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
【摘要】任何教學都不是單一的知識的傳授與獲得,教學永遠需要從心理的角度出發(fā),尋求一種適應心理發(fā)展、心理狀態(tài)的教學。因此,任何教學過程都需要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了解,作為教師接觸到不同性格的學生,甚至每節(jié)課學生的心理都不盡相同,而某種單一思維定式的教學就無法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了。本文從學生性格的情緒、理智兩個方面出發(fā),分析其心理差異,以及在上課過程中的表現差異,從根本出發(fā),了解和掌握學生,從而進行更有效的鋼琴教學。
【關鍵詞】性格;情緒;理智;鋼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性格的情緒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都是性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的情緒與理智可以說是是一對矛盾體,情緒需要理智的控制,理智也需要情緒的加入,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單純依靠情緒或是理智去生活和學習的。在鋼琴教學中,我們既要善于利用學生的情緒,同時更要讓學生們在情緒體驗中做到理智。那么,我們便從心理學角度去具體分析性格的情緒與理智兩方面特征,探究心理問題,解決教學問題。
一、性格的情緒特征
性格的情緒特征,是指人在活動情緒時,在強度、穩(wěn)定性、持續(xù)性和心境方面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
(一)在性格的強度性特征方面
主要表現為個人受情緒影響的程度,和情緒受意志控制的程度。例如,我們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作品的情緒體驗,要求演奏者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情緒、情感。由于個體情緒特征感受強度不高,即使老師如何帶動、如何講解都無法將學生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中,通過自身體驗很好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學生需要的是更多作品的欣賞,以及增強對生活的觀察和感知,通過自己的經歷、自己的真實體驗去領會作品意圖。也有相反的學生,他們往往對作品的表現又太過自我,脫離了作品本身的風格特點,需要去克制自己的情緒。
(二)在性格的穩(wěn)定性特征方面
主要表現為情緒起伏的波動程度。教師與學生近距離接觸,常常最能感受到學生的情緒波動,有的學生無論是你批評或是表揚,都表現得比較平靜,能夠很理智冷靜地對待,快速回到作品的彈奏中,課堂效果不受影響;而有的學生在你指點錯誤后,便無法平靜,垂頭喪氣或是心有不滿,使得接下來本該彈奏好的作品彈得一團糟。我們在教學中也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這樣的性格情緒特征。對于情緒影響比較大的同學,盡量不要打斷學生的完整彈奏,對于具體的問題要講究教學語言以及方式方法,讓學生能始終保持理性的思考。
(三)在性格的持久性特征方面
表現為個人受情緒影響時間長短的程度。在鋼琴作品彈奏中常常會有這樣的問題,前一首作品可能風格是歡快的、積極的、節(jié)奏明朗的;而后一首作品卻是憂傷或是抒情的,有些學生則難以從前面的作品風格中脫離出來,無法很好地進行情緒的轉換。特別是在一些比賽或是音樂會中,大家也能發(fā)現在曲目的安排上總是先是比較抒情、內斂的作品,而后則是歡快或是輝煌的。這一方面是從心理適應角度去安排;另一方面也是從性格的持久性角度去安排的。老師們在鋼琴教學中要充分注意到這樣的問題,及時提醒和引導學生進行情緒的內心轉換,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作品風格,同時也鍛煉學生的性格,讓他們的情緒更容易轉換,對他們日常生活也是有好處的。
(四)主導心境特征表現為不同的主導心境在一個人身上表現的程度
在我們身邊會有這樣的學生,他們比較善談,比較開朗、樂觀。每次上課都是面帶笑容很開心的樣子,但也會有相反的情況。作為鋼琴教學者,我們通常比較喜歡前者,比較容易溝通,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師生關系融洽。但是,面對這樣的學生,在演奏時,通常會有這樣的問題,他們的彈奏大多喜歡節(jié)奏明朗,比較有激情、歡快有酸爽感的作品,因此,他們不喜歡基礎浪漫的作品,在彈奏抒情類作品時會有所欠缺;而常常心理負擔很重的學生,在面對歡快作品或速度較快作品時往往體現出激情不足的現象。這些需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給予糾正,在布置作品時有所側重,使其能全面發(fā)展。
二、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認知過程中的性格特征。人的認知水平的差異被稱為能力特征,人的認知活動特點與風格被稱為性格的理智特征。
(一)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
音樂的學習是最直接的感知活動,高低起伏的旋律、豐富多變的節(jié)奏,給人帶來情感的體驗。學習音樂的人在感覺和知覺方面也是存在差異的。一些學生給他一首新的作品,他在彈奏后能很快、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表達,很好地表現作品,盡管存在技術上的一些問題無法克服,但總體方向思路是正確的;而有的學生則沒有辦法表現出音樂的內容,甚至他的理解是相反的,需要老師一點點地去指導,當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這種自我感知和被動的感知的最終效果是有差異的。這樣的學生只能通過更多的欣賞、體驗去獲得經驗,豐富自我,提升自己的音樂感知力。
(二)記憶方面的性格特征
音樂記憶是鋼琴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鋼琴音樂的記憶是形象記憶與邏輯思維記憶、主動記憶和被動記憶的結合,鋼琴學習的好壞也受到記憶方面的影響。一些學生旋律記憶感很強,聽幾遍或是彈奏幾遍便能哼唱出旋律所在,隨著旋律的高低起伏有效調整手在鋼琴上的相應位置及動作,這類學生的演奏相對比較流暢、貫通,學習進度也會比較快;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在彈奏過程中不能有效進行旋律記憶,他們的彈奏多是數字化的記憶,彈奏的作品也比較呆板,容易出錯。因此,在教學的啟蒙階段,鍵盤的記憶、手位的記憶是十分關鍵的,一定要利用五線譜所給予我們的直觀優(yōu)勢,快速調整手的位置,做到眼看、腦想、手動、耳聽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結合。在啟蒙階段要十分重視歌唱的重要性,并且要有情感地歌唱,這樣才為日后的鋼琴學習掃清障礙。
(三)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
音樂想象也是鋼琴演奏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演奏者以現實的或原有的音樂音像為媒介,聆聽、回憶和創(chuàng)造新音樂的心理過程。具體來說,演奏者在讀譜的同時就在內心里想象出了音樂的各種形象、音樂的情感的能力。這種能力往往與智力無關,就如個別的自閉癥或腦部受損的孩子,卻在音樂上有極強的天賦一樣。從個體差異而言,每個人在想象力方面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主動思考想象,并且很大膽,具有獨創(chuàng)性;而有的則是常常被動地想象,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在鋼琴教學中,對于前者要積極鼓勵,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但也要注意不要想象過度,從而脫離音樂本身所要表達的內涵;而后者,則需要多引導,多欣賞,在內心積累大量的音樂形象,音樂思路,多采用啟發(fā)或舉例的方式,讓學生們敢于嘗試,敢于表達內心的想象。
(四)思維方面的性格特征
思維是對事物間接的反映,是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及已知的條件,認識客觀事物以及推測未知事物的能力。鋼琴這樣的多聲部樂樂器,對學習者的思維能力也是極大的考驗,從左右手,腳的配合,到音高、節(jié)奏的準確,從眼、腦、手、耳的分工到各聲部的層次、音樂的整體布局,都需要很好的思維能力。人在思維方面也是存在差異的,有些人善于獨立思考,有的卻總是依賴于他人,有的人善于分析總結,將學過的知識很快速地應用到新作品中,而有的人只能靠老師一點點地再次指導反復強調。兩者在鋼琴學習的進度上會有很大的差異。作為鋼琴教師,首先要教授學生正確的方法,如簡潔的讀譜方法、高效的練琴方法、音樂思維的方法、學會聆聽的方法等,循序漸進地在教學過程中講授一些練琴的思路,講授相應的音樂理論,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維模式。此外,要多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適當讓學生獨立分析,總結經驗,學會主動思考。
參考文獻:
[1]葉弈乾,孔克勤.個性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2]范華繼.音樂學習心理動力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5).
[3]張凱.音樂表演心理的動態(tài)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6).
[4]宋頤清.淺談鋼琴演奏的音樂心理[J].大舞臺,20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