傅根據現場觀察情況,結合現場記錄,對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講解,糾正錯誤。
5.鞏固強化:師傅評價學生做
經過前四個回合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師傅設定工作(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并做出考核評價,評價結果計入學生課程考核成績。
三、實踐總結
在實踐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熱情不高和合作持續乏力,是制約現代學徒培養的兩大瓶頸,也是“車間共享課堂”研究和改革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為此,試圖通過二個層面來解決上述問題:(1)通過落實“五個對接”,重點解決高職人才培養針對性不夠問題,保障合作企業對“車間共享課堂”主導作用的發揮,化企業被動為主動,進而解決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熱情不高的問題。(2)建立平等互利、風險分擔、利益共享、合同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機制和配套政策,解決校企合作持續乏力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建玲.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企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究:以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市場,2017(2):230-232.
[2]劉維濤.工會成學校 車間當課堂[N].人民日報,2016-12-21.
[3]張玲,張曉萍.“企業、課堂、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6(2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