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鵬
【摘要】本文通過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梆子引入駐泰高校即山東農業大學本科教學課程體系中的探索與實踐為實例,對其引入過程進行跟蹤調查與分析研究。對山東梆子與高校聯姻的科學性、時代性加以肯定,為促進山東梆子在高校扎根,并進一步得到良好的傳承與發展提供理論及實踐依據。為更多優秀的非遺文化與高校教育聯合,得以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成功經驗。
【關鍵詞】非遺;山東梆子;高校課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統與精神,同時也具有地域所賦予的鮮明個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要求學校應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高校作為具有優越教育資源和人文科研優勢的文化傳播載體,負有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因此,在高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傳承與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很多高校開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專業和課程,為在大學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提供了寶貴經驗。
泰安市歷史文化悠久,境內的泰山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圍繞泰山誕生的泰山文化以及衍生而成的豐富文化,成為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很多被評為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駐泰高校中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可以促進駐泰高校課程結構的科學化、時代化、多元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駐泰高校大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激發高校師生主動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最重要的是有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與傳播。讓駐泰高校的學生們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增加對華夏文明及泰山文化的認識。
山東農業大學作為省屬駐泰高校,通過多年探索實踐和科學論證,從眾多非遺文化項目中挑選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梆子,將其引入到教學課程及音樂專業教學中。
一、山東梆子與泰安的藝術之緣
(一)山東梆子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的山東梆子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傳承,至今在山東省很多地區的市縣村鎮廣為流傳。山東梆子以其粗獷的演唱、夸張的舞臺表演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高亢唱腔,彰顯了山東人豪爽硬朗的性情,表達了人們熱愛美好生活的理想,受到民眾喜愛。
(二)泰安市山東梆子劇團
泰安市地處齊魯中心,依靠良好的泰山資源、齊魯文化底蘊和儒家遺風,造就了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
泰安市山東梆子劇團成立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我省唯一的從事山東梆子藝術達半個多世紀之久的地市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目前,該團擁有優秀演職人員120多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30多人(其中國家一級演員10余人)。劇團人員文武兼備,演出陣容強大,專業實力雄厚,表演劇目也非常豐富,曾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匯報演出,并受到接見。建團六十多年來,該團一直致力于山東梆子劇種的保護與傳承,注重對優秀傳統劇目的挖掘整理,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二、山東農業大學與山東梆子的文化之緣
山東農業大學作為省屬駐泰高校,秉承百年高校的文化底蘊,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與地方文化部門常年進行文化交流活動。
(一)山東梆子演出進校園
山東農業大學常年邀請泰安市山東梆子劇團的優秀演員們到校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推廣傳統文化、帶動校園文化建設,傳播正能量,先后演出數十場。曲目既包括了泰安市山東梆子劇團的原創劇目《官箴碑》《情滿泰山》《芳草青青》等,也包括了傳統曲目《墻頭記》《麒麟帶》等。讓師生們充分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表演藝術家們在舞臺上的十足神韻。每次入校演出皆場場爆滿,廣受歡迎。
(二)山東梆子進學校社團
隨著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工作深入人心,學校不再僅僅停留在每年的進校園演出活動。積極鼓勵在校生成立山東梆子戲曲社團,培養大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深入了解和學習山東梆子。
2010年,山東農業大學戲曲社團成立,吸引了眾多喜愛傳統文化的學生。一屆屆戲曲愛好者不斷參與并排演經典戲曲選段,先后舉辦了多次戲曲專場,并多次參加學校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活動,獲得一致好評。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也促進了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廣泛傳播。近年來,戲曲協會通過新媒體積極傳播傳統文化,不斷吸納新同學加入到協會中,擴大了戲曲文化的影響力,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同學們通過努力學習山東梆子的演唱與舞臺表演,提高了專業水平,擴大了影響力,得到學校各級領導、廣大師生的認可與支持,也得到泰安市戲曲專家們的支持與鼓勵。
(三)山東梆子進學校課程
2005年,山東農業大學音樂系開始組建招生,音樂系師生們利用自身專業特點和學科優勢對山東梆子文化展開學習與傳播。在所開設的如中國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民族器樂演奏、音樂欣賞等專業課程中,先后引入山東梆子文化元素與內容,向專業學生們深入推廣山東梆子,包括山東梆子的歷史發展、山東梆子的演唱風格分析、山東梆子伴奏音樂分析、表演與劇目介紹等。音樂系師生們在不斷提高音樂學和錄音藝術專業發展的同時,常年專注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科研與傳承研究。先后對山東梆子、道教音樂、東平漁鼓、新泰逛蕩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省級的科研課題研究,撰寫大量科研論文,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隨著對山東梆子的多年研究,山東農業大學具備了充分的理論研究條件和大量的優秀學生愛好者,為其在高校傳承與發展以及創新做好了準備。
三、開啟山東梆子在高校的新里程
山東農業大學始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隨著學校教學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山東梆子在高校中的進一步發展制定了更多有利政策。
(1)在堅持每年邀請山東梆子優秀劇目進校園的同時,對學生戲曲協會進一步提供政策及資金支持。協調音樂系排練廳、舞蹈房、場館中心、校禮堂等,為學生們排練、演出提供場地;購置相關道具與服裝;鼓勵并支持同學們排演優秀劇目選段、積極聯系并邀請泰安市梆子劇團的優秀演員、導演與同學們進行專業交流,指導同學們排練、化妝、舞臺表演等;組織社團成員到山東梆子劇團實地觀摩專業演員們的排練與演出等,充分調動起同學們學習山東梆子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