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民靜
[摘 要] 建筑結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是解決建筑結構原理方面的理論課程,也是今后學生步入崗位工作起到指導實踐作用的知識源泉。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把理論與工作崗位相結合,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實現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目的。
[關 鍵 詞] 建筑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09-01
一、當前高職建筑結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陳舊,缺乏實用性
高職教育的培養模式主要體現為應用型為主的教育方式,高職教材的特點應該體現“必需、夠用”的原則,而不是長篇的文字介紹、公式理論推導、構件設計理論等過程。高職學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推導能力、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比較欠缺,如果大學三年強化他們的理論知識和計算能力,這是很難做到的,同時影響了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考試科目變為考查科目,不夠重視
建筑結構是建筑專業必備的一門課程,是學生理論認識的基礎,是建立專業知識構架的前提,也是今后從事崗位工作解決問題的保障。但因教材內容的局限,授課方式的局限而造成的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大部分學生考試不及格,有些院校就強行把該門課程改為考查科目。
(三)教學模式單一
教學方式主要以注入式教學為主,即老師講學生聽,以老師為中心,老師大量講授書本的原理,大量板書推導公式過程以及解題思路。師生互動性少,課堂氛圍沉悶。高職學生底子薄,思維跟不上,課堂不能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知識課后也不主動去思考,就不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依次循環就變成了惡性循環,最后演變成課堂睡覺、玩手機、作業抄襲應付的現象,學生學習效果不好,老師上課變成了自言自語,達不到課程教學目標要求,也影響到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四)考核方式單一
建筑結構變成考查科目后,老師往往可以自己安排考核學生,往往是兩種情況:一種是期末作業的形式,這種方式的特點是老師不用改試卷,根據學生平常的表現情況給綜合成績;另一種是出試卷的形式,根據平常成績占50%+期末成績占50%來給綜合成績。考查內容往往都是選擇題、簡答題和計算題等形式,不能有效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專業問題能力等素質,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結合崗位需求提出對建筑結構教學模式的建議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是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造價、監理、質量檢測、測繪、施工組織設計等專業知識能力的應用型技能人才,今后從事的單位有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造價咨詢單位、監理單位、檢測單位等與建筑專業相關的單位,就業前景好,專業技能應用性強。
高職教育要體現職業特色,要結合教學性質,分析學情,考慮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素質教育,而不是應試教育。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教材內容方面,推陳出新
選好教材或編寫校本教材,要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結合工作崗位因素,縮減理論公式推導、計算解題過程等,增加結構構件基本原理、桿件受力介紹、結構性能分析、構件承受力特點、抗震性能、各構件鋼筋的布筋情況、各結構安全性的介紹、結構識圖、結構構件處理等方面。高職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大都是一線崗位的管理工作,首先要解決的是識圖能力、對結構原理技術解答和施工技術管理等問題,而不是運用公式進行推導和驗算的過程,教學的內容要貼近實際工作崗位,才能激發學生對崗位技能知識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該門課程,教學與考核按照考試科目要求進行
有些院校把建筑結構課程當做考查科目,學生更加不認真上課,老師應付課堂的現象影響到教學質量,甚至影響到學生專業技能教育的培養,影響到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達不到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建筑結構這門課是建筑專業學生必備的一門課程,建筑專業崗位需求的專業性強,施工生產隨時影響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問題,建筑物要求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
(三)多元化教學模式
上這門課的老師普遍反映理論多、板書多,但學生不聽課、睡覺、玩手機的現場很嚴重。學生不聽,出于負責的心態,老師還是認認真真上完每一堂課,這樣的效果卻是不理想的。教師應該學會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知識能力以及授課能力,而不是抱怨學生的學習能力,抱怨學生的素質差。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他們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增加師生的互動環節、活躍課堂,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項目式教學、問題教學、案例式教學、情景教學法、討論法等多元式方法,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四)豐富學生學習模式,改善考核方式
大班的學習會有很多兼顧不到的地方,學生往往會產生孤立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環節,全班分組的形式,每組4~5人,小組共同完成分工和合作環節,每組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小組的成績當作期末成績的一部分成績。考試的時候,期末考試不僅要考核理論環節,還要增加實踐環節,如提交一份實踐報告、設計一份建筑作品、PPT演講等拓展內容。綜合學生的平常學習情況占30%、理論成績40%、實踐成績30%,最終給綜合成績。
三、結語
建筑結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各院校都應該足夠重視該門課程的教學:(1)要選好教材,選擇符合職業教育需求的教材;(2)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3)要改善教學條件和實訓基地建設;四是要提倡“溫度教育”融入專業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意識、工作崗位意識和就業意識,從而為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起到橋梁性作用,為社會培養更多應用型、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錫權,申淑榮.建筑結構課程模塊及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76-79.
[2]姚琦.混凝土結構及砌體結構[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