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摘 要]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都是熱點問題。從教學現狀、有效性的評價原則、有效性評價三個議題分析了高職院校項目化課堂教學的宏觀情況。
[關 鍵 詞] 項目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4-0149-01
當下,項目化課程改革已在全國各地職業教育領域展開并日趨成熟。針對項目化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議題是項目化課程在具體課堂教學實施的有效性研究。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論證目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職院校項目化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非項目化課堂教學效率明顯低于項目化課堂教學
考核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硬性指標是教學目的的完成情況。傳統課堂教學常見有“硬性灌輸”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僅僅是“講課者”,是把書本的知識合乎邏輯地傳遞給學生,偶有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活動,但又礙于提出的問題不具有啟發性,最終結果仍然是灌輸學生知識,學生經由正常聽課,聽到知識,實踐操作圍繞知識展開,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值得指出的是,無論是傳統課堂教學還是項目化課堂教學都要求教師在教授前已經領會教學目標,能夠準確把握教材,同時這兩種教學模式都要求學生及時練習、鞏固學到的知識。不同的是項目化教學要求教師精量化教學知識,充分啟發和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預設學生在情景下的學習狀態和變化傾向,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二)學生學習方法不同
非項目化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主要以“聽講”然后“動手實踐”這樣的順序為主。項目化課堂教學通常是小組合作的方式,教師和學生因為需要共同完成某個項目而協商、討論、合作去解決項目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教學目標所羅列的知識點。
二、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原則
(一)評價指標要具備有效性,兼顧學生的共性和個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出發點必須是遵循教育規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是對教師完成相應教學目標,學生掌握相應技能知識的監測。在這里不得不強調非項目教學和項目化教學并不是對立的關系,所以在評價指標的制定上只是對比性的分析,所有針對非項目化課堂教學和項目化課堂教學的評教評學最終的檢測都應該是學生學習掌握情況的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的結合。
教師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復雜過程,教師無論在哪種教學形式下都應該兼顧學生的共性和個性,簡單來說,高職學院的教學活動應該是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公平的教授活動,即教授的過程、對每個學生的關注程度、教學的資源應該兼顧每一名學生并且最好能激發學生潛能,發揮每一名學生的獨特作用。
(二)評價指標應多元化
1.評價主體多元化
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主體不僅包括資深教師、教學督導、教育專家,還應該包括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行業代表,甚至是同類院校相同專業的學生。
2.評價多視角化
歸納起來,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視角大體上有三個:學生學習視角;教師教授視角;企業專家操作視角。多視角可以幫助教師改進不足,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三、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
(一)高職院校項目化課程課堂教學結構的調整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院校項目化教學必然不同于非項目化教學。教師在進行項目化教學時必然要調整課堂的整體教學結構。教師在課堂上創設項目化教學的整體教學情境,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圍繞解決項目的實際問題展開。若一個具體項目巨大,則應根據學生掌握理解的情況拆分成子項目單元,獨立設計出子項目單位的教學目標,并且待學生一一完成子項目目標后還要整合子項目單元成為一個完整的項目教學單元。
(二)高職院校項目化課程課堂教學功能的定位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結論不再是學生學習后成績的高低,項目化課程課堂教學的考核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試卷”或者“試卷+動手能力”上,考核的重點應放在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教學功能的定位不再是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而應該是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
(三)高職院校項目化課程課堂教學的創新價值
1.能力為本位的教學設計單元
一個完整的項目單元通常包括案例引入、問題驅動、知識講解、操作示范、實例模仿、歸納總結、學生動手、實踐總結、系統梳理、練習鞏固幾個環節。項目化課程教學很好地改變了以往學生課堂學習的習慣,改思維實踐為真正的知識應用實踐。
2.慕課、翻轉課堂等一系列教學形式的創新
在項目課堂教學下出現的慕課、翻轉課堂等一系列教學新形式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進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在項目化教學下,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由教學內容的呈現者逐漸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教練。教師同學生一起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以上是針對高職院校項目化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的初步研究,未來期待更多的高職教學工作者參與到課堂教學的研究中來,共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閆智勇,吳全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
[2]鄧志軍.中外職業教育熱點問題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