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藝育德是高校貫徹“立德樹人”思想的重要體現,高校踐行文藝育德思想需要準確把握側重點,進而保證“立德樹人”思想的落實成效。文章以高度重視高質量文藝作品的創作、加大德才兼備藝術家的邀請力度、通過不同主題的文藝活動進行文藝育德三方面為中心,確立踐行高校文藝育德的渠道,希望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能夠受到啟發。
【關鍵詞】高校文藝育德;意義;側重點;渠道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高校育德工作成為當今高校最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如何開展育德工作成為擺在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為棘手的問題。為此,文章從高校文藝育德的角度進行探索與研究,在明確踐行高校文藝育德的側重點基礎上,找到踐行高校文藝育德的渠道,為高校文藝育德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理論支撐。
一、高校踐行文藝育德的重要意義
高校踐行文藝育德思想,其目的在于通過文藝作品深層次的啟發高校學生的心靈,形成“以德為先”的自我發展思想,并培養自身的思想道德修為。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大力實施,“立德樹人”思想得到了全面貫徹,而如何做到“立德樹人”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研究的課題。“立德樹人”要以育德為基礎,最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踐行高校文藝育德思想,在培養高校學生思想道德修為的基礎上,將學生發展成行業頂尖的高等教育人才。
二、踐行高校文藝育德的側重點
(一)要以與時代相適應的文藝作品作為基礎
高校踐行文藝育德思想,前提條件在于要有過硬的、與時代相適應的文藝作品,這是高校開展文藝育德的核心資源。可是,從當前高校文藝育德工作的開展狀況來看,文藝作品的質量不高,與時代主題相脫節的現象非常明顯,這樣導致了學生培養思想道德修為的需求難以滿足。為此,在當今高校文藝育德的道路上,必須要以與時代相適應的文藝作品作為基礎,為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等教育人才提供資源層面的保障。
(二)要有充足的、德藝兼修的人才作為保證
眾所周知,高校育德工作的全面開展,不僅要有高質量的育德資源作為保證,同時還要有高水平的育德工作者進行引導,這樣育德工作才能保質保量,達到培養高校學生思想道德修為的目的。而高校在踐行文藝育德思想也不例外,必須要有充足的、德藝兼修的人才作為保證,確保高質量的文藝作品能夠將內涵的深意表達出來,指引高校學生真正認識到社會中什么是“真善美”的一面,哪些是“假惡丑”的一面。由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并且承擔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履行自己所要履行的義務。
(三)要有多種文藝形式作為文藝育德的渠道
高校踐行文藝育德思想的渠道中,必須要有多種多樣的文藝活動作為載體,借助這一載體發揮文藝活動的育德功能。就以往高校文藝活動開展的渠道而言,主要以文藝匯演的形式開展。匯演過程中,臺上只負責將創作好的文藝作品演繹出來,而臺下的學生只是作為“看客”存在,關注的重點是有沒有有趣的節目,文藝匯演結束后學生內心深處很少能夠受到啟迪。為此,文藝活動的渠道必須保持多種類型,同時還要做到高校學生能夠參與到文藝匯演節目中去,從思想上和心理上為學生帶來啟迪,以此保障高校文藝育德功能的全面發揮。
三、踐行高校文藝育德的渠道
(一)高度重視高質量文藝作品的創作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育德工作已經成為高校日常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不僅要有血有肉,還要有道德、有信念、有高度,在作品中不僅體現出藝術的精湛,同時還要體現出一定的思想境界和高度。高校踐行文藝育德思想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有高質量的文藝作品,而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文藝作品自然成為關鍵中的關鍵。針對高校而言,怎樣才能創作出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呢?具體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在作品中體現藝術的靈魂,以及作品的教育意義。文藝作品中,其藝術的靈魂在于是否與社會主流思想相一致,是否蘊含與時俱進的價值觀,這是文藝作品創作的靈魂,圍繞社會主流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創作出的作品必然會有極高的教育意義。第二,作品必須腳踏實地,從高校學生的基本需要出發,確保藝術高度能夠被廣大高校學生所接受。在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創作中,藝術的靈魂并非是深不可測的,往往都是非常淺顯、易懂和容易接受的,如果文藝作品的藝術靈魂深不可測,那么學生自然不會普遍接受,其教育意義也微乎其微。為此,在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創作中,必須“接地氣”,根據高校學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來創作作品,這樣才能幫助文藝作品發揮育德功能。第三,要重視文藝作品題材的創新,緊跟時代步伐。文藝作品創作的題材不能一成不變,要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時刻保持創作靈感來源的創新,這樣才能創作出與當代高校學生思想發展相適應的文藝作品,為高校育德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加大德才兼備藝術家的邀請力度
文藝育德功能的有效發揮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這一重要條件就是要有德才兼備的藝術家作為引導者。從上文的論述可知,高校踐行文藝育德的前提條件是要創作出高質量的文藝作品,但是,沒有德才兼備的藝術家來解讀這些作品,那么高校學生就很難分辨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培養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修為也自然無從談起。而這些高質量的文藝創作往往來自于德才兼備的藝術家親身指導,在文藝作品中蘊含了“真善美”和“假惡丑”兩個對立面,是高校踐行文藝育德的最好題材。
為此,高校應該重視德才兼備藝術家的邀請力度,從多渠道展開邀請工作。主要的實踐操作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向國家級文藝團體中享有“德藝雙馨”稱號的老藝術家發出邀請,針對所創作出的文藝作品進行指導,并揭示文藝作品中所蘊含的“美”,為培養高校學生思想道德修為提供強有力的引導作用。第二,向各地方享有崇高聲譽的老藝人發出邀請,誠邀他們為高校育德工作創作有針對性的作品,同時指導該作品的演繹,為高校學生真正從內心體會到“真善美”“假惡丑”提供思想層面上的指引,從而助力高校文藝育德的踐行效果。第三,要向社會中有公眾影響力的青年文藝團體發出邀請,并借鑒文藝作品的創作手法,指導高校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幫助高校學生在思想層面正確認識到生活中存在的“美”,面對生活中存在的“惡”應該怎樣去抵制,進而幫助高校學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質。
(三)通過不同主題的文藝活動進行文藝育德
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學生在不同的生活狀態下,以及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下,思想道德素質水平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傳統的高校育德方法并不能滿足每一名高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具體要求,只有通過切實參與實踐活動才能達到每一名學生都能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而開展不同主題的文藝活動,恰恰是最為理想的選擇,同時,踐行文藝育德思想的效果也會得到保證。主要的操作包括兩個部分。
第一,文藝活動的主題要保持多樣化。大學作為一個“微型社會”,脫離父母的學生往往會在思想道德方面迷失自我。為此,在文藝活動的主題上既要包括愛黨、愛國主題,同時還要包括奉獻、友愛等主題,從而讓高校學生能夠在文藝活動中得到思想啟發,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修為的培養。第二,文藝活動的開展形式必須以互動為主,提倡全員參與體驗。從以往高校文藝活動開展的形式來看,臺上與臺下的互動少之又少,學生參與文藝活動往往是出于“看熱鬧”的心理,這顯然不利于文藝育德。為此,高校文藝活動的開展形式應以互動為主,讓全員都參與進來,確保在文藝體驗過程中受到文藝育德,在提高學生思想境界的同時,培養高校學生的道德修為。
四、結論
高校踐行文藝育德思想是一項極為系統的工程,期間必須要針對前提條件、促進條件、開展渠道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然而,本研究所提出的觀點依然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希望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學者提出相應的寶貴意見與建議,為完善踐行高校文藝育德的渠道獻計獻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劉佳麗,王寧.高校文藝育德的實施路徑[J].新西部,2017(22).
[2]王羽欣,郗芙蓉.“文藝育德”的三維探究[J].西部學刊,2018(5).
[3]何小勇.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文藝育德思想及實踐經驗[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
[4]宋修見.文藝育德:傳統承續與使命擔當——《馬克思主義文藝育德思想研究》[J].前線,2016(4).
[5]王羽欣,郗芙蓉.“文藝育德”的三維探究[J].西部學刊,2018(5).
作者簡介:崔建(1983-),男,漢族,山西稷山人,碩士,晉中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