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歡歡



摘 要:本文選取2005―2016年安徽省城鎮居民收入與消費的相關數據,構建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從消費支出比例和邊際消費傾向兩個角度對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變動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ELES模型;消費結構;邊際消費傾向
一、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現狀
1.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總體情況及恩格爾系數
本部分主要選取了安徽省2005―2016年的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情況,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幾乎呈直線上升的趨勢,2005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水平僅為6367.7 元,到2016年上漲到了19606.3 元,增長幅度為207.9%。而恩格爾系數則緩慢下降,由2005年的43.7%下降到2016年的32.5%。這說明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了,人們愿意花更多的錢消費來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恩格爾系數的下降說明居民在食品上的花銷比例降低了,也就意味著有更多的錢花費在了其他方面,即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情況
本文選取2005―2016年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數據,從食品、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和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活動、醫療保險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務八大類主要支出物品種類進行分析。在2005年,這八大消費支出城鎮居民人均總消費支出的比例依次為43.68%、11.99%、9.27%、4.57%、10.63%、10.47%、6.29%、3.11%,到2016年各項消費支出比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依次為32.55%、7.60%、20.05%、5.70%、14.02%、11.39%、6.47%、2.21%。食品、衣著和其他物品及服務的消費支出比例下降,其他五項的支出比例上升,其中最明顯的是食品和衣著消費支出的下降以及交通和通信消費支出比例的上升。消費結構的改變說明了居民生活質量的上升,在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及娛樂方面的需求。
二、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實證分析
1.建立模型
(1)數據選取。在安徽省統計年鑒中選取2005年及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的相關數據,選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偏上收入以及高收入五個群體,食品、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和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活動、醫療保險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務八大類消費支出項目以及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并分別用X1,X2,X3,X4,X5,X6,X7,X8以及Y來表示。
(2)模型構建。本次分析選擇的是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即ELES模型。其數學模型如下所示。
= + ( ) + (i=1,2,...,n)
其中 為i商品的價格; 為商品的實際需求量; 為i商品的基本需求量; 為邊際消費傾向;I為可支配收入;n為消費支出類型數目,為隨機干擾項。因此, 為對i商品的消費支出, 是對i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 是總基本需求支出。邊際消費傾向 指基本需求滿足之后,消費者的收入每增加1元,會增加 的對i商品的消費,若 大于1,則說明消費者有多余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儲蓄或投資。
令 = ,并將 = ,Y = I帶入,得到適用于本次分析的模型:
= + +(i =1,2,...,8)
(3)參數估計及模型檢驗。運用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將可支配收入作為自變量,八大支出項目作為因變量,運用Eviews軟件進行線性回歸,得到相應的參數值及檢驗值,如表1。
在表1中,除了2005年的居住支出以及2016年的醫療保健支出外,其余各項的均大于0.95,可決系數高,擬合優度較好。當置信水平為95%時,所有支出項都通過了F檢驗,而且P值都小于0.05,線性回歸方程成立。
2.基于ELES模型對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實證分析
(1)總體消費傾向下降。2005年,安徽省城鎮居民各邊際消費傾向和為0.580,而2016年為0.432,總消費傾向下降了14.8%,居民的消費欲望收到了限制,同時也說明居民的儲蓄和投資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上升。理論上隨著經濟水平的上升,城鎮居民的消費傾向也會上升,這種理論情況在低收入群體中是可以實現的,低收入群體的可支配收入較低,隨著收入水平的上漲其自身基本需求也會相應增加,所以不論在2005年還是2016年他們的可支配收入都只能滿足自身的基本消費需求。此外高收入群體在社會中所占比例很小,他們的消費結構變化對整個社會的基本變化情況影響較小,真正影響城鎮居民總消費傾向的是中等收入群體,他們占據了城鎮居民的絕大多數。中等收入者在對可支配收入進行分配時比較保守,盡管在滿足自身基本需求后他們會增加對其他休閑娛樂等的消費支出,但是他們也傾向于把較多的資金進行儲蓄或投資,所以造成了現實情況與理論的相悖。
(2)居住消費傾向上升。 在2005年,安徽省城鎮居民的居住消費傾向為0.045,到2016年上升到0.076,居住是八類支出項目中唯一一個邊際消費傾向上升的項目。居民往往愿意花費大量的積蓄來購買一套心儀的房子,盡管價格高,消費者的需求并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房地產市場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這兩方面的共同影響導致了安徽省城鎮居民居住消費傾向的增加。
(3)食品、衣著、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活動及醫療保險邊際消費傾向下降。食品和衣著在過去屬于生活必需品,2005年安徽省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費別為0.182和0.08,到2016年后出現了大幅下降,分別為0.112和0.045,這說明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此外交通和通信的邊際消費傾向也從0.077下降到了0.062,但這并不意味著居民對交通和通信的消費減少,相反居民使用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比以往更加頻繁。隨著科技和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消費市場上選擇眾多,對這類商品消費的增加相較于收入的增加來說幅度較小,所以邊際消費傾向較小。近些年來居民更加注重自身的素質教育、娛樂活動以及身體健康,所以居民愿意在這幾個方面投入大量資金,而國家近幾年來一直提高公眾福利,居民享有大量的優惠補助,如九年制義務教育及醫療保險等,所以居民只要負擔小部分費用即可。
(4)消費結構改善。在2005年,各項消費支出按照邊際傾向從大到小排名依次為食品、教育文化娛樂活動、衣著、交通和通信、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務,在2016年順序變為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活動、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務。排在第一位的一直都是食品,但是食品消費的本質發生了較大變化,在過去食品屬于生活必需品,但是現在部分食品已經成為生活享受品甚至是奢侈品。居住以及交通和通信的順序排名向前移動,這說明居民在滿足了自身需求后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和生活質量,居民的經濟水平明顯上升。
三、結論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安徽省城鎮居民收入有了明顯提升,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從前的以滿足基本需求為主的傳統消費模式轉變為追求生活質量的現代型消費模式。在八大消費支出項中,食品、衣著和其他物品及服務的消費支出比例下降,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活動、居住、醫療保健和生活用品及服務的消費支出上升,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改善。通過邊際消費傾向分析,得到總消費傾向的下降以及居住邊際消費傾向的上升和其他七個項目邊際消費傾向的下降,一方面說明我國的收入差距還是存在的,國家應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以及社會保障體系和相關福利政策的優越性。總體來看,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明顯提高,消費結構趨于合理。
參考文獻
1.孫雨悅.鄂爾多斯市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趨勢研究.內蒙古農業大學,2017.
2.崔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研究.吉林大學,2017.
3.魏勇,楊孟禹.收入結構、社會保障與城鎮居民消費升級.華東經濟理,2017,31(03).
4.姜淼,何理.中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研究――基于ELES模型的實證分析.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