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 姜在新
【摘要】在“推普”政策的沖擊下,方言瀕危,對方言文化的弘揚與傳播迫在眉睫,東北方言是方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承載地域民俗文化的產物。東北方言如何弘揚傳承地域文化積淀的方言體系。本文系統闡述了東北方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圖形化設計的優勢,將兩者相結合,對于如何利用方言的優勢,提出了將東北方言進行視覺轉譯圖形化的呈現研究。
【關鍵詞】東北方言;圖形化設計;視覺轉譯
【中圖分類號】J616.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東北方言開始風靡起來,處于一個難以撼動的地位。通過對東北方言進行視覺轉譯圖形化,將承載地域文化的方言通過設計衍生應用,促進東北方言的文化傳播,交流與傳承,防止文化缺失,為東北方言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東北方言概述
(一)東北方言簡介
東北方言是一種官話,其區別于俚語,比較規范。主要分布于黑、吉、遼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內蒙古、河北等部分地區,不同地區之間的東北方言也有差異。有學者認為,普通話和東北方言的區別不大。東北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關系很微妙,東北方言與普通話之間聯系緊密卻又相互獨立。比如,東北方言中的欠兒登、禿嚕反帳、老鼻子、急頭掰臉、砢磣、埋汰等,都是與普通話有著較大區別的代表。
(二)東北方言的語言特色
語言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融合。東北方言是地域文化和北方方言的重要組成部分,雖與普通話關系密切,卻又不同。東北方言以豪放、直爽、幽默的特點著稱,在地域性特色文化的浸染下呈現出自身的魅力!
曾在網絡上爆火的東北四大神獸“扯犢子、貓驢子、滾犢子、傻狍子”?!皾L犢子”形容的是一種不耐煩,“扯犢子”則是表示閑聊,表面上描述的是各種動物,實際都是各種形容詞,很有意思。可以看出東北方言的獨特韻味,方言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可想而知。
(三)東北方言承載的地域文化特征概論
起初對于東北最初的印象來自于兒時課文中的一句話“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對生活場景的描述。由此不難想象東北地處中國塞北,氣候寒冷,冬季漫長,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各類民族的融合,從而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孕育出承載方言的衣、食、住、行的民俗。服飾上,東北的服飾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靰鞡鞋”和赫哲族的魚皮服飾。飲食上,滿族的白肉血腸大放異彩,以及冬季里不可或缺的酸菜和粘豆包。建筑上,赫哲族的地窨子、撮羅子最具傳統,而現代的建筑以俄式建筑的圣·索菲亞教堂和沈陽仿建的故宮頗具盛名。通行上,冬季的雪橇是以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地域的差異性使得承載歷史文化載體之一的方言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且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二、方言轉譯視覺圖形化設計
(一)國內外方言設計現狀
對于方言的記載,保存方法多是通過錄音、文檔記載錄入語言資料庫中。據調研得出,國外的方言圖形化設計的案例處于一個空白階段,可借鑒的當屬地域文化下語言文字的圖形設計案例。國外與中國文化同源的當屬韓國和日本,由于受到歷史文化、地域文化、自然條件等的影響,文字也有相似之處。韓國、日本地域方言也是存在,但基本差異不大。方言的設計更是難覓蹤跡,但對于文字的領悟和設計應用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國內對方言的設計也呈現上升趨勢,但圖形化的設計應用趨于少數,其中較多的有湖南方言、四川方言和武漢方言設計等。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對方言進行了一定的調研,總體來說關于東北方言的設計比較少,關于方言的設計的不足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方言視覺轉譯圖形不夠清晰;圖形化的缺乏直觀釋義性;方言圖形化的文化底蘊欠缺;地域性方言品牌意識淺薄;方言設計的衍生應用不足。這是東北方言現今所處的發展階段與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二)圖形優勢
圖形設計是不分地域,沒有界限的設計方向。對于方言的多變性,要達到傳播性、直觀性是最利于其發展的條件之一。早在語言文字之前就有了圖形,通過眼睛可以交流的語言就是圖形,圖形具有很強的功能性、象征性。圖形也能進行信息傳達,是記錄方言的高效途徑之一。
三、東北方言圖形化設計的必要性
推普政策實施以來,無疑對各地方言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困擾。2010年《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學法>辦法》,開始顯示了“保護方言”的意識。2013年,相關政策指出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加以記錄保存為重點工作。如何正確處理方言與普通話的關系,語言體系以普通話為主,生活方言體系多樣化綜合發展,方言自身的語言文化價值和使用價值也值得設計研究。
東北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之一,是對民俗文化的記錄,是考究當地文化的路徑之一。東北方言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對于東北方言的設計也是一個開端時期,具有極大的藝術潛能。
東北方言與圖形化設計的結合,語言通過視覺轉譯成圖形。通過圖形展現,對東北地域文化進行直觀性了解和一定的傳播作用,對保護東北方言,防止文化缺失有積極的作用。
四、東北方言圖形化應用研究
(一)東北方言視覺轉譯圖形化設計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視覺傳達領域也取得了初步發展成效。通過將東北方言視覺圖形化,利于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符合現代社會對信息的需求。因此,不斷完善方言圖形化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東北方言圖形化以語言的視覺轉譯圖形為基本元素,以實現圖形化為最終目的。圖形化對語言進行圖形化處理,通過“形”體現出方言的“意”,實現形與意的結合,不僅形象地傳達了信息,還具有很強的美感。東北方言圖形化結合各種視覺處理方法的同時也要兼顧方言的內涵,以圖形化的方式將方言的信息呈現出來??萍嫉陌l展促進了方言圖形化設計的層出不窮,設計軟件的功能不斷增強,讓東北方言圖形化設計不斷更新我們的視覺領域。
(二)方言圖形化主要呈現形式
方言圖形化主要呈現形式有兩種,即意象性和趣味性。在方言圖形的設計中主要呈現形式是意象性,通過意象的圖形設計給視覺者心理上的感染。東北方言圖形化不僅是一種視覺呈現的方法,也是對地域性民俗文化圖形視覺效果的情感表現。在探索東北方言圖形化設計過程中總結了以下幾個方法。
1.方言圖形的分解重構
分解:顧名思義就是將方言圖形分解成若干結構部分,分解方法有圖形的結構分解,圖形中二級形的分離等。分解不是一味單純的切割,而是按其自身結構進行有規律的自然分解,在保證部分分解重構后圖形的和諧共生。分解重構后的圖形一定是有特殊內涵,從而使圖形自然構成,受眾一眼便能識出內涵。
2.方言視覺轉譯的無理圖形
自然的構成方法反常態而行之,將熟悉的、規律的、有秩序地放置于一個違背常理、荒誕的圖形之中,將隱含型東北方言重新認識到視覺轉譯的圖形化中,形與意的結合,不僅得到好的效益,也將隱藏的深層含義表露出來。
3.方言圖形的殘缺留白
方言圖形在設計中利用殘缺的手法,從而呈現出視覺圖形上的殘缺,給予觀者在視覺心理上留有極大的空間想象,從而用極富有感染力的表現手法使人們利用想象從視覺到心理“形殘缺”到“意完整”,從而達到“無中生有”的境界。
4.方言圖形的趣味空間
方言圖形的趣味空間是東北方言圖形化的必要手段之一。將方言本身的幽默,趣味通過圖形直觀地呈現出來。是方言到圖形最生動的轉譯,圖形給人視覺上直觀,趣味在心理上給人愉悅,雙重感受方言圖形文化。
5.方言圖形圖底共生
將自然生物現象的共生,喻指通過無關聯性的兩個生物聯結誕生的物的新的形態。理論原理運用到實際設計中去,共生圖形便由此產生。共生方言視覺圖形化互為前提,相互依賴共同生存、發展,一方都是對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方言似圖形
對事物直觀形象重新審視,以不同的視角進行轉移,從而催生了圖形的新概念,對自然物象的再設計,在不斷設計中實現語意再發現,注重的是方言視覺轉譯圖形整體形態的相像性,以此為手法導出不同的概念和方言的意境,既生動又富有情趣的心理聯想,從而達到有效傳遞,實現視覺心理交流。
東北方言圖形設計的應用,對整個方言衍生的可實踐應用范圍也是很廣的。比如可應用在海報、宣傳冊、旅游、甚至是產品的包裝上等。衍生的應用也是對方言文化提升附加值的途徑之一。
五、結論
綜合全文,分析了方言瀕臨的危機、東北方言圖形化設計的必要性及方言圖形化在其設計中的應用,得出圖形化在東北方言設計中的應用既是東北方言文化傳承的需要,也是作為民俗文化傳遞濃厚底蘊的需要。
通過對東北方言圖形化設計中的應用進行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的結合,有效解決地域之間不同方言溝通的障礙,為了解、研究地域方言文化開辟了新的形式,方言和圖形化的結合為文化宣傳開辟了新方向,形成屬于這個東北話獨一無二的符號。通過圖形化對東北方言進行文化傳承,防止文化缺失。
參考文獻:
[1]王世凱,楊立英.東北方言與文化.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9).
[2]樓正國.從圖形到標志.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9).
[3]孫緒曙.圖文并茂—文字圖形化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包裝與設計,2014.
[4]戴秀珍.看得見的語言—方言視覺化轉譯設計初探.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3):104-107.
作者簡介:鄭莉,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姜在新,男,齊齊哈爾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