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飛
【摘要】有效運作美術館,美術館管理者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美術館的資源上。資源是美術館發揮其功能的基礎。美術館擁有剛性資源,如美術館建筑、經濟能力、人力資源(員工)、設施設備及藏品,公立和國家的美術館通常都由政府投資和規范;另外,它還有柔性資源,如管理、運作系統、學術準則、社會人文背景和公眾團體,這些主要是由美術館來支配。
【關鍵詞】柔性資源;高效力;志愿者
【中圖分類號】G260 【文獻標識碼】A
本文以一家公益性美術館志愿者為例,討論志愿者這種柔性資源作為一種公共團體在貫徹執行美術館的目標以及改善它的形象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眾所周知,美術館的員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志愿者既承擔著部分美術館內員工的角色,同時也承擔著部分美術館外公眾的角色。在這樣一種特殊身份下,我們來討論志愿者團體的作用,他們在美術館內做什么?他們和美術館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如何保持并用好他們以及其他柔性資源?此外,他們如何效力于美術館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如何幫助美術館實現公眾價值?
一、要有資源意識
每一個組織,如企業、公司和非營利性文化機構都有它們各自的資源。對于一個組織來說,“人”是管理者的一個特殊資源,“運作”意味著對人的不斷開發。組織者或管理者首先應該有特殊資源的意識,因為一個組織其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就在于人的競爭性。如果一個組織落實好了人力資源戰略,就有助于組織的發展和整體目標的實現。
在文化管理時代,一個組織應該更加關注柔性人力資源。科學的管理系統已經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文化管理的意識是對人的關注,因此,一個用文化管理運作日常工作的組織會逐步了解這一系統的優越性。在這個系統里還有兩大重要因素,人的責任心和相關性,就像一個家庭,為了共同的目標需要同甘共苦。如果是一個公共服務組織,它所獲得的是最大的社會效益。因此,我認為一個組織不僅要有人力資源意識,更要重視人力資源。
二、公益性機構志愿團隊的角色
(一)志愿者概述
志愿者這個詞來自于拉丁詞 “voluntad”,意思是自愿。1999年,作為一個通過全球性服務項目貢獻于和平和發展的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具有三個特性:(1)志愿者的工作出于自愿;(2)沒有金錢報酬;(3)有利于社會團體。在中國,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的大學生們加入了志愿者團隊。他們自愿加入那些他們關心的組織,在沒有任何利益回報的情況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們是具有專業性、技術性和持久服務性的組織。
(二)志愿者的雙重角色
志愿者本身就代表了公眾。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代表了各類人群,同時他們又熱衷于社會公益,對公益機構的工作熱情洋溢。對美術館來說,他們代表了公眾,也就是美術館重要的服務目標。他們能夠帶來公眾的聲音,把信息帶回美術館,幫助美術館不斷改進和增進交流,他們具有美術館內部和公眾外部的雙重角色,志愿者團隊是聯接美術館與公眾的橋梁。
三、公益性機構和志愿者之間的作用與影響
(一)美術館之于志愿者
美術館對志愿者進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向每一位志愿者提供合理的機會,指導和幫助志愿者。美術館給志愿者提供電腦、辦公用品和休息的場所,志愿者通常會跟隨特定美術館的職員一起工作。志愿者們在美術館里得到施展才能和提高自己的最佳機會,美術館則幫助、培養了他們,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美術館內的工作人員頻繁更換不利于美術館的安全性的,努力保持住他們,讓他們盡可能為美術館服務,有利于穩定性和提高效率。
(二)志愿者之于美術館
志愿者在美術館的工作參與直接影響了主體單位呈現給大眾的印象,非常重要。志愿團隊的專業性體現和代表了主體單位的專業性。以筆者所在美術館的重要展覽活動為例:約有200名志愿者參加了服務工作,主要工作有接待、翻譯和咨詢服務。因為展覽涉及到國內外文化機構、藝術家、論家、學者和專家,大部分是首次來美術館,做好接待工作是最為重要的。志愿者們也參與了展覽籌備,志愿者進行一對一的陪同嘉賓。可以看出這個特殊團隊對于美術館樹立形象和提高效益所起到的作用。他們是美術館的一部分,代表了美術館。他們在美術館、藝術家和觀眾之間搭起了橋梁,他們的工作提高了美術館的展覽。
四、志愿者團隊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新的現象和社會趨勢,影響著志愿者和志愿精神。作為一種在全球范圍廣受支持、公民參與的主要形式,在各個國家的各個層面上,志愿工作的趨勢、問題和挑戰也在逐步發生變化。
(一)各個領域、各種背景下的志愿者所面臨的普遍問題與挑戰
1.缺乏志愿者法制體系,尤其在發展中國家
在發達國家,志愿服務多年來一直遵循著政府和社會的要求,并逐漸為志愿者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法制體系。但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依然缺乏相關的法制體系。如果我們要推廣國內志愿者的立法,就需要承擔一些促使政府推動的義務,這也就意味著要改善志愿者組織及其管理,確保志愿者團隊的資金,為志愿者活動提供激勵,保護志愿者的合法權益等。
2.社會和經濟因素造成工作時間上的不穩定性
在志愿服務中,一個人的可工作時間始終是個問題。在一些發達國家,志愿者數量減少的問題已經引起了關注。許多人都在尋找個人與職業生活的平衡。對于學生和年輕人來說,才愿意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志愿服務上,因為他們把它看成是一種適應、培養技能或完成教育需求的機會。對于年輕的家庭、中年工人或接近退休的人來說,由于各種問題考慮就業和再就業。發展中國家,雖然人口眾多,但由于志愿服務工作價值的不同,對于志愿服務工作的定義是不盡相同的,在有些社會里,志愿者的活動是純公益性的,只為幫助他人,沒有金錢回報;而在另一些社會里,它被看成是一種低收入雇傭或者說是一種通往實質性雇傭的途徑。在有些組織里,志愿倡議是做好就業前的準備工作。志愿服務工作也許和公民參與、公眾宣傳和公民義務同類,它被視為是一種我們在當今社會推廣的社會服務傳遞系統;反之,如果那些只為服務者提供生活費的項目都被稱為志愿服務項目,那么,志愿服務就成了一大摞活動的口頭禪了,從而對社會志愿服務的價值造成了關鍵性和間接性的誤解。
(二)美術館志愿者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志愿者團隊和志愿服務工作的發展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根據它們的具體背景會呈現出不同的境遇。第14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宣布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志愿人員日。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民政部呼吁開展社區志愿服務;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從那以后,中國的志愿者服務開始蓬勃發展。然而,目前的相關立法還是難以滿足發展的需要。對志愿者權利的系統保護不夠嚴謹,對于不可預測事件的條款不夠充分,法制方面必須加以改善。
第一,當地政府的政策會影響志愿服務。志愿服務(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為目的。對于志愿者在服務期間所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有些項目主辦單位會給他們發放補償,但不是薪水,有些則分文沒有。第二,美術館自身對于志愿者團隊的構建依然缺乏長遠考慮和綜合全面的計劃。不能以事物的煩瑣為借口。作為一個非營利性公眾機構,它的主要社會功能就是為公眾教育服務。第三,志愿者成員不穩定,尤其是具有專業技能的志愿者人數在縮水。志愿服務自身的管理也不盡完美,志愿者的年齡結構也存在著問題。由于志愿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對志愿者加強教育和培訓實乃當務之急。
志愿服務關注于公益,而志愿者的動機也許具有個性化甚至有自利性。所以,志愿服務的成果需要超越個體,顧全大局。美術館也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這兩大組織的理想和目標是一致的。
五、結論
本文將志愿者團體作為一種美術館的柔性資源加以分析,希望有助于研究美術館管理方面的其他問題。在做事的三大基本要素人、物和能力中,人是最關鍵的。在中國的美術館快速發展期間,負責人應該格外關注重視這一特殊資源。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對于社團、社會連帶關系、公民義務之間相互作用的職能和重要性,我們必須提高認知,重視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的價值。志愿服務有助于美術館發展,是連接公眾團體的社會紐帶,溝通意識形態的差異,把各式各樣的獨立個人帶到一起,有助于美術館更具參與性和凝聚力。它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也是一項多方面的長期工作,是一種為未來中國的美術館提高效益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蒂莫西·安布羅斯和克里斯·潘恩.徐純,譯.博物館實務基礎入門[M].臺灣:財團法人臺灣省文化基金會出版,2000.
[2]許文清.現代美術及美術館監評[M].臺灣:南天書局,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