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色鹿》是由中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20世紀80年代的本土動畫電影。敦煌壁畫故事較為豐富,為動畫創作者們提供了較多的素材,此片采用了敦煌壁畫的形式,具有強烈的中國古代佛教繪畫的風格。本文以《九色鹿》這部動畫的風格作為切入點,從創作背景、傳統元素、宗教神話影響等不同的角度剖析敦煌壁畫對這部動畫影片的影響。
【關鍵詞】九色鹿;敦煌;壁畫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動畫電影《九色鹿》的劇本改編自敦煌壁畫《鹿王本生圖》。《鹿王本生圖》是敦煌洞窟中故事完成度最高的本生連環壁畫之一,講述了佛陀化身為鹿王行善積德的故事,以達到勸化普世眾生及時行善的目的。
佛教文化最早傳入中國并留有記錄的作品是北魏時期的敦煌壁畫,佛教文化在題材和內容的表現上,一般都有些許封建迷信的內容,但是旨在表現佛家的大慈大悲。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技法方面,經過先人們不斷探索改進,創造出許多優秀的壁畫作品,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九色鹿》的制作者們通過動畫形式將生動的宗教故事以優美的壁畫表現出來。影片沿用了敦煌壁畫以流云般的勾線為主和豐富飽滿的填充顏色,以及稍許夸張的北魏唐各朝人物造型的特點,深受觀眾們的喜愛。
一、敦煌壁畫的藝術元素應用
(一)造型
在敦煌壁畫中,絕大數的角色造型以線勾勒,線條飄逸灑脫,色彩風格以設色暈染為主。在《九色鹿》中鹿王的造型基本按照原型創作,沒有進行較大的改動,主角形象更加寫實,同時符合了大眾的審美。以剛毅的線條為主,突出了鹿王尊貴的身份。七彩顏色的斑紋和稍帶柔軟的線條,加上影片里女聲的配音,這種雌雄撲朔迷離的角色設計給觀眾帶來了神秘感。而反派角色捕蛇人,線條構架較為豐富夸張,尖嘴猴腮的造型從側面表現了他貪財告密、卑劣的人物性格。國王的形象與五代十國時期統治者的形象相似,較多粗硬線條的處理突出展現他蠻橫無理的個性。
在女性角色的造型表現上,制作團隊極大程度地借鑒了著名的敦煌飛天造型。例如,皇后的人物設計,雖然人物設定是反面角色,但是造型上線條輕盈,飛揚的彩帶和飄曳的長裙,極大程度地融合了北魏時期的敦煌莫高窟飛天形象,北魏時期飛天的顯著特點是:頭戴印度寶冠,臉型基本為圓潤的瓜子臉,刻意暈染的白鼻梁,眼圈周圍為白色。上體赤裸,腿部修長,成”U”字形。衣裙帶紗揮舞,整體巾帶環繞,搖曳生輝,周圍通常伴有天花散落,線條十分流暢清晰,姿勢優雅。然而,該影片中皇后對九色鹿的貪戀,和她殘忍的手段以及心狠手辣的表現,與她美麗的外表相違背。這種表里不一的角色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不僅能激化故事的矛盾沖突,更能激發觀眾的觀看興趣。
除了人物造型,場景設計的參考素材也基本采自敦煌壁畫。設計者們以宣紙為載體,以線條為主畫出建筑和山河,大量參考了敦煌壁畫中造型飄逸的山川河流,顏色豐富疊加其上。畫面使用富有立體感的西域暈染法,低處色彩深暗渾厚,高處淺明艷麗,結合了傳統的國畫山水寫意式畫法,使畫面風格獨樹一幟,富有立體感,又有著民族傳統特色,氣勢恢宏而又雅致。
在道具的設定上,也以敦煌壁畫中的展示為主。國王的服裝多取自隋唐及五代十國時期帝王的服飾特點,身著最高級別的大裘冕,大裘冕是帝王們最高權力的象征,這樣的造型設計暗諷了影片中國王的蠻橫無理。捕蛇人的服裝同樣源于壁畫里的平民人物造型,整體灰暗陰森。建筑內部的陳設也基本按照北魏和隋唐的特點設計,建筑宮殿曲線舒展明朗,出檐開闊深遠,整體風格厚重樸實,穩健大方,色調簡潔明快。并且,設計者們將當時盛行的卷草紋、連珠紋、八瓣寶相花等裝飾圖案呈現在畫面中,使畫面在敦厚中帶著稍許活潑。場景中的樹木湖泊基本以壁畫中的場景為原型,以及在影片中王后的夢里出現了大量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和虬、龍等經典形象,觀眾們觀看后對敦煌壁畫會有更生動直觀的感受。
(二)色彩
在敦煌壁畫中,除了值得稱贊的流利線條之外,在色彩上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敦煌壁畫色彩層次豐富,卻又不失雅調,色調搭配上柔和不犀利。每個洞窟的壁畫都有著不同的主色調統一畫面,又充分進行了補色,使壁畫色彩之間有著一定的節奏感。敦煌壁畫中黑、白、灰在色彩中有著較大的比例,同時,它也是壁畫畫面從高飽和度色調過渡到柔和色調的中性調和色,使壁畫保持色彩鮮明不沉悶,顏色豐富而又和諧。壁畫使用大量的礦物顏料,多數以溫和的土紅為底色,與普蘭、石綠形成鮮明的冷暖對比,形成了以渾厚樸實的暖色調為主的基調。在長期風化和香火熏烤的影響下,壁畫中大量淺色部分變成灰黑色,但對整體色感并無影響,反而更加和諧濃艷。
壁畫中著名的西域暈染法,這種繪畫手法在《九色鹿》中也頻繁出現。對所繪角色內部輪廓進行涂抹,以深到淺的顏色過渡,使得所繪物體均有明顯的立體感以及凹凸感,因此也稱之為凹凸畫法。另外,在《九色鹿》中還使用了水墨設色法來表現效果,設計者在質地堅韌的高麗紙上利用勾、皴、點、染的國畫手法作畫,形成了自然的斑駁肌理,表現了厚重的繪畫感。由于《九色鹿》故事發生的環境在絲綢之路上,因此需要對西域塞外風光有更加深刻的描述,宣紙雖然歷史悠久,但是細膩脆弱的紙張特性并不能表現塞外久經風沙的滄桑特點,所以更加需要肌理明顯粗糙的紙張來映襯,設計者為此選擇了高麗紙,而并非在柔軟的宣紙上作畫。
《九色鹿》中,敦煌壁畫的色彩特點都有較精準的表達,例如,場景里出現了大面積的土紅色背景,而北西魏時期的壁畫有著用土紅色作為大地色的繪畫特點。因為北魏王朝是游牧民族組成的政權,周圍生活的環境是荒沙戈壁,常年征戰,逐漸形成了對紅色血腥的崇拜,自此,土紅色漸漸成為這一時期象征高貴權力的顏色。帶有暈染法表現的大樹和遠山,色彩基本表現為淡青色或普藍色,與大面積的赭石土紅色形成了鮮明地對比,大面積地使用藍色,是隋唐時期壁畫的特點,藍色提煉自貴重稀少的礦物材料青金石,佛教中稱其是“吠努離”或者“碧琉璃”。將其使用在敦煌壁畫中,顯示了隋唐時期雄厚的財力物力和奢華的審美品味。將各朝的顯著特點結合在動畫影片中,觀眾們可以通過畫面對敦煌壁畫的不同特色有更為深刻的印象。
二、敦煌壁畫中宗教文化的影響與顯現
因五代十國及隋唐時期統治者們信仰佛教的原因,敦煌壁畫出現的本意是為了大力宣傳佛經佛法,為了使群眾們篤信佛教,便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將佛教經典史跡用簡潔的、形象的繪畫形式表現出來,有利于群眾在觀摩過程中學習佛教文化。
敦煌故事畫內容有趣,情節以順序式結構為主,生動描繪了佛陀從出生到出家的全部情節,這在我國佛教乃至民間故事類系列繪畫中都是罕見的。壁畫囊括佛教感化故事、高僧行善事跡、戒律畫和佛教圣地等,基本記敘了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是極為形象的佛教資料。這類畫多出現在壁窟內四角、頂端藻井處。也有極少數繪于正面墻壁。
在佛教精神和文化的影響下,《九色鹿》所要表現出來的內容都有著佛家提倡的多行善事,慈悲為懷的思想。例如,在該片開始部分九色鹿在沙塵暴中為使臣們指路,幫助森林里的小動物,另外也表達了凡事皆有因果報應的主要思想,心懷不軌就要受到懲罰,例如九色鹿王曾救助過的捕蛇人,為了一己私利向國王告密,于是最后有了痛苦而死的下場。畫面中也出現了大量佛的造型,展現了部分佛的特征——光暈,更顯佛的神圣不可侵犯。影片將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動畫技術相互糅合,說明了傳統的佛教文化對當今的中國有了更加深厚的影響。《九色鹿》就是佛教文化和藝術結合的一個很好的體現,在藝術和科技上都有著極高的地位。
三、結語
《九色鹿》弘揚和傳承了極具特色的優秀傳統藝術,它在風格、故事、表現手法等方面為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的再創造奠定了基礎,有著里程碑的地位。敦煌靈嚴凈域,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是一顆燦爛的明珠,直至晚清才展現于世,雖然飽經歷史的滄桑,但是仍為今人留存下藝術史珍貴的一頁。《九色鹿》是中國極少數通過藝術的手法向人們闡釋了善與因果報應等樸素佛理的動畫影片。
中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國產動畫取之不盡的珍貴素材, 是我們進行動畫原創不可拋棄的基礎。充分利用本國的優秀文化形態,結合動畫這一靈活的表達方式,在此基礎上繼承創新和發揚光大,這是動畫原創性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一點。
參考文獻:
[1]陳方平.有序的形式與自由的時空——敦煌壁畫構圖的裝飾性分析[J].西北美術,2002(4).
[2]吳榮鑒.敦煌壁畫色彩應用與變色原因[J].敦煌研究,2003(5).
作者簡介:張米勒(1994-),女,漢族,江蘇揚州,山東藝術學院,研究方向: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