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對農副產品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對農副產品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對此很多企業逐漸將目光集中在各個農副產品的發展和推銷上。農副產品企業的品牌設計以及在國內外的宣傳與產品的發展和推銷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品牌設計的合理與否與各大消費者的青睞與否很大程度上呈正相關。然而,在國內外市場上,國內的農副產品品牌知名度整體來說不高。因此,山西農副產品企業若能把握好時機,加大品牌影響力,對其在國內市場上的貿易甚至出口貿易上一定會有不錯的促進效果。本文通過分析國內的農產品品牌推廣的現狀,結合國外的先進思想,對“如何使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覆蓋面更廣”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多方面的傳播策略分析,最終給出比較合理的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的品牌設計建議,以促進其農副產品更好地發展銷售。
【關鍵詞】山西名優農副產品;農副產品品牌設計;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針對山西省來說,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區占地面積約為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也正是因為山西省的地理條件與農業資源優厚,使得山西省毫無意外地成為了農業大省,并且山西農副產品具有質量高、賣相好等一些良好的特點。這也使得山西農副產品在各行各業的業界口碑一直表現出良好的狀態。近些年來,山西省為了其農副產品的傳播與發展采取了不少的舉措。例如,今年五月份時,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山西省名優農副產品協會聯合晉中市扶貧辦主辦等一些單位在榆次三晉樂園開展了有關山西名優農副特產及山西特色農產品的展銷會。這次展銷會很好地將顧客對于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的印象大大加深了。此次活動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讓顧客們更加了解了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的質高、物美、價廉,同時也讓山西名優農副產品在人們心中得到更多的青睞。所以說,這就體現出了一個品牌的設計與傳播的好壞與否直接與這個品牌未來的發展呈現出正相關的聯系,即當品牌設計與傳播非常完美時,毫無疑問,該品牌在市場上相對其他品牌來說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投入。
一、關于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的品牌設計研究
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現存的一種普遍的品牌設計都是類似于“山西的老陳醋”、“大同黃花”等一些這樣的普遍的品牌,這些現存的品牌設計往往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品牌設計的意義體現得不夠明顯
農副產品的品牌設計意義是以可以全面地體現出產品的特點特性為宗旨,以使得消費者全面了解產品為核心,以消費者能夠投入與購買該農副產品為目的的一種營銷的戰略與舉措。而現在市場上的大多數品牌的品牌設計并沒有充分體現出其設計意義,它們和產品本身之間并沒有確立一種品牌與產品之間的必然聯系,所以,這些產品在一些地方相對來說就會表現得差之毫厘。
(二)品牌設計思想較為單一,缺乏內涵,沒有多元化因素的體現
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個產品的品牌設計必須在結合生產者的經營理念,以及經營思想和傾向,與消費者的意愿等等之后才可以走向市場。產品僅僅擁有一個良好的品牌設計是遠遠不夠的,這其中還需要摻雜很多市場的多元化因素進去才會使一個良好的設計能夠在市場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品牌設計缺乏創新因素
例如我們之前提到的一些農副產品品牌的設計只用了產品生產的區域名加上產品名稱,或者是選用產品加工創始人的名字直接加上產品名稱,這樣的一種產品設計方式在現在的市場上遍地都是,比較普遍。如果再在品牌設計的過程中加入一些創新元素(例如可以在品牌名稱下方插入一行比較醒目的廣告詞等),想必該產品的市場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關于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的傳播策略研究
(一)個體傳播策略
個體傳播也被稱為“人際傳播”,是指單位個體通過個體的人際關系進行個體對個體的一種傳播方式。在農副產品市場上,個體傳播主要表現在親戚、朋友、同事或者鄰里之間相互的推廣與傳播。個體傳播也有幾種特殊的方式:一是在親友、同事之間互相口傳;二是當有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時,可以隨機贈送消費者一些印有企業標志的實用性小物品,讓消費者在使用時對他們的親友、同事產生無形之中的間接傳播;三是生產者可以自己編出一些朗朗上口的傳播語、順口溜,主要通過消費者以及孩童們間接傳播。
(二)大眾媒體傳播策略
我國的絕大部分企業幾乎都采用大眾媒體傳播方式對自己的品牌進行傳播。大眾媒體的傳播包羅了媒體的硬性傳播與媒體軟性傳播,是至今為止傳播速度最快、影響力最大的一種傳播途徑。
大眾媒體的硬性傳播即為向消費者提供硬性廣告,例如電視電影里面的插入廣告、報紙版面上的插入廣告、手機軟件內的插入廣告、墻體廣告、橫幅標語等。這些硬性廣告普遍具有傳播范圍較廣、產品介紹說明較為詳細、影響力度相對較大的特點。軟性廣告習慣上利用公民心中的一個好的公眾形象來做傳播,最近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具有象征性的事件改編成廣告也是軟性傳播的一種手段,這種手段不僅僅對消費者內心產生并加深良好的產品印象有很大幫助,同時既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又在大眾心中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山西名優農副產品在市場上的大眾媒體傳播具有一定的優勢——政府大力支持。通過實例來說,山西政府建立了“山西農副產品平臺”,在通過媒體傳播的時候就十分“硬性”,消費者通過網頁搜索引擎,在加上“農副產品”“山西”等詞條時,平臺網站就十分靠前,加上其“養生”“健康”的宣傳,消費者就很容易被吸引,最終完成消費。農副產品在市場上的傳播從一定角度上看就是包含在農副產品市場營銷模式以及市場營銷策略與市場營銷渠道里面。
實際上,山西的名優農副產品的宣傳工作也是不容樂觀的,宣傳方式過于平淡,缺少新意,沒有融入足夠的“精神消費”理念。通俗地講,消費者視角里一個品牌宣傳的設計是可以看出生產者的經營理念的,只有迎合消費者才有出路。產品光靠廣泛的品牌知名度是遠遠不夠的,僅僅是讓“消費者庫”內加入了自己的產品,并未構成消費意愿,必須要融入多元的“亮點”因素,才會使宣傳工作的最終目的得以實現。市場傳播策略其實是一種行業的營銷手段,企業通過新媒體、互聯網、廣告、公益等一些傳播途徑將企業產品的優勢、企業理念等帶進消費者的眼球,使得企業獲得更大的盈利的同時獲得一定程度上的聲譽。而山西名優農副產品在其品牌傳播策略上恰恰缺乏這一點,這也是山西名優農副產品品牌傳播的良好進步與發展的契機所在。
(三)其他傳播策略
品牌的其他傳播方式包括以下兩種:
一種是手機傳播。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手機功能的日益完善,現在的手機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通訊工具,而是成為了一種可以進行信息發布與傳播的新媒體工具。手機用戶越來越多,這一點使得很多農副產品企業意識到手機也是一種不錯的傳播途徑,通過短信、彈窗等多媒體宣傳,速度快、范圍廣、成本低、針對性強。在未來的農副產品市場上,企業可以借助手機平臺將與農產品有關的宣傳信息群發出去,還可以將宣傳農產品的廣告詞編成有趣的鈴聲等。這樣的方式完全切合市場發展實際,并且貼合生活,短時間里不會被淘汰,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也會在無形之中為自己的產品做了宣傳。
另一種是通過移動端或者固定端衛星電視來傳播。像城市公交電視廣告、列車電視廣告等這樣的移動電視傳播,因為城市公交的線路基本上是固定的,因而公交電視廣告的傳播人群也基本上是固定的。這就使得大致相同的人群每一天看到的廣告都是大致相同的,此時人們就會順其自然地記住品牌,這對品牌的信息傳播是十分有利的。而樓宇電視廣告、超市視頻廣告等屬于固定電視傳播。樓宇電視的受眾群體主要是一些上班。所以農副產品要考慮在樓宇電視上投入廣告,就必須將廣告設計得更有針對性,使農副產品銷售得更快更多。企業以這樣的方式去宣傳,可以直接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對農副產品傳播有很大幫助。這種通過電視傳播的方式,在未來農副產品市場的發展中,既可以滿足各類消費者的大眾審美,又可以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是一種不會過時的良好傳播途徑。
(四)品牌傳播的調整和應對方案
事實上,無論是人際傳播、大眾傳播、新媒體傳播還是其他傳播,任何形式的傳播都不足以對品牌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并非所有的品牌都適合于這些傳播方式。因此,在山西名優農副產品選擇其企業的傳播方式時,應該根據產品的特點、目標定位以及經費預算等確定一種或幾種溝通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品牌傳播的作用。
目前,山西名優農副產品企業產品質量良好,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基礎,并且形成了一批品牌群體,但是,在企業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還是會有一定的問題存在,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山西名優農副產品品牌的整體知名度和認知度不高,國內知名品牌很少;品牌分散細小,集中程度低;品牌形象不鮮明,缺乏文化內涵;品牌傳播力度不高等。為了提高企業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產品銷售,企業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品牌傳播活動。主要是在農產品企業、農業協會、農戶和政府等方面提高自身企業品牌的品牌意識,并且在深入了解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設計、合理規劃,以及綜合利用各種傳播策略和其他方式進行品牌的傳播和推廣活動,這里主要可以運用人際傳播、大眾傳播和新媒體傳播這三種方式,為山西創造出更多的全國知名農產品品牌和國際知名的農產品品牌。
三、總結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的農副產品品牌設計以及其傳播策略進行分析,從而對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的品牌設計以及傳播策略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山西名優農副產品在銷售市場上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基礎和品牌效益,并且有一部分名優產品形成了一種的品牌群體,但是,在品牌設計與傳播上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本文主要對“如何使山西名優農副產品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覆蓋面更廣”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給出了一些避免和解決瑕疵的方法與策略,希望山西名優農副產品可以在其產品品牌設計以及其市場傳播上更加的科學設計、合理規劃,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饒亮.國際視野下我國農副產品營銷戰略的理性選擇[J].農業經濟,2015(5):33-34.
[2]胡海俠.微時代農副產品網絡營銷優化策略探析[J].農業經濟,2014(12):141-142.
[3]劉仲鵬,劉麗娟,余瑞華,等.基于物聯網的農副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2,34(8):184-186,239.
[4]王磊,海峰,陳佩佩,等.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農副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34(1):9-12,15.
[5]宋馬林.我國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現狀分析[J].管理世界,2010(7):175-176.
[6]陳曉鳴,朱蓮芬,陳兵林.農副產品終端營銷模式創新——以浙江溫州市場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0(2):414-416.
作者簡介:王慧寧,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