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海
[摘 要] 高校困難學生資助作為我國扶貧工作在高校中的體現,不僅有助于我國高等教育教育公平的實現,更是為高校立德樹人教育的有效開展給予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在校貧困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及扶貧工作的堅強決心。但通過調查發現,當前我國高校對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仍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對高校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完善起到了極大的阻礙作用。為此,從國家精準扶貧的視角出發,就當前我國高校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完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關 鍵 詞] 高校;精準扶貧;困難學生;資助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215-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都將教育工作的振興與發展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在黨中央政府的領導以及社會各方的幫扶作用下在全國各地的貧困地區建立起了一所又一所希望學校、成立希望助學基金,幫助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實現了自己的“求學夢”。當前為深入貫徹黨中央政府精準扶貧精神,做好新時期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高校應在相關部門的領導下重新審視自身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并結合當今大學生特點積極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貧救助機制,以此來為貧困大學生的發展與成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保障環境。
一、精準扶貧視域下高校困難學生資助面臨的問題
(一)困難學生群體認定缺乏精準性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目前個別高校在對困難學生群體進行認定過程中多采取認定人員直接向困難申請學生個體進行其家庭狀況調查的方式來進行。這種形式忽視了學生自我性格因素的影響,在認定過程中那些表達能力較強且性格外向的學生會很容易獲得資助資格,而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則在評定中處于劣勢。并且這種評定方式學生的自我主觀性較強,對學生所敘述的家庭困難狀況的真實性及困難程度等學校評定人員都難以做出有效的把握。盡管大多數高校對于貧困生的申請都要求學生上交由其所在鄉鎮政府管理部門開具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來作為其評定的重要依據,但這一資料填寫內容較為簡單,只能從表象上對學生家庭狀況做出反映,難以對其困難程度做出真實的反映。
(二)困難學生群體幫扶措施缺乏精準性
每一名家庭困難學生背后都有一段心酸史,無論是其致貧的原因還是家庭背景等都不盡相同。高校只有對每一名困難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深入了解,才能夠制訂有效的幫扶對策,真正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實現精準扶貧。但是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大多數高校在對困難學生群體進行認定過后,多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困難等級來依照國家規定進行每學期不同面額救助金的發放。這種救助措施過于粗放,缺乏對困難學生實際需求的深入了解,沒有真正體現出困難學生的精準救助。如,對于一些身體殘疾、疾病困擾的困難學生,定期定額救助基金的發放只能夠暫時緩解其生活狀況,但對實際困難的解決卻難以起到真正的效用。
二、精準扶貧視域下高校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完善對策
(一)完善困難學生群體認定體系
首先,高校要在精準扶貧理念的導向下積極革新困難學生資助理念,尤其是在對困難學生群體的認定環節更是要緊密結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式,在向學生個人對其家庭狀況做出基本了解的同時,結合大數據分析對每一位困難學生實際家庭狀況做出深入的調查分析并歸檔入庫,為下一學年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資料依據。其次,困難學生群體認定工作要深入結合其相關倫理價值分析來進行,在體現資助工作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基礎上,切實保護并尊重困難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最后,高校要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出發建立資助育人新理念,將學生困難幫扶工作與素質教育結合在一起,如為困難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等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進一步提升。
(二)構建困難學生群體精準幫扶體系
事物的發展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一成不變的。同理,困難學生的家庭狀況及個人狀況也是一樣的。隨著高校以及社會各方救助措施的實施以及困難學生、家庭的自身努力,其困難情況也必將會在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緩解。這時高校就必須結合困難學生當前實際的狀況適當調整資助策略。為此,高校除了要在學生入校之初就針對每一位困難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檔案記錄外,還要指派專門人員在每一學年對其家庭狀況進行調查,并結合計算機管理技術及時對所獲取到的最新信息進行及時的登記、更新,建立動態化的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從而對困難學生的貧困等級、資助辦法等作出及時調整,以保障真正困難的學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資助。如對于身患疾病的困難學生,高校除了要發放定額的救助金外,還要積極聯系其所在地區的紅十字會醫院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做出救治及相關醫藥費的減免,并根據每一年的救治狀況,制訂下一年的具體救治、幫扶辦法;針對自然災害致貧的家庭,要在第二年對其家庭狀況做出進一步考核,根據第二年農耕收成對其進行相應的困難等級調整。
參考文獻:
[1]徐君莉.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學生精準資助育人工作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67-70.
[2]吳燕鵬,肖雪欣.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學生精準資助探索[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7(4):123-124.
[3]王歡,王洪飛,王浩天.精準扶貧視閾下的高校貧困生資助管理工作探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