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碩彤
【摘要】本文闡述了寧夏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收藏范圍、收藏現狀,以及我館在開發和利用寧夏地方文獻方面所做出的成績,針對不足之處,提出了切合實際的開發和利用的途徑。充分利用寧夏地方文獻資源,為寧夏的文化和經濟建設提供相應的信息保障。
【關鍵詞】寧夏地方文獻;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識碼】A
地方文獻是記載、反映本地區和相關地區過去與現在的自然、歷史、社會現象的一切文獻,它包括各種記載形式,如圖書、雜志、報紙、圖片、照片、光盤、影片、畫片、拓本、表格、傳單、票據、文告、手稿等,通過它可以了解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歷史沿革、地域變遷、民情民俗,堪稱“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是衡量公共圖書館藏書有無地方特色的標準,是了解與研究地方情況及地方人物的重要資料。
寧夏地方文獻是寧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縮影,在保存寧夏文化遺產、促進寧夏經濟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寧夏圖書館作為寧夏的文獻信息中心,擔負著征集、收藏、保管、開發利用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為寧夏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信息服務的重要任務。因此,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寧夏地方文獻,有利于建設本館的特色館藏,有利于更好地為寧夏的政治經濟建設服務。
一、寧夏圖書館地方文獻收藏現狀
文獻收集是地方文獻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地方文獻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它為地方文獻工作提供了文獻保障,如果文獻采集渠道不通暢,地方文獻工作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他研究、開發、閱覽、咨詢等,都將難以實施。
寧夏圖書館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地方文獻工作,在1984年曾制定過《寧夏文獻專藏條例》,1986年建立了“寧夏版本書庫”,后來改為寧夏地方文獻書庫(含回族、伊斯蘭教文獻、西夏文獻),專門進行寧夏地方文獻收集、整理與研究。1991年5月又制定了《寧夏地區研究文獻專藏管理條例》,進一步加強了寧夏地方文獻的補充與管理。同時,于1979年,聯合寧夏其他圖書館,共同編制了《寧夏地方文獻聯合目錄》;1986年,編印了《館藏寧夏地方文獻版本目錄》;1988年,整理影印出版發行了《寧夏地方志叢刊》《回族伊斯蘭教古籍叢書》20種百余套;2008年編制了《寧夏地方文獻暨回族伊斯蘭教文獻導藏書目》。通過此書目,我館補充了大量缺藏的寧夏地方文獻,豐富與完善了我館寧夏地方文獻的館藏。寧夏圖書館現入藏地方文獻包括了中外文圖書、報紙期刊、資料、地圖、縮微膠片等多種文獻類型。建立了地方文獻書目數據庫,為寧夏的經濟和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二、寧夏圖書館在開發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歷年來,我館地方文獻為發展本地社會建設、修纂地方史志及從事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有關寧夏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歷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和資料,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一)為編修地方史志提供信息資源
自1984年至今,我館接待查詢地方文獻讀者幾十萬人次,其中利用民國以前出版的寧夏史料,約占寧夏文獻總閱覽量七成以上,以方志和各種統計資料利用率最高。
全國編史修志高潮使我館地方文獻資源的利用率達到空前的高峰。到我館查史料的各市、縣的修志人員絡繹不絕。館藏地方文獻為研究和編寫寧夏各行業史志、城市規劃與建設,文物古跡修復、文化商業街建設、園林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如:編寫我區各市、縣的地方志,如《銀川市志》《永寧縣志》等。《銀川中山公園志》《寧夏軍事志》《銀川軍事志》,尤其是寧夏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寧夏出版史志資料選輯<寧夏出版志>古代編和《銀川文化史》(古代卷、近現代卷、當代卷)等史志的編纂人員,曾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不間斷地利用我館地方文獻資料直至編寫完成。這些學術成果充分地體現了地方文獻資源所蘊藏的巨大能量。
(二)為寧夏的文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我館利用地方文獻資源積極為區、市黨政領導機構、文化宣傳部門服務,協助有關部門舉辦各種展覽,提供寧夏歷史圖文資料。協助區、市電視臺,電影廠等有關單位拍片宣傳提供資料。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寧夏電視臺、區黨委宣傳部門等單位編寫有關寧夏的文獻和各類體裁的宣傳制片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如:拍攝《賀蘭雪》《跨越時空的文明》等影視片,拍攝制作單位紛紛前來我館搜集寧夏史及圖文資料。
三、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的途徑?
(一)陣地服務與咨詢服務
地方文獻的閱覽、外借工作與圖書館其他類型文獻的借閱并無本質的不同,但由于地方文獻自身的特點和地方文獻的讀者群是以研究型、高層次的讀者為主體,服務檔次的要求相對較高,他們對文獻資料要求的專業深度和廣度,決定了地方文獻必須提供高質量、高標準的服務,屬于參考閱覽服務。主要讀者有:學術研究人員、編史修志人員、政治宣傳或文化宣傳工作者、一般讀者。
第一、二類讀者(學術研究人員、編史修志人員)主要來自區、市、縣各科學學術研究機構、各大學研究所、文化教育單位的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教授,他們承擔各學科學術研究課題、撰寫學術論文、負責編修各地方志、編撰史書及人物傳記等。他們研究的課題水平高,難度大,利用資料內容范圍覆蓋面廣及層次專深。他們對提供的資料、信息和線索要求全面而準確。在讀者群中,這類讀者數量多,使用資料時間長。
第三類讀者(政治宣傳或文化宣傳工作者)主要是來自黨政機關、文化系統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工作之需查閱資料、信息。例如籌辦展覽、進行政治宣傳活動、制作影視片或宣傳品等,他們對提供的資料要求有一定廣度、深度和專指度。
最后一類讀者大多因個人的特定需要查找資料、信息。例如查尋家族史、搜集先人資料、尋找證據資料、查詢最新法規和政策、撰寫畢業論文等,他們對資料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專深度。
地方文獻咨詢服務是為讀者更好地利用地方文獻,以個別解答的方式,為讀者提供地方文獻、地方文獻知識和地方文獻查檢方法的服務工作。有:數據型咨詢(對讀者所提出的有關事實和數據,通過查找各類地方文獻給予解答)、導引型咨詢(針對讀者的信息需求,提出建議性的檢索方案與方法,并指導讀者自行完成檢索過程的服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