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雋
[摘 要] 環境行為心理學作為一門多學科知識交叉的應用學科專業基礎課,在各高職院校的室內設計專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廈門演藝職業學院為例,通過總結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經過實踐教學經驗得出環境行為心理學與室內設計整合的教學模式是較為理想且符合當代教學的綜合模式。
[關 鍵 詞] 環境行為心理學課程;室內設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26-01
美國建筑師沃倫·普拉特納(W.Platner)認為室內設計比建筑設計要困難得多,在室內“你要更多地與人打交道,研究人們的心理想法,以及如何能使他們感到舒適、快樂,這比同建筑結構體系打交道要費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專門的訓練”。由此可見,室內設計的難點并不是空間的組合劃分,而是研究人與環境的關系。
環境行為心理學是著重從心理學和行為的角度,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探討人與環境的最優化是本學科的重要內容。環境行為心理學作為一門多學科知識交叉的應用學科專業基礎課,在各高職院校的室內設計專業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21世紀是多學科知識融匯高速發展時期,單一的純理論教學模式已無法讓學生更全面、更形象地掌握設計知識內容,將環境行為心理學理論與室內設計作業實踐整合的教學模式是較為符合當代教學的綜合模式。
一、環境行為心理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輕實踐
多數院校都將室內設計專業的環境行為心理學課程開設在大二年級上學期,純理論課程教學,計劃36學時,每周2節。但由于課程安排時間較短,大量理論性知識內容單一枯燥,學生興趣不高,接受度低,無法和設計課程聯系,與實踐運用脫節嚴重。
(二)學生不重視,考核有難度
有學生認為環境行為心理學此類課程可有可無,與設計實踐關系不大;還有的學生認為此課程與將來從事的職業無關,課堂上不太重視。而考核形式也局限于名詞解釋或者寫篇分析文,過于形式化,結果也影響后面的設計作業,無法做好使用者的定位分析。
二、環境行為心理學與室內設計整合的教學模式
室內設計的目的是創造舒適的室內環境為人服務,要把人對室內環境的物質使用和精神需求兩方面放在設計的首位。所以,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將環境行為心理學與室內設計整合起來,由每學期36課時延長到96課時,每周2節也延長到每周6節,課程內容設計呈現多樣性,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
(一)知識整合
首先對課本里的知識進行整合,采用“從大環境到小環境,從外環境到內環境”的知識點授課,例如,“認知地圖”知識點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從宿舍到教室的地圖,標出路徑和行為動線以及周邊建筑物標志,表現手法不限;此教學法可讓學生熟悉并記憶自己周邊的環境特點,同時鍛煉了運用不同工具手段表現地圖圖紙的創新手法,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效果顯著。
(二)案例教學法
課堂中的案例教學,一是選擇優秀室內設計案例分析,讓學生知道好的作品是如何做到空間設計與人的行為心理完美結合;二是對身邊室內外環境設計優缺點進行分析,思考哪些空間設計符合人的“抄近路”“靠右行”“依靠性”等行為特點,不符合的可以通過幾種方式限制人的此類行為發生。這樣可以讓學生提前感受設計師的責任與義務,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三)問卷調查
讓學生對自己或舍友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分析個人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家鄉風俗等內容以及對居住空間的喜好,并利用所學知識“人在室內環境的心理和行為受到如社會制度、民族文化、年齡等諸多因素影響,呈現出差異性特征”,定位適合個人的空間組合和風格。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自我的了解與認知,為接下來的室內設計作業做好前期調查準備。
(四)圖紙分析
畫出自己居住的學生宿舍平面布置圖,結合問卷調查結果,根據空間布置和家具擺放,從自我行為分析此宿舍空間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使用者的行為習慣特點。這樣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個人空間、領域性和私密性的知識要點,并在接下來的設計中注意劃分好室內公共區與私密區,動區與靜區,注意人際距離關系以及人際交往空間性能知識點。
(五)室內空間改造設計
根據一系列的有步驟的理論聯系實際調查分析結果,進行空間改造設計,設計出符合居住者行為習性的室內空間,空間大小一樣,但是因使用者的不同呈現不一樣的空間組合與風格特點。設計作業過程經過多次討論整合,最終答辯提交,總結所學心得。實踐證明,系統化學習設計的思路和重點,有針對性,有記憶性,整合教學模式可以鍛煉多學科知識的運用,觀察,分析,創造,總結。
三、結語
如何深刻理解使用者對室內環境的需求,尊重使用者行為習慣,滿足心理需求,是當代設計師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識和依據。環境行為心理學作為室內環境設計的指導理論,研究重點是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將環境行為心理學與室內設計整合的教學模式意義重大,對高職院校設計專業的教學有著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易西多.環境藝術的多學科交叉性[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5(2).
[2]胡正凡,林玉蓮.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陶晶晶.淺談環境心理學和現代室內設計[J].大眾文藝,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