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佑平
[摘 要] 高等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在當下出現了瓶頸,怎樣讓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取得切實有效的效果,是擺在各個高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找出問題所在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題中之義。
[關 鍵 詞] 醫學院校;體育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141-01
高等醫學院校教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教學任務就是體育教學,可以說,體育教學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巨大意義,但目前不容忽視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體育教學在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體系中地位極其低下。所以,分析當下高等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中具體的問題出現在哪些方面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以利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緩解學習過程中的壓力,這是當下高等醫學院校教學中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育問題綜述
(一)體育器材數量不足,教學場地狹窄
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學突出的問題首先是教學器材在數量上的不足,無法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鍛煉需求,而且器材單調,依然是籃球、足球、乒乓球等傳統的球類,無法滿足新時代學子日益豐富的鍛煉需求,降低了學生鍛煉的熱情。另外,體育教學場地極其狹窄,無法容納大量學生同時鍛煉,也就無法形成積極鍛煉的氛圍。
(二)體育師資匱乏,投入不足
高等醫學院校師資相對匱乏,教師的數量與學生的數量比例失調,各個高等醫學院校對體育教師的培養和吸納投入力度也不足,所以,現有教師遠遠不能為大多數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學生的體育學習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盲目狀態,體育學習的效果不理想。而且,由于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又沒有學習進修的機會,也就自然影響了醫學院校整體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三)體育教學內容單調,方式陳舊
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學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學內容的單調以及教學方式的陳舊,其主要是由于各個醫學院校在體育教學中缺乏創新意識造成的。單調的運動方式、千篇一律的體育鍛煉內容,不僅讓體育教師的惰性增強,更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體育熱情,也阻礙了其終身體育意識的樹立,最終的惡果就是讓高等醫學院校的教學質量日益下滑。
二、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育改革舉措探究
(一)設置豐富新穎的體育教學內容
為提高學生鍛煉的熱情和體育教學的效率,高校醫學院的體育教學改革步伐要加快,教學內容要豐富新穎。在體育教學內容上,除了傳統的球類運動、體操運動等,像受到新青年們熱捧的攀巖、潛水、輪滑、滑雪等新型的體育項目,學校也應該結合實際進行大膽引入。同時,還要結合醫學院校的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畢業后的職業方向,針對性地增設適合學生未來職業需求的新型體育課程。例如,可以為臨床醫學的學生開設運動處方的體育教學,進而提高其學習體育的熱情。還可以為學生制定一套個性化的運動項目,或者為護理專業的學生增設體育舞蹈類的體育教學內容等,這樣的教學內容可以為將來的工作提供更加科學并切合實際的訓練方法。
(二)研究更具特色的醫學體育教學方法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高等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帶來了更多更好的教學選擇。例如,根據醫學院校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生了解了一定的解剖知識,就可以通過一些動作圖像的分解、視頻的展示等讓學生學習到體育動作上一系列技術的生理依據,這樣活學活用的體育教學方式,對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不啻于正餐后的甜點。另外,還可以運用醫學院校的一些直觀道具,例如,在體育課上利用骨骼模型來講解足球技術中的腳內側踢球的原理和技巧等,不僅鞏固了醫學知識,還能讓學生清楚地掌握技術要領。其次,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時刻結合學生的專業知識,適時調動學生的興趣,例如,賽前熱身主要是為了拉伸關節韌帶,放松肌肉,防止拉傷。而課后的放松訓練,則更有助于恢復肌肉,放松精神,快速減緩疲勞。
(三)建立多種組合的科學評價體系
學生的個體差異參差不齊,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也千差萬別,在體育鍛煉時要考慮個性差異,在評價標準上,也不能實行“一刀切”,所以,建立多種組合的科學評價體系,才能更好地反映出每個學生的真實情況。學校在考核的內容和具體的實施細則上,要更加全面、細致,以便獲得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讓每個學生了解到自身體育素質的發展。例如,針對不同的學生,其速度、耐力、力量,都應該有更加細化的考量,以期看到學生體育素質的提升。體育教師還要建立動態的考核標準,在學期初和學期末進行縱向的比較,更加科學地看待學生體育素質的發展。
(四)完善體育設施,滿足學生需求
高校還要進一步完善體育設施,滿足當代學生日益豐富多變的需求。以往的體育教學側重的往往是室外的鍛煉項目,或者一些普通的室內鍛煉項目,未來的發展方向則更加的多元化。高校體育場的建設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學校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保證經費充足,規劃也要更長遠、更高端。同時,還要加強與外界的學習和合作,吸引社會資金的流入,也帶動社會性服務項目的發展壯大。
一言以蔽之,高等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任重而道遠,各高校要大力研發特色體育教學,積極建立適應新時期學生的體育課程,建立立體式評價體系,讓高等醫學院校的體育教學煥發出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劉大年,尹克峰.淺議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6(2).
[2]曾霞.基于目標取向背景下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學策略研究[J].運動,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