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 我國的教育事業進程中,語文教學作為實際的基礎課程,有著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作用。在職業院校的教育改革進程中,部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作為相關技能和素質提升的條件,也使得學校在實際的教學水平和價值取向的培養效果上出現不足的現象。從職業院校語文教育的價值取向及實施路徑進行相關的分析和探索。
[關 鍵 詞] 語文教學;基礎課程;價值取向;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7-0143-01
在開展素質教學過程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且重要的學科課程,實質就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高技能人才。但在職業院校的語文教育中,由于學生在思想、行為、觀念意識和知識儲備上欠缺也是當前職業院校進行語文教育價值取向和具體措施規劃實施的關鍵原因。
一、職業院校語文教育的誤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我國院校在教學改革、推動中,教職人員和校方管理人出現了相應的意識理念、價值取向的偏差;而在學校教育革新中,尤以我國職業院校的價值取向存在較為嚴重的偏差和誤區。具體表現為:功利性價值取向、人文性價值取向及工具性價值取向。而出現相關誤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和完善,人們獲取信息和資源的渠道、途徑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書本和課堂教學,而是在互聯網和網絡化技術的輔助中,將大量的信息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廣泛傳播和共享,使甄別的信息在人體意識的價值取向中,因知識獲取的途徑和方式發生了轉變,使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地位認識出現相應弱化。同時,受我國傳統教學應試考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家長和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認識固定在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效和未來發展道路的方向,使得在大量灌輸給學生廣泛的知識理論中,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培養,也使得職業院校語文教學變得機械、蒼白,這些都是學生對語文課程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1]。
二、職業院校語文教育價值取向特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對美感的認知和感受
語文教育是美德意識培養的重要手段,也是正確層次認識后,對語文教育價值取向的實現和認識。即在職業院校教師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現有的思想狀態和情感進行相關的教學和意識形態培養。這里教師的實際任務就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知識美感的認知,由于職業院校中學生的意識形態和知識框架已基本形成,教師在這之中扮演的角色也從知識教學轉為思想引導,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多樣化且符合現實
職業院校的教學方式和課程設置多是實踐內容和基礎教學進行教學內容的表面理解和操作,語文教育內容的選擇中就需根據學生和院校實際情況進行參考,對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創作精神進行相關的提升和培養,讓學生具有發現美,感悟美的能力。
(三)語文教育方式需適應職業院校的教學要求
職業院校的發展實質就是為社會提供相關行業需求的技術操作人員,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使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對語文教育的認識和教學出現偏差。這里教師就需清晰認識到語文教育對學生提前認識社會、了解就業形式、明確就業方向等諸多方面具有指導性作用。因此,摒棄傳統教學的應試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也對提升院校語文教育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三、職業院校語文教育實施路徑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語文教育模式和理念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相關的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和教學方式也存在不能適應當前教學需求的現象。為使相關教學滿足實際的社會發展需要,教師首先就要在語文教育上進行創新思想的改革和課程設置,即讓語文教育與現實生活貼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語文教學內容的設置和課程開展。
(二)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職業院校在現實的語文教育過程中,可借鑒成功教學案例和內容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如,運用多媒體技術、角色扮演、情境創設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轉變傳統教學中的言傳身教,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在現實的課程開展中,職業院校也要注意對其語文教育的投入力度,即教學資源、硬件設施、師資等多個方面[2]。
綜上所述,我國職業院校的語文教育因認知偏差,其發展道路面臨挑戰,職業院校只有通過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認識到語文教學的價值且結合素質教學理論等,才能在實施語文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實現其教育層次的革新及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郭麗萍.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長江叢刊,2017(31):70.
[2]包靜斐.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現狀調查和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4):96-97.